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文化產業的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引擎。DIY產品具有創新性、文化性、融合性、高附加值和以人才、知識產權為決定因素等明顯特征。通過資料整理和實地考察,分析揚州DIY產品地方文化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電商企業、DIY商家等多方面尋求發展對策,從而促進DIY手工業市場的發展和地方文化傳承,更有效管理、規范新興市場,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經濟的健康、迅速發展。
【關鍵詞】DIY產品;文化創意;文化傳承;揚州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揚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手工藝美術品的重點產區之一。無論是瑰麗典雅的漆器、玲瓏剔透的玉器、古樸精致的刺繡、銀剪春秋的剪紙、幾可亂真的通草花等都極富東方神韻,享譽天下。在江蘇省人民政府保護的傳統工藝45個品種中,揚州就有15個,占全省總數的1/3。而優秀的地方傳統文化卻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網絡文化的霸權、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非物質文化保護不利等諸多挑戰。與傳統的手工藝品相類似的DIY( DoltYourseK),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在歐美風靡已久。在國內,DIY制作的習慣也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DIY產品作為追求個性化和人情味的產品正逐步受到人們的青睞。但DIY手工市場仍處于一種相對狹小地位,急需在擴大DIY手工市場的同時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1 傳統手工藝與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國外對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研究起步較早,在研究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期間,日本學者柳宗悅發表了大量有關工藝方面的文章和專著,這些文章和專著相對日本的傳統文化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他認為,因為有了工藝之道,美之國度才能得以實現;工藝文化才是與器物相結合、使國家變得美而健康的基礎。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關于民間手工藝品的描寫和論述頗多,它涉及到一系列獨特的風俗信仰、巫術神話、經濟生活和技術知識,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榮譽和智慧。
中國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手工藝術和傳統文化,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地方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和能量。鄧清、張開認為,地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國家的,它是凝聚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一切資源的根本力量,是國家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王朔桓、陳嬡媛指出,地方文化是地方長期集聚、融合產生的獨特文化,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筆者認為地方文化不單單是指地方的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術等,它有著更多的含義。
以江蘇省揚州市為例,揚州因水而生,得水之靈氣,水之包容。在這個被稱為“天下之逆旅”的大碼頭,無數貨物在這里集散,商賈云集,人文薈萃,許多文化成果在這里總結、積淀。揚州文化像水,包容且貫通。揚州的園林文化以園亭勝,搭配以假山文化和水文化,上有盤山蹬道,下有水繞空谷,山上月亭聳立,過亭復道回廊,形成上下立體的交通園林。揚州的飲食文化聞名海內外,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淮揚菜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淮揚菜非常講究刀工,以精細著名,尤以瓜雕享譽四方。在烹飪時善用火候,講究火功,呈現的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
地方文化不僅涵蓋了幾千年的積淀,并且在不斷的變革和發展著,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俞麗麗指出,文化元素的創新要結合城市的時代特質,把握住城市發展的精神風貌。揚州市是“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科創名城”等,這些都是揚州新發展出的時代特質,也是揚州地方文化的新的表現形式。
2 DIY手工市場的發展狀況
根據資料整理和實地考察的反饋信息,目前中國DIY手工市場的發展雖相對穩定,但經濟規模較為一般,相對日常生活用品、服裝、電子產品、首飾等,市場占有率較低。
揚州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響揚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的總體要求,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國際化、休閑化、品牌化、特色化為引領,以“文化休閑·城市度假”為發展方向,推進揚州“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在此契機下,揚州積極打造以雕版印刷、玉器、漆器等為主的工藝坊和以揚劇、木偶、揚州評話等地方戲曲為主的戲曲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基地。同時,揚州作為一個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匯融合的城市,其DIY產品涵蓋動漫模型、手辦高達、COS裝備、毛絨玩具、家居生活、學習辦公、桌游益智等近百個品類,萬余款單品,其中自主產品8000余款。雖然揚州的DIY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氣候,但仍存在下述問題。
2.1 DIY市場機制不健全
在歐美國家,由于工人的薪資非常高,一般家具的布置和修繕,都盡量不找工人,選擇自己動手,以節省開支。因此,國外DIY產業已經形成了行業規定準則,DIY產品公司會提供一系列相配套的服務,如材料、工具、說明書、售后等,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不會有任何困難,而且DIY產品的配件在超市就可輕易購得,一步做錯后的損失很小。
中國DIY市場缺乏必要的市場準入標準,也沒有專門針對DIY手工業規范化運作的行業標準性制度。雖然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的DIY手工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行業規則和創新意識。但是像揚州市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的DIY手工市場發展較為緩慢,DIY原材料包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價格從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價格便宜的材料大多步驟簡單,質量低下,制作出的成品較為粗糙。價格上百元的材料從零件數量和種類上相對較多,但步驟復雜繁瑣,制作周期長,需要耗費十幾個小時。DIY商家大多是“閉門造車”,缺少創新意識。在快節奏的當下,人們往往望而卻步。
2.2 DIY手工藝品受眾面狹小
DIY產品相對于手工成品,由于需要自己動手操作、花費時間精力、制成品不精致等原因,大部分消費者是年輕人,他們有一些空余時間,完全負擔得起價格不貴的DIY原材料包,認為自己動手制作的禮物更能表達心意。但即便如此,因為原材料質量差、步驟復雜不清晰、售后服務差、說明書難以理解等原因,一些消費者往往在一次消費后對DIY產生消極情緒,選擇退出DIY消費市場,市場受眾范圍進一步縮小。
2.3 傳統手工藝文化缺失現象
雖然揚州在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契機下,積極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基地,但通過調研不難發現,揚州的歷史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存在文化斷層的現象。例如揚州評話、木偶戲等,除了老一輩人經常去茶館、戲院觀賞外,青年一代只知其名,很少有了解的。與DIY相似需要巧手制作的刺繡、剪紙、通草花等傳統手工藝,雖然由于揚州旅游業的發展,這些傳統手工制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消費市場,但在機械化生產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機械代替人工,快速制作出千篇一律的產品,供于銷售。而隨著傳統手工藝傳承者的年紀增長,能工巧匠的減少,更具溫度和文化內涵的手工制品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隱藏在小巷子,甚至另謀出路。
3 揚州DIY產品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對策建議
地方文化與DIY手工藝品相結合,可以提高多方創新意識,凝練地方歷史特征和時代特質,促進地方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王福廣認為,地域性特征是一個旅游產品最根本的屬性。符冰( 2020)認為,地方文化類文創產品指的是突出地方文化內涵和特點的文創產品。它是城市形象的符號化表現方式,是城市形象的具象化和品牌傳播的基礎部分。在地方文化元素符號的凝練、地方文化符號設計的現代性以及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融合與創新等方面與時俱進,提高該類文創產品的社會價值和傳播功效。傳統的經營方式吸引的市場資源無法滿足DIY手工藝品生存的需求和地方文化的宣傳效果。因此,筆者提出下列對策建議。
3.1 健全市場機制,保障產品質量
國家應建立較為完善的DIY手工制作坊市場準入標準,專門針對DIY手工制作坊規范化運作的行業標準性制度。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網絡購物市場保持較快發展,下沉市場、跨境電商、模式創新為網絡購物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由于電商產業的興起,有關部門更應該加強線上店鋪商品的監管力度,減少低質量、不合格的DIY材料包進入消費市場。
解決DIY產品的質量問題,要從DIY產品生產的細節抓起,保證原材料產品的質量。加強線上販賣DIY材料產品店鋪的管理,商家需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務體系,做到有問必答,有難必解,保障消費者制作過程的順利,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制作熱情;可以優化經營策略,打造自身品牌特色,通過產品主題的創新設計吸引核心顧客。電商平臺可以將產品與服務資源進行信息化處理,為DIY手工用戶提供專業的信息獲取與共享服務。
3.2 吸引消費群體,擴大消費市場
DIY不僅僅限于一些普通的種類,還可以開發出新的DIY手工產品和方式。例如兒童DIY手工市場—兒童陶藝手工坊,可以體驗陶藝拉坯、陶藝捏雕;考古化石手工坊,可以認識考古的過程,了解化石的來源,有真假化石之分,價格各異;種植類手工坊,兒童親自栽培多肉植物,可以帶回家培養等。這些新興的DIY產品不僅拉動了消費,促進經濟增長,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兒童開發智力,拓展知識面,培養責任意識。
據調查顯示DIY的受眾群體大多是年輕人,而了解傳統文化,對地方文化有興趣的大多為年齡較長者。因此,可以適當擴大DIY手工藝品的受眾年齡層。因為一些老人有自己制作衣服和小包的習慣,可以與老年文藝中心合作,在中老年人中開展適齡的DIY手工課程,例如布藝染印的課程。與地方旅游局、社區、學校合作,舉辦各式各樣的有關DIY產品和地方文化的活動,例如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競答并以DIY產品作為比賽獎品。
各電商平臺可以宣傳更多的有關傳統文化的DIY產品,開展傳統文化專欄,利用精妙的圖案吸引消費者目光,在銷售的有關地方文化的DIY產品內附贈關于這類文化的宣傳手冊。例如在含有揚州園林文化的DIY小屋材料包中,除了園亭外,可以搭配上假山文化和水文化,形成立體的交通園林,更具揚州歷史文化。另外再附上一本揚州園林的宣傳冊,讓人們在制作過程中,了解揚州地方特色文化和DIY小屋。這樣DIY產品與地方文化結合,互相促進,幫助吸收忠實“粉絲”。
3.3 突出傳統手工,提高手藝人地位
DIY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對民間傳統手工藝人自制的有較高價值的產品,甚至是非遺產品,都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政府相關部門及機構可以幫助傳統手工藝人探索進入DIY市場的新方式。例如揚州剪紙藝人,可以探討出一系列的剪紙進階產品,由易到難,激勵消費者在不斷學習進步中領略剪紙藝術,增強對揚州剪紙的興趣和關注。
在DIY產品與文化融合過程中,應對民間傳統手工藝者給予充分的關注與尊重,探訪其作品背后的文化價值與意義,積極幫助其宣傳特殊技藝和文化。對于面臨困難的傳統手工藝人給予物質與精神幫助,宣傳其手工技藝。可以與學校、社區合作,開展有關傳統文化和手工技藝的課程,吸引年青一代的注意,提高傳統手工藝的知名度,尋找感興趣的傳承人。同時傳統手工藝人應本著“與時俱進,傳承文化”的文化自覺,積極獲取市場最新動態信息,提高產品質量,不斷創新,融入時代需求。
4 結語
DIY產品的發展不僅是手工藝品方面的單一問題,也是政府、相關生產、銷售企業和創新設計人員針對傳統地方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問題,DIY行業的規范準則需要有擔當的企業積極承擔責任,協助政府和文化專家分析行業未來整體發展趨勢。融合了地方文化的DIY產品需要政策的激勵與市場營銷和設計方面的專家的群策群力,將對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傳承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日)柳宗悅.日本手工藝[M].張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英)馬林諾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2.
[3]鄧清,張開.地方文化外交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貢獻一以揚州世界名城博覽會為例[Jl,當代世界,2011 (9):62-65.
[4]王朔桓,陳嬡嬡,特色方志的數字化開發探究一以《云南風物志》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 (9):99-103.
[5]俞麗麗.地方文化元素在揚州城市AppUI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 32):37-39.
[6]王福廣.地方文化資源在旅游產品開發設計中的應用[J].時代汽車,2018( 2):19-20.
[7]符冰,城市品牌傳播視角下的地方文化類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一以襄陽地方文化類文創產品開發為例[J].視聽,2020(1):32-33.
[作者簡介]楊家怡(2000-),女,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商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