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倞
摘 要:林業發展的首要目的是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其次是通過森林來獲取與木材相關的林業產品,帶來經濟效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斷地攫取森林資源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營造林技術可以人工營造林業資源,一方面可以從中獲取需求的林業產品;另一方面能夠補充林業資源,起到維系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作用。因此營造林技術是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技術。
關鍵詞:營造林技術;林業發展;應用
引言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世界各國人們對此高度關注,林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樹木的生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需要經過多年的培育才能成林,但是社會發展對林木的需求量卻非常大,因此在營造林時不能僅注重短期利益,也要做好規劃,合理地培育、利用資源,以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營造林技術含義
營造林工程也叫“建造長城”活動,這一說法是由于通過營造林技術能夠解決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比如,東北地區容易受風沙等的侵襲,開展營造林工程能夠有效地緩解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避免這種自然災害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除此之外,應用營造林技術有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在造林的過程中必須依據原則和規定進行種植。營造林工程的開展一定要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和氣候條件等情況綜合進行分析,然后再確定種植樹木的品類,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種植方案。工作人員在挑選種植樹苗的時候應該慎重,選擇質量好的樹苗進行種植,否則會影響樹木的發育和生長,并且做好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定期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提升營造林技術的水平,推動林業的發展和進步。
2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
2.1營造林技術在造林中的應用
營造林工作主要包括整地、清理、撫育、定植等環節。在林地清理時,可以根據林木種類與自然生長規律,采用適宜的清理方式。由于灌木雜草的覆蓋范圍較大,且清理難度大,應采用煉山方式。在正式煉山前,先砍倒灌木雜草充分曝曬,之后在風力較小的夜間或清晨煉山。在整地時,同樣可以根據土地與樹種的類型,選擇適宜的整地方式。針對馬尾松,采用暗坑法;針對杉樹,采用明坑法。并且,要根據樹苗的生長狀態,調整坑的大小。通常情況下,一年樹苗的坑規格為40cm×40cm×30cm,兩年樹苗的坑規格為50cm×50cm×40cm,坑的形狀以饅頭型為主。由此,可以減輕山體徑流對樹苗的沖擊力,提高樹苗的成活率。由于樹種與培育周期不同,造林密度也不同。短輪伐期造林密度是200株/667m2,長輪伐期167株/667m2或112株/667m2。需針對不同種類苗木,選擇對應的種植技術。以裸根苗為例,種植裸根苗需預先修剪根須,使用黃泥對根部進行漿泥養護。一般情況下,撫苗周期為2年1次。追肥時,針對生長速度相對較快的苗木,要適當增加追肥量;針對生長速度相對緩慢的苗木,需將年追肥量控制在250g左右,以免肥量過大對苗木的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2.2營造林技術在林木管理中的應用
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采用有效的營造林管理技術尤為必要,因此,要嚴格按照營造林管理技術要點實現規范化管理。首先,要做到科學合理的密植。在林木種植的過程中,要根據林木品種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并在后期管理中及時清除死苗及病苗,并進行科學補植,使林木能夠保持良好的密度。其次,還要做好林木的調查和登記管理。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林木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樹木種類和數量、樹木郁閉程度、樹木病蟲害情況,使管理人員能夠充分掌握林木的生長情況,便于采取有效的林木管理措施。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現,林木長到中齡期時,其郁閉度過高對林木呼吸及透光產生的不利影響,應適時進行間伐,保持良好的郁閉度,以保證林木的正常生長。最后,還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病蟲害嚴重威脅著營造林工程的質量。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綜合防治的措施,即化學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通過營造混交林提高營造林防御病蟲害的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如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時,則應及時采取化學防治措施進行治理。
2.3營造林技術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在營造林工作中,需盡量采用混交造林方式,增強林木的病蟲害防御能力。針對出現病蟲害癥狀的林木,可采用化學治療法來控制病蟲害擴散。針對較為嚴重的林木病蟲害問題,在采用化學治療法的基礎上,集中銷毀出現病蟲害的植株,避免病蟲害擴散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與生態損害。除林木易遭受病蟲害侵襲以外,雜草灌木也會發生病蟲害。為此,林場管理人員要及時清理雜草灌木,切斷病蟲害傳播源,使非病態植株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保障整個林區的生態系統平衡。
2.4營造林技術在采伐跡地中的應用
營造林技術在采伐跡地中應用廣泛,其更為重視樹苗選育,這是因為不同樹種類型伐樁萌芽的更新能力不同,因此在采伐跡地中應用營造林技術時首先應科學合理地選擇樹苗。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加強對采伐跡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確定不同樹種、伐樁之間的密度,以保證植株的成活率。如果伐樁間距過大,可以通過補種的方式來解決。在選擇樹種時,要參考采伐跡地原本種植的樹種,盡可能選擇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樹種,且樹種的補植密度要控制在900株/hm2;如果選擇的樹種更新能力較弱,可以適當增加補植密度,一般控制在1000株/hm2。
3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優化對策
3.1加強種苗基地建設
我國目前園林樹種多數處于第2代,可加大種子園的建設規模。如果育苗的母株已經老齡化,需要選擇條件更符合的母樹進行替代,有目的、有計劃地實現母樹林間林木結構的優化,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苗木選育的良種化。育苗時要盡量地提高技術水平,降低單株的成本,且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縮短育苗的周期。造林樹種的更新培育要充分地發揮出市場的導向作用,結合市場的需求選擇樹種,實施育苗的集約化生產。采取先進的苗圃運營方式,積極將苗圃推向市場,以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參與到市場的競爭中,以促使種苗基地的運營更加規范化、合理化。
3.2完善制度管理
營林質量、效益要充分地統一起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對營林進行重新的定位,以前林業的發展對營林有一定程度的忽視,阻礙了林業的穩定發展,要對林業發展中營林的重要性進行充分的認識,重新審定營林的重要地位。二是貫徹和充分地落實相應的責任。對每個工作人員工作內容、責任進行明確,并充分貫徹落實到位,建立起有效的獎懲機制。
3.3加強撫育
撫育管理在林業的發展中作用非常關鍵,因此要嚴格做好撫育工作的把控。撫育管理的前提條件是充足的資金,并安排專門的人員保管,按照正規程序審批使用,并建立使用的臺賬記錄,以確保合理的使用資金。此外森林撫育的重要內容還包括積極培育后備資源,具體的撫育措施要結合林木的類型及生長規律展開。
結語
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積極發展營造林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傳統種植模式下的一些弊端,提高人工營造林的效率,擴大森林資源,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改善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向芙蓉.新時期營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14):145.
[2]趙澤明.新時期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9(11):80-81.
[3]吳乾清.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