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曉天 解曉悅



【摘要】糧食儲量關系人類社會的穩定與否,扮演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多年來,中國始終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放在首位,改革開放以來,糧食生產能力飛速提高,成就引人矚目,基本實現供需平衡。山西省作為資源大省,建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保障糧食播種面積,加強科技研發,糧食產量不斷創造新記錄。以山西省為分析對象,立足糧食生產基本概況,分析糧食生產水平和供給能力,并提出糧食穩定生產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省;糧食;穩定生產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A
“民以食為天”,人民生活中的口糧問題始終是我國關注的重中之重,糧食方面的自給自足更是評價標準的重要一環。山西省資源豐富,由于受自然稟賦因素變化影響,種植基礎脆弱,農民種植的經濟收益較差,物流基礎建設無法滿足當前糧食要求,居民口糧安全仍需持續重視,探討山西穩產保供的可行方法切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1 山西省糧食生產基本情況
1.1 糧食生產條件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中部,擁有土地15.67萬km2,土地類型多樣,境內溝壑縱橫。全省全天溫差明顯,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光照充足,溫度從南自北、從平川自山地遞減,年平均氣溫處于4℃- 14℃區間,年降水量為358 - 621mm。2018年,全省擁有2329.46萬農村人口,農業用地3555.16千hm2。截止至2019年,全省糧食機械化綜合程度達到67%。農業機械作業面積為2670千hm2,達到總農業用地的74.1%。在全省農業科技水平快速發展下,已基本實現作業機械化。
1.2 主要糧食作物種類
山西省農業生物資源豐富,自古就有種植小雜糧的悠久歷史。此外主要農作物還有:油料、蔬菜、棉花、煙葉等等,小麥、玉米、谷子、豆類、薯類等為全省的主要糧食作物,玉米以絕對優勢成為種植量最多的糧食品種,占總糧食耕地的49%。此外,山西具有地理優勢的“粗糧”,品質優秀,營養豐富,在國內外小有名氣。
1.3 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與產量
山西2018年底,糧食產值達到1380.39萬t,近年來耕地面積略有下降,種植面積為3137.06千hm2。但科技應用水平的提高、政策傾斜扶持下,推進著糧食穩定增收。相比我國糧食產值65789.2萬t,117038千hm2的種植面積,山西分別占到2.1%、2.68%。境內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種植面積分別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31%、4.15%、2.46%、2.43%,糧食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74%、3.82%、1.85%、1.8%。
1.4 糧食供給情況
至2018年,山西境內人口達3718.34萬人,按照個人每年平均約400kg糧食消費水平,可以得出全省2018年口糧消費為:
3718.34×0.4=1487.336(單位:萬t)
截止至2018年底,全省口糧供給總值為1380.04萬t,相較需求總數仍少107.296萬t。糧食自給水平達到92.79%,相比于2010年1061.6萬t的總產值,74.26%的口糧自給水平。能夠發現,山西自給水平正飛速提升。不過仍與95 %的標準有一定差距,合理供需問題仍需持續重視。
2 山西糧食生產發展水平分析
2.1 山西省穩定糧食生產舉措
2019年,全省繼續增加資金扶持力度,斥資近二十億支持省內有機旱作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雜糧全產業鏈升級等目標推進;開展優化農業保險業務范圍,細化業務類別等系列工作,在全省縣域內進行農業保險試點;依據各地自然優勢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與險種,并給予資金扶持。截至目前,全省農業保險種類已達175個,玉米,小麥等作物2/3以上參保;省內仔細研讀并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合理安排糧食區域布局與種植結構,加強社會責任感,嘗試打造社會與企業層次的糧食儲備。針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系統優化升級,創建優質、優量、便捷新局面,確保糧食安全。2010期間,25年平均增速達2.14%,糧食產值提高284.8萬t。2011-2018期間,7年平均增速為4.61%,糧食產值自1225.4萬t漲至1380.4萬t,標志著山西糧食生產能力在飛速提升。回望山西省糧食生產的三十多年,糧食產量穩中上升,而山西省屬于黃土高原,地形復雜,耕地中有大約4/5為旱地,特殊的生產環境彰顯著勞動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與智慧。通過分析歷年數據,可以發現糧食總產量不斷創造新高同樣與糧食單產水平有著密切關系。
1985-1995期間,10年中平均增速為1.03%,糧食生產總值漲達94.4萬t,其中單產水平從2693kg/ha增長至2910kg/ha,耕地面積變動小的情況下,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對于增產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
1995-2000期間,這段時間口糧產值持續減少。最低年產量降至692.1萬t,對比1995年總產量下降-24.5%。期間雖然耕地面積有所上升,不過單產水平從2910kg/ha降至2678kg/ha,并受到旱災等極端天氣的影響,農作物總產量影響仍然較大。
2000-2018期間,糧食產業實現穩定、高速、高質量發展。口糧產值自853.4萬t增長至1380.4萬t,成果顯著。單產水平從2678kg/ha增長至4400kg/ha。雖然耕地面積下降12%,整體減少497千hm2,同樣遭受旱災,但山西省糧食生產成績斐然,總產量做到穩定增收,持續創新高。山西省在增收道路上不斷前行,單產水平已成為糧食生產的重要環節,科學的管理模式與農業機械裝備、不斷提升的農民職業素質都在推進著糧食單產的不斷提高。
2.3 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及增長速度
近年來,在糧食種植情況中,玉米種植面積波動較小,五年來平均面積1750.06千hm2;小麥種植面積減少了近1/5,平均面積608.69千hm2。豆類種植總面積有所下降,平均面積275.17千hm2;谷子與薯類近年來發展穩定,并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