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勝藍
摘 要:當今全球化形勢下,國際教育環境進入新階段,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管理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學管理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而轉變教師思想,讓更多教師投入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來,又是整個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本文對比了傳統課程與在線開放課程中教師的管理機制,從教師選拔、培訓、監督與評價、保障與激勵四個環節,淺談高等院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師管理機制的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師管理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繼續推動高校建設并向社會開放在線課程,并促進西部高校開展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在2018年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提出,要規劃建設一批高質量慕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管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還是國際環境形勢都要求線開放課程建設進入到下一階段。這項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激勵教師積極投入到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中來,而如何從選拔、培訓、監督與評價、保障與激勵這四個高校教師管理機制中環節入手,在傳統課程建設中提取經驗和大膽創新,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傳統課程建設中教師管理現狀分析
(一)選拔環節——形式單一,缺乏引導
目前,高校任課教師選拔主要還是通過社會招聘實現,結合應聘者履歷、面試和試講成績,擇優錄取。這種選拔方式往往更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和技術職稱,面試和試講時也更多考察其在傳統課堂中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難以完全契合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對于教師的要求;除此之外,大多數高校對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師團隊建設尚未制定長遠且可行的引進、選拔規劃,導致二級學院基于國家政策導向、項目申報要求進行臨時或者短期的在線開放教師隊伍招聘和選拔,此種做法不僅存在一定盲目性,也缺乏對于教師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把握和引導。
(二)培訓環節——內容偏向理論,無法因材施教
在傳統的課程建設中,高校教師的培訓內容較為單一,局限于教學法、教育心理學和課堂教學技巧等基礎技能素質培養,注重理論傳授,而忽略了對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研究、師風師德、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較少;培訓方式則主要以當面講授為主,講授雙方的互動較少;培訓形式也采取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的整體培訓,不能結合各專業具體的教學、科研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三)監督與評價環節——評價常規,維度不足
在傳統的課程建設體系下,高校通過教學督導處、教務處、教學指導委員會來對教師進行常規評價,運用學生網絡評教、教師同行聽課、課程組教學研討的方式進行,考評內容主要從教師的教學狀況、科研狀況、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師風師德、服務社會等幾個方面入手,對于教師本身的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與潛力的評價較少;專門針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監督與評價機制基本缺失,在評價體系中對于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授課等指標權重占比不高。
(四)保障與激勵環節——科研與教學獎勵機制失衡
現階段,我國高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主要是科研和教學工作,科研課題和論文級別數量,以及教學課時數和等級評價決定了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且此種績效考核辦法往往更加側重于鼓勵教師主持科研課題和發表論文,在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能力方面,則做到“無過”即可;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相關激勵制度的缺失,也直接導致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主力軍——高校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性,他們往往認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投入太大,而收益過小,抱著敷衍或者完成學校硬性建設任務的心態完成工作,使得學生參與度不高,課程建設推進困難。
三、完善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師管理機制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規劃,合理選拔在線開放教師人才
在新時代的“云教學”背景下,高校對于在線開放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應該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完善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師團隊選拔管理制度和長期的發展規劃;同時在選拔組建在線開發課程教師團隊時,保證在崗位宣講、簡歷篩選、面試介紹、試講考核等每一個環節都加重在線開放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相關要求的關注程度,例如在線視頻教學、線上教學設計、語言表達高效性等職業技能和素養;同時,作為應用型高校,可以與企業聯合制定行業導師機制,聘請行業領軍人物或者一線工作者,與學校教師一起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有一定基礎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建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師人才儲備庫,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奠定基礎。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質量
高校要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在教師的培訓內容上要全面向適應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要求進行轉變,在涵蓋教學、專業、個人發展的基礎上,還要包括教師師風師德培訓和職業發展規劃的引導,同時要加大實踐性和創新性,針對不同學科和專業,調整培訓內容,增加遠程視頻教學所需要的技能與素養培訓,增加線上與線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實現在線開放課程學生受益、開放共享的教育目標;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課件、授課教學、管理學生、考核成績的能力;同時,調整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的比重,在教師有一定在線開放課程授課實踐經歷和經驗累積之后,再次開展教師培訓,可通過交流、研討的方式,針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另外,還可以建立在線開放課程教師團隊建設平臺,開放教師互助交流,將優秀的培訓內容資源、教學經驗模式進行共享;有能力的高校可派遣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教師團隊到一線企業進行培訓,與企業共建教師培訓基地。
(三)完善評價監督體系,轉變教師思想
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師管理中監督與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說是在新時代“云教學”背景下,轉變教師思想的重要一環。高校可以在教學督導處、教務處、教學指導委員會三級監督評價體系中,專門設立圍繞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成果產出的評價體系,在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成績考核、推廣應用等方面分別設置二級評價指標,同時加大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教師付出的權重比例,提升高校教師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積極性,激發課程建設的創造力;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評價體系中也可適當凸顯操作性、實用性技能評價,采取企業專家評價、教師自我評價、課程建設組評價、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進行較為全面的評價。
(四)建立激勵保障制度,提升教師參與積極性
針對于高校教師對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不積極、不作為的現狀,各高校制定和完善針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措施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從績效管理與考核出發,適當提高教師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績效薪資激勵程度,提高可變薪資,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取得明顯成果,并有一定推廣示范性的教師及團隊,在年終考核、職稱晉升中有額外加權評分;鼓勵在線開放教師團隊的多元發展,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為教師團隊創造“走出去”“勤交流”的機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教育形勢下,我國高校應當認識到高校教師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教師管理機制入手,做好頂層設計,切實保障在線開放課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向快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欣.在線開放課程發展及未來走向[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05)
[2]王雪.“雙一流”建設中地方行業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制度改革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9(11):177-181
項目名稱:四川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研究項目立項項目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教師管理機制研究》 項目編號:SCKC201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