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武志超
摘 要:“三全育人”理念是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育人體系,它在黨建帶團建過程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引領作用,將其引入到黨員考評機制中,并對團支部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上進行指導,不僅可以促進黨的建設和團的建設,也能更好地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黨建;團建;黨員;團組織;建設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育人格局,并提出了“十大育人體系”,其中組織育人即是指黨團、社團和班級組織的育人作用。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共青團組織及學生社團組織育人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將政治方向性和價值導向性體現在對共青團和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上,這正是黨組織育人的題中應有之義。如何加強黨對共青團的領導和指導,充分發揮團組織在高校組織育人中的主體作用,這也是目前高校黨建帶團建的重要任務。
一、黨建帶團建存在的問題
首先,工作獨立,溝通不暢。黨組織和團組織建設過程中,基本上處于各自行動,工作互不干擾狀態,黨團活動基本上是獨自開展的,黨組織下達任務直接到黨支部,團委下達任務直接到各個團支部,黨組織和團組織的溝通較少,比如團干部換屆、團支部活動等,黨員的參與度不高,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發揮不顯著,直接導致黨的建設和團的建設脫離,黨組織對團組織的引領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機制不健全。黨建帶團建缺乏長效機制,缺乏系統性。在工作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工作在進行部署時隨意性太大,黨建對團建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也使得很多工作缺乏一定的連續性。比如在進行團支部推優時,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團支部的作用,卻忽視了黨員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推優,在推優過程中,沒有黨組織的強力介入和一定的考核標準,導致推優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
最后,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團員在經過團組織推優、黨課學習,滿足黨員發展條件后加入黨組織后,很多黨員更多投入到黨支部的學習、工作和建設中,很少參與團支部的日常活動和建設,這也使得很多黨員在入黨后的群眾基礎薄弱,服務群眾的觀念淡薄,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黨員的后續培養和教育出現一定的問題,直接導致團建脫離黨建,黨建不能為團建服務的現象出現。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黨員考評機制對團支部建設的引領作用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是對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構建黨員考評機制對團支部建設的模式,有利于增強德育實效性,推進高效德育創新發展,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廣大黨員和團員進行思想引領、學風引領、作風引領,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 思想引領。切實開展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以黨帶團,以團促黨,是新形勢下實現黨建工作與團建工作并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黨員作為黨的建設的骨干力量,深入到團組織的活動中,在活動中將所領會到的黨的精神進行傳達,利用線上和線下不同的形式對廣大團員進行思想引領,以實際行動彰顯一名大學生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責任和擔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團組織中擴大影響力,增強黨組織對團組織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其次,學風引領。大學生黨員不僅思想政治過硬,同時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也是其他學生的學習標桿,他們勤于學習的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在廣大團員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也能積極配合專業教師、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協助課堂管理和教學監控,激發廣大團員的學習動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作風引領。大學生黨員積極投入到校園的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服務中,并處處以身作則,體現他們的精神風貌。他們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互聯網+大賽、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和科研能力,這也為廣大團員提供了可借鑒的方向和標準,不斷豐富班級的團日活動,帶動班級前行的方向,凝聚班級的凝聚力,以點帶面,貫穿“三全育人”理念,帶動團支部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黨員考評機制引領團支部建設的模式
“三全育人”理念不僅對高校黨員和團員有多方面引領作用,更能以黨帶團,促進團支部建設,不斷推進黨建和團建,因此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三個方面構建黨員考評機制對團支部建設進行引領的模式探索。
(一)思想建設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多元性的特點,因此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黨員作為黨的骨干力量,是廣大團員的榜樣,更是前進的動力,因此對黨員的考評也直接關系到團支部的建設。黨員的思想建設考核主要是對黨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掌握和理解,黨員在團支部開展系列思想教育,包括黨的方針、政策解讀,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入黨的政策與流程,黨員的責任與義務,紅色文化教育等,不僅使廣大團員能更好地學習黨史黨情,同時也能激發高校大學生形成強大的民族自豪感、集體榮譽感,進而促進其形成熱愛國家、奉獻社會、熱愛生活、奉獻他人的行為意識。尤其是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活動空間、時間、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黨員對團員以及團支部建設的發揮方面也應有新的形式,利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志愿服用,大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雙百”等學習活動,要利用好今天的新媒體、新課堂對所有的黨員和團員進行教育,同時也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對黨員和團員進行思想引領,尤其是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在黨員引領團支部思想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團支書和廣大黨員都能加入到黨員的考評中,尤其是團員個人的思想學習活動匯報,學習筆記,學習感悟等進行分享,將“三全育人”理念引入其中,全員參與和監督,這不僅可以提升團員個人自身素質,同時也能形成以點帶面全員學習的風氣,這不僅能對黨員起到督促作用,同時也能在團支部形成凝聚力,引導團支部成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組織建設
黨員作為黨支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組織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黨員在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中的表現不僅直接影響到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同時對團支部的組織建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一,為了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在黨支部內會成立黨小組,他們在工作中直接和團支部對接,黨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對團支部的組織建設進行指導,給予班委會成員在班級管理、獎學金評定、團支部考核等方面一定的幫助,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層級帶動,這不僅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也能在團支部的組織建設中出一份力,使團支部能更快建設成為三好班級、先進團支部等先進集體,最后推動團支部整體工作的有序開展。其二,黨小組開展黨內活動時,可以將團支部成員納入活動范圍,共同組織,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讓黨員和團員共同參與,盡自己最大能力從各方面進行組織和鍛煉,既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組織集體榮譽感,在活動中實行黨員和團員個人價值。其三,黨員參與團支部建設,也能給與團支部建設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團員的需求、他們的困難,給與他們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懷,這樣既能提高團員的工作積極性,也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增強團支部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為團支部的建設提供更多的組織保障,更好地促進黨團協調發展。
(三)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黨團建設工作的重點。對黨員作風建設的考核,更能調動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以實際行動引領廣大團員的作風建設。其一,學科競賽方面,黨員帶頭組建學科競賽小組,選拔優秀團員組隊參與到競賽中,不僅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學習上帶動團員的積極性,增強團員專業學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提高團支部的學風建設,比如在互聯網+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等,不僅有團委、黨委、專業教師、黨員、團員的加入,全員參與,達到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這也是“三全育人”最集中的體現。另外,學科競賽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和團隊合作,在不同層次、不同年級、不同范圍的人員參與下,學科團隊的整體實力也不斷增強,也有利于準備和參加更高級別的競賽,成功的幾率更大。其二,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方面。作風建設在根本上就是樹立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只有將所學全部應用與實踐,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實現作風建設。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黨員和團員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每年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黨員和團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組隊,專業教師給予專業上的指導,黨員積極參與、團員積極行動,將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同時圍繞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尤其是根據調研的問題提供專業方面的解決措施,這不僅是對專業的一種實踐,同時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在實際行動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的紅色文化教育,可以從中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利用所學形成紅色產業文化,通過調研總結和整理,形成創新創業項目,互相帶動,最后形成教育的合力,學生在實習、實踐過程中也更能了解自己的所長縮短,為四年后就業創造一定的條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其三,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無論是科研競賽還是社會實踐,都是一種自己行動,行動中,不僅有知識的傳承,也有精神風貌的表現,更能夠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和群眾進行接觸,為群眾服務,接受群眾的監督,隨時發現自身不足,發現別身上的閃光點,更好地發現差距和不足,及時改正,不斷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能更好地帶動優秀團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斷提高黨組織和團組織建設。
四、結語
“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抓手,黨員考評機制對團支部建設的引領,即是不斷探索育人模式,其最終目的是實現黨員的再教育,并帶動整個團支部的建設,全面實現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朱平.高校“三全育人”體系協同與長效機制的建構--以全員育人為中心的考察[J].實踐研究,2019(2).
[2] 朱峰,韓為杰.對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探討與分析[J].科技風,2020(3).
[3] 梁罡.紅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體系的價值維度與實踐向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基金項目:西安工業大學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立項課題《三全育人理念下黨員考評機制引領團支部建設模式研究》(XGSY2019020)。
作者簡介:張秀麗(1983- ),女,吉林松原人,碩士,西安工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及思想政治教育;武志超(1979.03-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西安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光電測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