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揚 徐斌 劉建蘭
【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承古歷史、立足現在、指引未來,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之問,創新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維、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縱覽全局的思維視野、傳承創新的思維特質,是馬克思主義思維的繼承和發展,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指導開展具體工作的思想靈魂。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維特征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實踐是產生理論的根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和改革的實踐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維取向、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縱覽全局的思維視野、傳承創新的思維特質,科學的思維素養必將指導新的實踐取得新勝利。
1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維價值取向
無產階級開展革命運動的初心是為人民群眾開辟幸福價值之路,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斗爭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凡事處處都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這種思維的價值取向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繼承和發展。
1.1 以人民為中心,時刻把人民溫飽放在心上
梁家河7年的知青歲月,讓“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萌芽成長。 “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農民是“三農”問題的重中之中,農民的溫飽冷暖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面鏡子,習近平總書記與農民濃濃的感情從未褪色降格,一直牽掛于心,他每年都要到貧困地區看望慰問困難群眾。他到了群眾家里,就盤腿坐在炕上,手拉著手嘮家常,去察看他們的谷倉、床鋪、灶房、豬圈。在河北正定,他走遍每一個村,為改善農民生活而奔波。在福建寧德,他三進下黨鄉,為百姓解決發展難題。從黃土高坡到青藏高原,從太行老區到烏蒙山脈,從祖國北疆到西南邊陲,他風雨兼程、訪貧問苦,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習近平總書記以幾十年貼近群眾、愛護群眾、團結群眾的閱歷、能力和親和力,增強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厚度、情感溫度、可信程度。“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不忘本來的初心。
1.2 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民生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各部門把民生工程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一切工作都把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
1.3 以人民為中心,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群眾是根本的推動力量。新中國的歷史表明,中國有特殊的國情,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只有發動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取得勝利,一切的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無論是安徽風陽小崗村邁出的農村改革第一步,還是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都是實踐者、創造者。習近平在2020年3月24日同波蘭總統杜達通電話時談到:“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正是人民群眾的識大體、顧大局,積極參與群防群控、自覺自律做好防護隔離,使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成果。
2 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
從本質上把握事物,按照事物的特征規律和發展趨勢謀劃發展之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2.1 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源自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習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人們必須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更好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在其中的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社會發展的正確導引,是增強看問題找辦法的科學性和正確度的“真把式”,是提升解決問題思維能力的基礎;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到常學常新,學以致用這是一項任務,也是現實之需。縱觀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運用科學思維應對不利局勢,歷經艱辛、以少勝多,最終推翻勢力強大三座大山;回顧我們改革開放的歷程,亦是發揮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魅力的作用才選擇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大道。進入新時代,新問題新挑戰接踵而來,更需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武裝全黨的思想,在學習哲學中,奠定提升思維能力的基礎。
2.2 睿智深遠的思維品格,源自對在實踐中的科學總結
思維正確與否,要回到實踐檢驗,在實踐中審視修正。不同時代有不同實踐主題,對實踐主題的牢牢把握,源于對規律的認知和運用。我們黨善于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并把總結上升為理論,加以擴大學習掌握,這是我們不斷取得新勝利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做知青艱苦歲月,不段積累人生經驗和工作的經驗;后來他一如既往對黨和人民事業進行深入思考,認真總結概括,形成了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優秀的思維品格。在多種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及“思維能力”,他十分重視在實踐中鍛煉黨員干部的思維能力,認為這是領導干部必備的本事。
3 縱覽全局的思維視野
從戰略層面思考問題,著眼大局,謀劃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縱覽全局的思維視野的鮮明體現。戰略思維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十分重視從根本、全局、長遠的角度觀察問題,運用戰略思維來解決問題。在新中國剛成立艱苦的時候,毛澤東同志作出膽識過人的選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85年3月,鄧小平會見日本商工會議所訪華團時,指出: “現在世界真正大的問題,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40多年,我們國家心無旁騖的堅持發展這條主線,才有今天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成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3.1 立足戰略思考,全局之中謀一隅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戰略”一詞出現的頻率極高:“戰略視野”、“戰略需求”、“戰略定位”、“戰略導向”、“戰略定力”等,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戰略思維的高度重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內容都體現了縱覽全局的思維視野。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
3.2善于戰略謀劃,萬世之中謀復興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的治國方略,都鮮明地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思維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作出的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和戰略安排。
4 繼承創新的思維特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閃耀著繼承創新的智慧光芒。
4.1 “中國夢”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偉大成就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并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中國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創新概念,它將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有機聯系、凝練成百姓喜聞樂見、通俗形象的“中國夢”三個字。習近平在提出“中國夢”時引用了孕育歷史眼光的“昨天”“今天”“明天”進行敘描中華民族不斷奮起的發展歷程,體現了歷史思維在理論創新中的嫻熟運用。
4.2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強調: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習近平高度重視抗疫的國際合作,通過會見函電、信息共享、援助支持等方式,表達關切慰問之情,深化共同抗疫之義。中國堅持以民為本、生命至上,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切實體現了領袖擔當、大國擔當;彰顯了中華文明的“仁愛”、“和而不同”等價值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追求上的高度契合。
5 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獨具魅力思維特征的形成有著極其豐富的主觀原因和極其復雜的客觀原因。主觀上,質樸真摯的為民情懷、許黨許國的自覺擔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鮮明徹底的實踐品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汲取、對共產黨人革命理論的繼承。客觀上,對國外錯綜復雜環境的冷靜分析、審慎應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維特征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三卷,原原本本學習,不打折扣的學懂悟透,踏踏實實的實踐,通過學習提升科學思維能力,增強工作前瞻性、科學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Jl.全國新書目,2002( 12).
[2]杜飛進,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規律的深刻把握[N].光明日報,2016-07-13( 13).
[3]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5.
[4]習近平.習近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
[5]金燦榮,戴維來.攜手抗擊疫情是各國共同責任[N].人民日報,2020-07-07( 09).
[作者簡介]郝明揚(1964-),男,山東濰坊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