【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農村電商邁入快速發展時期。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在助力農村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發展中出現部分農戶電商脫貧意識薄弱、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嚴重缺乏農村電商人才等問題,應加大對農村電商的宣傳和普及力度、推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有效推動農村電商良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關鍵詞】國家政策;農村電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提出要不斷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從政策層面支持鼓勵農村電商領域開拓創新,針對農村電商開展過程中所需的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并著重培養農村電商人才。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強調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不同農村地區應充分發掘各自地方特色,設立地方具體發展思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帶動農村貧困地區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徑。
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1.1 我國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農村網民的數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農村網民比2018年底增長了3300多萬人,目前已達到2.55億人,占我國網民總體數量的28.2%。農村農戶使用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46.2%,與2018年統計數據進行比較,提高了7.8個百分點。同時,農村與城市地區對于互聯網普及率的差異也有所減小。
1.2 農村網絡零售規模穩步擴大
伴隨互聯網的深度普及,農村電子商務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新思路、新動能,農村網絡零售規模穩步擴大。截至目前,我國農村網商約有1300萬家,其中包含大批在外務工、學習等返回農村家鄉進行創業人員。從農產品商品銷售品類來看,2019年相較于非實物產品,實物類產品一直占比較高,約占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的80%。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0.9%、15.4%和19.8%。
1.3 B2B電商大量進入農業領域
1.3.1 美菜網。美菜網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重點扶持國家三農業務,為全中國上千萬的餐飲企業提供餐飲原材料。該電商平臺采取“兩端一鏈一平臺”的經營模式,精準對接農戶與餐飲企業。對于生產端,美菜網采用直采模式,建立專業的物流團隊,自主研發冷凍箱,確保生鮮農產品的高效高質送達。另外,美菜網建立了農產品供應商人住平臺,開啟商戶人駐功能。
1.3.2 美團網。2019年美團網進入銷售農產品的領域,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助農服務,將滯銷蔬菜在網上進行銷售。對于產品的配送,美團創新無接觸的配送方式,配送員將產品送至指定的收貨地點并離開,等待顧客確認收貨后,配送員可以前往下一個配送區域。
1.4 跨境農產品電商逐漸興起
我國跨境電商在近年來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跨境農產品電商迎來了發展契機。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于食品的生產和加工水平具有較大差異,部分國家對于食品的進口需求較大,因此,跨境農產品電商在“一帶一路”沿線有較大發展潛力。另外,2019年以來,我國與歐洲國家不斷深化貿易合作,在堅持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不斷開展合作,也加速了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往來。
2 我國農村電商在助力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
2.1 部分農戶對于利用電商脫貧的意識薄弱
農村電商助力農戶脫貧致富的基本前提是農戶自身具備較強的脫貧主動性,從而能夠在新時代電商的推動下,積極轉變思維模式,有意愿了解電子商務,愿意主動參與當地鄉村組織的各項農村電商宣傳活動與專業培訓,但在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部分農戶長期享受國家對于貧困人口的財政補貼,依靠補貼即可滿足生活需求,主動脫貧的意識較弱。二是,農戶對于電商的了解較少,沒有意識到電商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方面的優勢,導致消極應對,配合度較差。
2.2 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我國農村電商存在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的問題,嚴重抑制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將農產品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其關鍵因素是擁有較高質量的產品作為支撐。目前,我國蔬菜、鮮肉類等農產品在電子商務渠道多以非標化的方式存在并進行商品流通,由于生產或養殖的農戶多為小規模家庭農戶,難以形成統一的生產、包裝以及流通標準,導致經常出現因產品品質與電商平臺描述不符或質量問題等消費者要求退貨、賠償的現象發生,嚴重損害了農村電商的發展。由于我國國內農產品因標準化程度低而出現的種種問題,使得消費者頻頻追捧國外產品,多數消費者認為國外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加有保障,愿意花費更高的價格去購買安全放心的產品,根據調查了解到,在電子商務平臺購買農產品的消費者多為都市白領,此類人群在購物時更加看重商品品質,較為注重健康生活,因此,對于農產品標準化的建立尤為重要。
2.3 嚴重缺乏農村電商人才
當前,我國農村電商處于發展初期,在農村電商領域的專業人才相對較少,農村電商人才的大量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利于電商助力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發展農村電商不僅需要從業人員掌握農產品等相關農業知識,同時還需懂得營銷方法與策略,以及一定的電子商務專業技能,但是對于農村地區,尤其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地處偏遠的貧困區域,掌握一定農村電商技術技能的人才流失嚴重,本地村民農戶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此類人群對于營銷思維的掌握、電子商務知識的學習以及電商平臺運營流程的設置等學習及掌握難度更大,此種狀況使得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開展更為困難。
3 農村電商助力脫貧攻堅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對農村電商的宣傳和普及力度
針對目前農戶對于利用電商脫貧的意識較弱的問題,首先,要從根源上找到農村農戶對于電商不了解以及不能接受的問題所在,并通過合適方式對農戶進行講解,例如,通過村廣播、標語、順口溜等開展宣講,也可以發揮村干部的作用進行更為細致的講解,在宣講與講解過程中應注重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理論知識傳授給農村農戶,才能起到實際效果,讓農戶們了解電子商務,明白電子商務的開展能夠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讓生活變得更好。其次,在農戶意識到電商脫貧重要性的基礎上,重點培育農戶的互聯網商業思維,使從前僅僅具備農業生產技能的農村農戶們,同時掌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更加適應信息化商業的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農村電商宣傳和普及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深耕意識。想從根本上利用電子商務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則要努力減少城鄉信息化的差距,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新時代信息化的成果。讓鄉村農民不在如生活在孤島一般與當前信息化時代相隔絕,以農村電商為橋梁,將互聯網與商業文明和農村農戶相連接,激發農民商業思維,引入技術、科技、資金等人村,鼓勵支持農民開拓更多渠道創業致富。
3.2 推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建設
首先,對于農產品在電子商務渠道銷售中出現的非標準化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給予宏觀的把控與指導,幫助地方農產品銷售企業及個體農戶嚴格管理產品的銷售品質,提升地方在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的農業相關商品的行業市場核心競爭力。地方政府應積極協調各農業市場管理部門、優秀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同制定不同類別農產品的分類、生產、加工、流通等具體質量標準,為地方農產品電商銷售提供標準依據,規范農產品電商市場。其次,對于地方企業的農產品電商銷售,應加強企業產品信息全面、規范化管理。建立企業農產品在供應鏈中各環節的信息追溯管理系統,嚴格管控農產品電商渠道的銷售質量,使銷售企業的產品必須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并且支持消費者對銷售企業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分類檢索,提升農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銷售過程中的美譽度及公信力。另外,做好農產品銷售品質的檢測與管理工作,定期開展質量檢測,最大限度的為消費者掃除購物中所顧慮的安全隱患。例如,針對農作物,重點檢測農藥殘留情況,養殖類產品則需排查獸藥的使用狀況等。
3.3 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
農村電商助力脫貧攻堅,應充分發揮人才的引領作用,帶領更多村民享受當前我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成果。第一,地方政府應為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地方優秀農產品電商相關企業以及地方農業院校或設有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搭建合作渠道,并協同以上主體共同探究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可嘗試共同成立農村電商人才數據庫,對于較為有潛質的人才進行跟蹤式培養,關注人才成長的各個階段并予以扶植。對于農村電商實施中遇到的知識難點與盲區,當地政府應鼓勵高校和社會團體協助解決,為農村電商順利開展掃除障礙。第二,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類型電子商務培訓項目,為有志于返鄉開展創業的人員以及本地農戶提供更多機會擴展互聯網思維、學習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另外,對鄉村內大學生村官、政府部門等有關人員定期舉辦研修班,針對政府班子打造培訓課程,幫助政府領導,解讀電商規則、分析電商趨勢、了解農村電商發展模式,給地方政府提供方案借鑒與智力支持,協助地方政府深入了解農村電子商務,從而能夠較為科學的利用電子商務渠道幫助地方擴展農產品銷售,激活區域經濟的活力,有效發揮農村電商在助力脫貧攻堅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鶴霏.農村電商扶貧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8(5):102-106.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2020
[3]劉仲妮,成鵬遠,嚴鎧,等.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分析與展望[J].農業展望,2019 (5):23-26.
[4]曹翔.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村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18(1):1一5.
[5]龐增榮,馬李麗.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與流通效率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 (15):121-123.
[6]李英,魏浩,基于電商平臺的農產品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 (22):68.
[作者簡介]馬迪(1990-),女,河南鄭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