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數據的相關內容已經逐漸應用于各行各業之中。在我國高校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人格與價值觀培養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展開現代高校思政教育,從而促進相關教育工作的進步就成為了教育界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從大數據的內容和特點入手,探討大數據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意義,分析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方式,為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普遍使用性,讓大數據已經變成了當前時代的關鍵性象征,并且應也成為了國家的戰略性資源[1]。對于我國教育事業而言,大數據對完善和優化其教育模式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尤其是高校的思政教育應當充分、合理的運用大數據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以此來更好的培養人才。
1大數據的內容和特點
大數據,就是組織,處理和收集大型數據集洞察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非傳統方式和技術的總稱[2]。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發展極為迅猛的社會,科學技術發達,信息流通,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也更加的便利和密切,日常生活也極為方便,生活水平也很高,而大數據就是當前時代的產物。大數據對數據的容量非常大,類型多樣,獲得數據的速度也非常快,數據真實,獲得數據的渠道豐富,將大數據加以合理的運用可以用低成本來創造出較高的價值。
有人把數據看作是蘊含儲藏著極其豐富能量的煤礦,而煤炭根據性質來看可以分為焦煤、無煙煤、肥煤、貧煤等;而那種戶外內有遮蓋物的煤礦,或者是在群山深處的煤礦,他們之間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樣。同理,大數據的實際運用價值,也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因此對于教育行業來說,使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利用這些大規模的數據,才是實現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
2大數據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意義
在大數據背景之下,教育事業也收到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從小就在互聯網世界中成長的當代大學生[3]。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之中,互聯網在對其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發展機會。互聯網中包含的信息就涵蓋了思政教育的內容,而且網絡中的視頻等還可以為思政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除此之外,網絡信息傳遞的范圍非常廣,而且速度非常快,學生就能夠利用網絡來獲得種類多樣的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中,人們對各方面信息的接收都及其方便,可有效提升人們的自我認知水平和視野。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大數據也會為其工作提供新的教育思想、觀點和教育方式、手段。
3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方式
3.1創造和建立新型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在展開思政教育工作時,應當找到一種適用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采用有效、合理的教育方法,去培養和建立學生的思想[4]。由于以前的教育觀深入人心,教師長時間在教育過程中都處于主體地位,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現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已經和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學生們對于網絡的利用程度、對新鮮事物和思想的接收能力是高于教師想象的。學生們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已經不再完全依靠教師,教師也沒有辦法對教學的資源進行完全的掌控。所以,教師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應該快速的去追趕時代的腳步,創造和建立新型思政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轉換自己與學生的教學地位,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重視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情況,進行民主化教育,使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同時,及教師也要注意學習利用網絡來獲取有效的教育信息,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
3.2創造和建立新型思政教育內容
在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內容創新的重要性,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也要求教師需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完善[5]。由于當代大學生對“對黨科學理念的信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以總書記為黨中央的信賴”接觸比較少、認識不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忽視[6]。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可充分互聯網技術將這些內容進行融合,同時我國民族種類豐富,也可以延伸一些相關的民族文化進行教學,傳播和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網絡上的信息也不全是健康的,教師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時,也應該培養學生審查辨別有害信息的能力。
3.3構建素養較高的師資團隊,展開新型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效果[7]。教師是利用媒質存儲和傳播教育信息的媒介,學生主要還是依靠教師來學習新的知識和內容。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們應該進行思想政治信息開采和發掘能力的培養,同時可以有效率的進行信息正確篩選,并且有效率的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學生,學校也可以集中培訓教師們對于新事物和接受和使用能力。例如,學校可投入合理的資金組建業務能力較強、思想素養較高的師資團隊,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以此來保障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只有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大數據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展開,因此構建一支綜合素養較高的師資團隊,已經成為高校思政教育中形勢緊迫,必須立即行動的重要工作。
4結語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還應當合理運用大數據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5):211-212.
[2] 何桂美.大數據背景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略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4):57-58.
[3] 朱騫.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討[J].青春歲月,2019,(11):182.
[4] 孔帆.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1):104-106.
[5] 朱俊瑾.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長江叢刊,2018,(31):182.
[6] 安君.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商情,2018,(43):233.
[7] 奚亮.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長江叢刊,2018,(28):195.
作者簡介:
曹曉冉,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邯鄲,出生年月,1985年5月,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