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絨花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新的財務管理形式,財務共享模式被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所應用和推廣。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不僅建立了規范化、標準化的財務核算模式,而且提升了數據信息的處理效率,實現了財務數據的資源共享。結合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企業現狀分析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并提出相關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財務集中核算和管理也成為了各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趨勢,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為了保持良好競爭力,都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種集約化的運營模式在整合企業資源、優化組織結構、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方面發揮了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財務風險。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需要在現有管理模式上不斷創新升級,提升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
一、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的前景分析
財務共享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管理方式,是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產物,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作為企業變革的重要手段,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保障。該模式在我國企業中的起步雖晚,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主要通過這些方面表現出來: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國內和國際因素,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內部改革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下,要求企業不斷做出變革,提升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擴大發展規模以鞏固影響力;②隨著步入互聯網數字化時代,需要企業利用管理軟件來掌握自身運營信息,為企業發展提供財務共享模式的普及;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能夠實現實時溝通,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各個領域地區,甚至能夠完成跨國交易,在企業發展到達了一定規模后,為了確保各部門的合法權益,會集中整合財務職能以及關鍵流程,實現統一管理;③財務共享模式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將企業內部基礎繁雜的日常事務以及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業務進行流程統一的集約處理,不斷提高財務核算效率,從而節省人力,促使財務共享人員逐步向大數據分析、預算管控及流程優化等財務管理型人才轉變,通過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為公司決策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撐。
二、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一)體系調整風險
財務共享模式改變了傳統會計核算體系,也影響了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權責調整,在變革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風險包括:(1)財務集約化控制更為明顯,總公司財務部門會集中管理經濟活動,統一財務資源,子系統的財務權限可能被剝奪,有出現財務風險的可能;(2)在財務共享實施過程中,隨著電子化業會融合,業務部門參與財務核算的環節會不斷增加,業務信息的準確性合規性對財務核算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存在潛在的財務風險。
(二)流程再造風險
在新模式下,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原有的財務核算和管理流程需要重新塑造,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1)業務統一整合難度大,業務處理環節之間容易產生沖突;(2)特殊業務的個性化需求對規范化、標準化流程的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須做好特殊業務的風險管控;(3)在財務共享模式下,業務活動及財務核算流程發生改變,企業在如何做好風險的事前和事中管控,如何將內部制度更加合理有效地植入管控環節面臨更高的挑戰。
(三)檔案管理風險
會計檔案管理也是財務基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新模式的應用中,無紙質化核算流程使很多業務資料都會通過計算機技術完成,會計審核電子憑證在先,而傳統紙質憑證會落后于電子憑證,這樣就會增加兩者不一致的財務風險。電子化檔案的保存方式和標準與傳統檔案有所不同,企業要通過制定電子化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內控監督職能,保證會計檔案的合規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信息系統風險
財務共享模式依托于信息化系統,從業務發起、過程流轉到生成憑證、檔案保管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數據系統的有效支撐,因此信息平臺的安全性、技術成熟度是共享模式下財務管理的基礎和保障。同時新模式下財務風險管控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更多的內部控制活動會逐步隨著業務流程設置在信息化系統之中,實現自動化管控。但是由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從而增加了企業財務數據信息的泄露和內控活動防范管控不到位的風險。
三、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企業的風險控制對策
(一)增強企業人員對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視意識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企業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需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對相關工作是否重視,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財務風險管控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以及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基層員工也會積極投身到財務風險預警工作中,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確保業務部門源頭數據真實準確,財務部門核算規范、能夠全面采集和分析數據,最終將數據精準反饋到管理層。在管理人員的監督下,能夠針對現有的情況制定更詳細的策略,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 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推進和企業組織機構的調整及流程再造需求,必須改進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要從財務共享的特點出發,進行明晰、靈活的制度建設,對工作的流程與標準進行整合規范,改進和完善內部控制體制,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切實有效的執行。要明確企業內部控制目標,改進內部控制環境,進一步構建內部控制系統。還要通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及時獲得相關的財務風險信息,從而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風險預警體系將風險管控前置,在事前發出預警信號,能夠有效避免財務風險發生。
(三)建立多重復核制度,強化內部監督職能
財務共享模式的業務處理流程環節會增多,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會計信息或者會計報告質量,因此需要企業建立多重復核制度,尤其是在關鍵流程和控制點強化業務和財務數據復核職責。同時要加強部門內部、部門間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財務基礎管理、財務風險防控中的作用。
(四)強化企業員工業務培訓,提升員工業務技能
與傳統財務運營模式相比,財務共享模式更注重業會融合,財務和業務人員的工作職責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業務處理與財務核算在系統化流程的銜接上更加緊密,因此對參與系統操作的人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保證業務處理的專業化、標準化和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企業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同時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溝通聯絡機制,當發現問題時,業務與財務人員及時聯系,以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避免工作流程中出現的財務風險。
(五)加強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維護,提供安全的系統保障
企業一方面需要利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問題,摸清行業發展的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勢,確保企業會計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從另一方面來看,企業還需要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加大云計算平臺的開發力度,同時加強財務管理軟件的研究和開發力度,設置固定的系統維護周期和標準,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升網絡平臺的安全性,避免因為平臺建設不夠成熟而出現的一系列風險問題。
四、結語
財務共享體系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不足,因此要企業需要培養風險預警意識、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減少出現財務風險的幾率,為企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徐嘉宜.共享經濟模式下企業財務危機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外企業家,2020(11):111.
[2]秦玉婷.財務共享模式下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J].財會學習,2020(08):13-14.
[3]張成偉.淺談集團化管控模式下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對策[J].財會學習,2019(14):58+60.
[4]付素娟.淺議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風險管控[J].會計師,2019(04):31-32.
[5]宇歌.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發展與風險控制研究[J].經貿實踐,2018(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