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新一輪的新冠疫情,巴州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雖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但對于農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疫情當下,農產品滯銷,讓農民不得不面對瓜果“爛在地里”的局面。在惡劣的條件下,發現導致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存在產品銷售渠道受阻且單一、種植銷售環節脫節、應季農產品自身的局限性、應急保障措施缺失等問題,從而提出要加強對農產品的統籌協調、培育新的銷售模式、發展冷鏈物流、加強應急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議措施。
【關鍵詞】新冠疫情;農產品;滯銷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自新冠肺炎于2020年初爆發以來,新疆采取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在“一刀切”的政策下,新疆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但是這種措施也對新疆農產品的銷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鑒于巴州地區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受到季節因素的限制,春季的播種、種植并未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大部分的農產品都是溫室種植的產品,能夠滿足本地區的流通和銷售,在政府統一調度的情況下受到的影響也較小。自2020年7月新冠疫情在新疆發生了二次爆發。此次爆發的地點雖然在首府烏魯木齊,但是在新疆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也進入了“戰時狀態”。這種嚴格的封閉式的管理方式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對巴州農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目前正是夏季瓜果銷售旺季,但是由于受到交通的限制,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受阻,對于農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對種植應季瓜果的農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1 新冠疫情背景下巴州農產品銷售現狀
庫爾勒市博古其鎮二十八團毗鄰庫爾勒市,主要盛產瓜果、蔬菜、紅棗、棉花等農產品。該地區農產品種植和銷售模式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式,其種植因不受到政府統一的監管,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或是自己的意愿選擇種植的農產品。因此,種植的農產品種類繁多,雖然以香梨、棉花為主,但仍有應季的蔬菜和瓜果來彌補近年來由于棉花價格低所帶來的損失。該地區目前尚未建立農村合作社,由個人承包戶進行獨自經營,所有應季瓜果、蔬菜的種植不受統一管理,銷售途徑可自由選擇。因地理位置緊鄰庫爾勒市,應季的瓜果、蔬菜主要銷售地為庫爾勒市及周邊地區,也可選擇零售或批發兩種銷售模式。目前瓜果、蔬菜正值銷售期.如果不能及時銷售將會滯銷于田地間,辛辛苦苦忙碌了半年將全化作烏有的現狀。由于新疆疫情的爆發,巴州地區按照自治區的安排實行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員、車輛的自由通行,對該地應季瓜果的銷售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目前瓜果、蔬菜處于滯銷狀態。
因地處具有特色林果業優勢的巴州,當地還盛產香梨、早熟梨。該地區早熟梨、香梨的銷售并未進行深加工,全部是由外地的商人來此地以訂貨的方式進行銷售。現在已經處于早熟梨的銷售季節,在疫情爆發前大部分農民已與外地商人簽訂早熟梨買賣協議,但是由于疫情爆發,交通受阻,無法將早熟梨及時的采摘,目前銷售已處于滯銷狀態。香梨目前還未到銷售季節,其銷售尚未受到影響。所生產的棉花目前雖也未到采摘銷售季節,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外地務農的工人無法進入,因此對棉花的生長期間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 新冠疫情背景下巴州農產品銷售存在的問題
2.1 產品銷售渠道受阻且單一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不斷涌現,也不乏有取得重大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新疆地處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導致該地區還保持著原有的經營模式。目前針對應季的瓜果蔬菜有兩種銷售方式,一是零售,二是批發,即農民一批發商一客戶這種銷售模式。在第一種銷售模式下,農戶自己將農產品在庫爾勒市內或者周邊地區進行銷售,因為產品性質及路程的原因,銷售范圍較小,銷售數量有限,需要消耗較高的人力成本,從而導致收益不固定。在第二種銷售模式下,農民雖然每次銷售給商販的產品數量較大,但是價格確遠遠低于市場的銷售價格,有時進貨方會故意壓低價格,從而損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這兩種銷售模式均是原始的銷售方式,因為這種單一的銷售渠道,在目前嚴格的管控下交通受阻,果蔬運輸成本增加,應季農產品的銷售將成為巨大的難題,從而導致產品滯銷。另外這兩種銷售模式下農產品產生滯銷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供應鏈較為脆弱,面對嚴格的管控制度變得尤為被動。
2.2 種植銷售環節脫節
該地區采用的兩種銷售模式,所產生的農產品流通主要以大型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路邊露天場所等作為主要的銷售場所。農民銷售產品仍然采用最原始的銷售方式,對于新型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知之甚少。在目前的銷售模式下,尚未建立完善的產品信息交易平臺,農戶對于市場的需求情況、價格的變動等信息不能很好地掌握。由于購銷雙方信息不對稱,農戶大多只會根據當年的銷售價格決定來年的種植產品,產品聚集現象甚是明顯,從而導致農產品“大小年”的現象層出不窮。另外,部分瓜果、蔬菜由于本就種植數量多,產銷不平,供需失衡,在銷售時已經出現了“不值錢”、滯銷的現象。加之目前的管控措施,更是加重了農產品的滯銷程度,使得種植戶雪上加霜,只能看著所有的辛苦化為烏有。
2.3 應季農產品自身的局限性
目前應季滯銷的農產品主要有西瓜、甜瓜、早熟梨、空心菜、油麥菜等不易儲存的瓜果蔬菜。該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均是初級產品,從未進行過深加工,如果不能在采摘后立馬進行銷售,將造成大量的損失。另外,所有的農產品都是由農戶進行人工科-植、人工采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勞動。在用工成本逐年增加的當下,當產品價格低時,寧可將其“爛在地里”也不會進行采摘銷售。另外,此類農產品的種植、管理、采摘等活動不能由機械代替,在采摘的過程中需要勞動力,但是由于嚴格的疫情防控要求,無法雇人進行采摘,從而也是導致農產品滯銷的另一重要因素。
2.4 冷鏈物流發展緩慢
雖然庫爾勒周邊有一些大型的冷庫可用于存儲農產品,但是大部分都存儲著庫爾勒的特色水果香梨,對于應季的一些其他農產品將很少存入冷庫。究其原因,一是每家種植戶的需求有限,二是儲存成本較高。在該地區農戶雖然種植像西瓜、甜瓜、早熟梨、草莓、蔬菜等應季農產品的規模不小,但是因為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果能夠及時進行銷售,就不會租用冷庫進行儲存。同時,周邊并未建立冷庫,如果需要只能到庫爾勒市租用,租金較高。對于應季的西瓜、甜瓜這類產品來說即使能夠儲存,進行反季節銷售,但由于價格不易確定、較高的儲存成本等問題,導致農戶并不會采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反季節銷售產品。另外儲存手段單一,僅有冷庫,沒有形成預冷庫、保鮮庫、冷藏車等成體系的基礎設施,冷鏈物流發展滯后,不能很好滿足應季農產品的存儲銷售需求。因此,面對農產品的銷售,尚未建立成體系的冷鏈物流也是導致農產品滯銷的因素。
2.5 應急保障措施缺失
在目前“一刀切”的管控模式下,面對滯銷的農產品缺少獨立專項平臺,將會面臨“爛在地里”的難題。該地區所有的生產和銷售都是采用傳統的方式,自己生產、自己銷售,各行其是,缺少統一的規劃。由于發展水平滯后、人們的觀念相對落后,沒有先進的線上銷售平臺渠道,也未建立相應的應急保障措施,從而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尤為突出。
3 解決巴州地區農產品滯銷的對策
3.1 加強對農產品的統籌協調
該地區農產品種植、銷售的模式較為傳統,未納入全團生產的經營規劃中,各自種植的產品由于受到信息不對稱因素的影響易出現扎堆的現象。因此,為了解決當下產品滯銷的問題,解決農戶長期以來銷售難的問題,形成健康的產業發展鏈,應加強全團的種植、流通、消費的信息溝通。團場可以整合目前農產品,成立農村經營合作社,建立信息服務平臺,減少以前獨自種植一銷售的模式,做到整合資源,全團一盤棋,信息互通,形成農產品的規模效益。并且可借鑒其他地區成熟的做法,通過信息服務平臺幫助農戶提高效益。
3.2 培育新的銷售模式
目前二十八團農產品并未進行深加工,且采取的銷售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以線下銷售為主,是導致產品滯銷的一大重要因素。為提高產品的銷量可以一方面通過農村合作社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挖掘其內在的潛在價值。另一方面可以拓寬銷售渠道,引用農村電子商務銷售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近年來消費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農產品的新鮮度、價格和配送服務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由于該地區具有緊鄰庫爾勒市的地理優勢,可以建立電商平臺,市內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購買更加便宜、新鮮的瓜果蔬菜,從而提高產品的銷量。
除此之外,可以培育直播電商。作為近年來最火熱的新興商業模式之一的直播電商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武漢就是在疫情結束后通過直播的方式為武漢帶貨,這種新型的商業模式目前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利用直播電商的模式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激發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從而輻射周邊地區。
3.3 發展冷鏈物流
由于地區偏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民的思想相對落后,如果只靠農戶自身并不能將農產品做成優秀的產業鏈。基于應季農產品的特點,發展冷鏈物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要信用社利用自身的優勢,幫助農戶進行規劃,進行資源的整合,發展冷鏈物流,幫助農戶將產品進行反季節銷售,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益。合作社可以利用資源整合優勢加快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其中包括預冷庫、保鮮庫、冷藏車、電子結算等基礎設施,選擇合適的人員進行農產品的分級、分選、包裝。引進和培育冷鏈物流企業,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補齊冷鏈物流的短板,努力爭取政府的支持,為冷鏈物流的發展夯實堅持的基礎。
3.4 加強應急保障措施
在疫情防控當下,越來越多的問題得到顯現。針對農產品的銷售不僅沒有規模化的統一協調和分配,而且政府對于動態的應急保障措施也嚴重缺失。因此,面對眾多農產品的滯銷難題,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動態管理機制以解決此問題。當地政府可以開通綠色通道,首先解決本地農產品銷售的問題,以適當的價格進行統一收購產品,其次在庫爾勒市及周邊地區進行供應。通過這種統籌、協調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消費者在疫情期間享受到便宜、低價、新鮮的菜品,而且還能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從而實現雙贏。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當前,由于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已經給農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幫助農戶度過難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一方面,政府可以給予農戶相關的補貼,或者通過減免地租金的方式給農戶減輕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在疫情過后政府也應該推出惠農金融政策,下調農民的貸款利率。此外,政府還可以為農戶提供一些其他的臨時性的崗位,讓其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以彌補因產品滯銷造成的損失。總之,應從多個方面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把好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關。
[參考文獻]
[1]蔣和平,楊東群,郭超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與應對舉措[J],改革,2020( 03):5-13.
[2]張迪.智慧經濟時代特色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的選擇與優化[J].農業經濟,2020( 07):129-131.
[3]于建春.“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戰略導向研究叨.農業經濟,2020(3):126-128.
[作者簡介]吳曉琳(1991-).女,河南范縣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