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吉 王悅
摘 要:近年來,我國毒品犯罪形勢非常嚴峻,且毒品犯罪越發呈低齡化發展的態勢,學校已成為吸食、販賣毒品的高發地、易發地。特別是濫用合成新型毒品的勢頭猛烈,波及人群廣泛[1]。文章從當前毒品濫用形勢現狀角度開展分析,總結出中高等學校毒品預防存在的問題,深刻闡述能夠行之有效地從根源上遏制毒品在校園的蔓延勢頭,并從原因研判及解決的對策方法等方面著手,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等區塊鏈技術進行青少年涉毒預防等新模式,構筑起中高等學校毒品預防的銅墻鐵壁,還學生一個干凈、安全、無毒的校園。
關鍵詞:合成新型毒品;預防教育;中高等學校
合成新型毒品態勢愈發猖獗,并且毒品犯罪越發呈現低齡化發展態勢。預防青少年違法吸毒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各地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40.4萬名,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8%,18歲以下1萬名,占0.4%。2015年中國現有234.5萬名吸毒人員中,學生占0.5%,不滿18歲的有4.3萬名,占1.8%。很多吸毒的青少年們,都是因為別人的教唆、欺騙、誘惑而邁出第一步的。彩虹煙等的第三代新型合成毒品,都已經改頭換面,悄悄潛藏到了青少年的身邊。現如今學校已經成為青少年涉毒的高發地,重點地區。正因如此我們從學校出發,在預防青少年涉毒問題上,從教育環境師資力量入手,嚴格管理、創新理念和方法,從根源上解決青少年涉毒、吸毒等與毒品有關的相關問題。
一、當前我國合成新型毒品的相關概念及管控現狀
(一)合成新型毒品的概念
合成新型毒品又稱新精神活性物質,根據《新型毒品防范手冊》(2005版)中關于合成新型毒品的定義:合成新型毒品是指相對于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是指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物品、藥物;是由國際禁毒公約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所規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體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處于精神興奮或抑制的狀態,連續使用可能導致人體產生依懶性的精神藥品。
(二)合成新型毒品的特征
(1)合成新型毒品隱蔽性較高
由于許多合成新型毒品沒有列入管制藥品名單,合成新型毒品檢測方式不同于其它諸如大麻、冰毒、海洛因等毒品的常規檢測方式,由于代謝路徑,吸食方式等問題,普通的尿檢以及毛發檢測極難檢測到被檢測人是否吸食合成新型毒品,只有通過血液檢測的方式才能檢測得到,費時且費力。很多地方由于存在技術缺陷、設備不足、人員配置不齊等因素,無法能夠有效地鑒定被檢測者是否吸食合成新型毒品,更無法對其進行處罰,對當地禁毒執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2)合成新型毒品成癮性強
由于合成新型毒品是有很多未管制的和我們日常見到藥品和其他工業原料合成的,其成分往往十分復雜,但其合成制備方法相當簡便并且有極強的成癮性與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吸食合成新型毒品的吸毒人員比吸食傳統毒品的人員更難戒掉,在戒毒過程中更加困難,其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我們的吸毒人員教育改造工作造成很大影響。
(3)合成新型毒品吸食方法更簡單化
當前新時期,合成新型毒品不再局限于傳統毒品的注射、口服、鼻息等常規方式,合成新型毒品突破性改變了吸食毒品的形態和方法,使得吸毒方式更方便,更容易,更隱蔽、偽裝性更強。其吸食方式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其往往偽裝成普通的食品,例如:巧克力、奶茶、香煙、糖片、開心水等,這些毒品,外觀極具迷惑性且十分百變,導致很多已經戒毒成功的吸毒人員重新回到社會后,在與他人的日常接觸中往往不經意間再次接觸了毒品,又走上了吸毒之路,對我們的吸毒人員再教育及其防止復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二、中高等學校青少年涉毒問題實證分析
為掌握當前中高等學校青少年預防合成新型毒品能力的情況,我們通過采取對大連市大連海洋大學、錦州市凌海市第一高級中學等中高等學校的學生進行現場發放問卷并當場回收的調查活動,目的是掌握了解當前中高等學校青少年識毒、拒毒、防毒意識和能力培養現狀,并對現有教育方式存在問題進行評估分析。
本次調研活動我們共發放了550份調研問卷,收回550份、有效550份,該問卷在題目設計上主要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學生基本情況(1-3題);學生對新型毒品以及青少年吸毒的看法(4-6題);研究進行毒品預防教育的方式(7-8題);探究學生是否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和積極向上的心態(9-10題);關于校園毒品事件相關問題(11-14題);學生對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看法(16-17題);設置了學生對于青少年吸毒的現狀認知(18-19題),通過進行采取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目的是對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為毒品預防教育工作決策和措施提出相應的、有效的對策建議。
三、當前中高等學校關于預防合成新型毒品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剖析
當前青少年吸毒問題原因剖析通過對收回的數據進行分析,現將有關情況總結當前青少年吸毒主要有兩大問題:
(一)校園毒品防控教育方面存在相對滯后與不足
現在學校毒品防范教育對毒品的危害、嚴重性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加之教學質量評估、升學率壓力、專業教學比重的需要等方面,都對校園毒品防控教育造成嚴重阻礙。鑒于教學模塊的設置、相關投放的不足等,尤其是防控教育師資表現出巨大需求缺口。并且從目前的校園毒品預防教育中普遍存在著、教育實效性不高、教育方式不當、內容不夠科學等問題。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教育師資的相對不足。
(二)學校對青少年涉毒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
由于學校及教師沒有正確的引導青少年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誘導青少年吸毒,使其對毒品無法自拔,根據相關數據表明青少年吸毒大多是對新型毒品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另外便是被親友帶壞與被社會中的犯罪人員或歹徒引誘。其次毒品的誘惑力是極其大的,現在有的犯罪人員大多數是通過在飲料、啤酒中加入冰毒方式引誘青少年吸毒。另外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往往集中于東部地區,導致很多青少年未接受良好的毒品預防教育。
四、應對當前青少年合成新型毒品濫用的對策方法
盡管中國減少毒品需求工作成效明顯,治理毒品濫用問題取得一定成效,但濫用人數規模依然較大。青少年對新型毒品的預防問題不但屬于一個教育問題,還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不但要有社會各界人士的參加,還需獲得政府、有關單位的一致關注。
(一)加強學校關于青少年涉毒問題的宣傳教育及管理
青少年的思想意識不夠堅強,極易被蠱惑與教唆。在教育中,家長與學校必須尤其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其講解毒品知識,讓其在學校時便能夠養成不接觸毒品的好習慣,對青少年采取合理的引導措施。還可以在家庭、學校聯合開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活動,通過青少年影響家長,起到教育一個青少年,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作用。在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全面性開展關于新型毒品的預防講座。唯有讓其進一步了解新型毒品的實質才能徹底抑制其吸食新型毒品的想法。通過宣講,提高青少年自身防范意識與警覺意識。將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做好,是與禁毒工作整體形勢有關的基本項目與治本工程,能夠較好地改善青少年面臨的社會環境,經由禁毒知識的宣講、青少年抵抗毒品能力的提升,將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和文化教育、思政教育、健康教育等教育進行巧妙結合,深入減少毒品對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積極探索青少年涉毒問題管控新模式
經過以上幾點分析,文章主要通過實踐調研、數據采集與分析,結合相關理論研究,提出改善校園毒品防教師資的探索性策略思考,適應校園毒品防控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迫切需要。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一步未來情況進行研究探討:
(1)中高等學校合成毒品使用及藥物濫用現狀的深度數據采集與分析新模式
本次調研我們通過采取對大連的中高等學生及教師在校生進行現場發放回收的問卷調查活動,了解青少年識毒、拒毒、防毒意識和能力培養現狀,并對現有教育方式存在問題進行評估分析,但這樣的數據在大數據面前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在未來毒品預防工作中,有效運用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采集更為復雜的數據,例如:關于省級中高等學校毒品數據收集、把學校再具體細分化進而進行綜合的數據統計等等。進入大數據的萬物互聯的時代,處處都有大數據,處處離不開大數據。我們要用好大數據這一便捷方法,這更要將其合理運用到毒品防控問題上。通過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不僅可以提高數據的真實性,并且能夠清晰地掌握而且行之有效的緩和當前中高等學校合成毒品使用及藥物濫用現狀。
(2)傳統的社區警務模式中融入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在基層社區警務特別是學校警務室的日常工作中,把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當成一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以前傳統的社區警務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任務繁重、人員配置等因素造成忽略了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是間接導致青少年涉毒的因素之一。做好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的前提是要保證人員、裝備、理論各方面因素沒有短板,在人員配置方面,可以在每一個校園警務室或轄區內有學校的派出所配一名有民警(最好是女民警)擔任校園禁毒安全員;在裝備配置方面,可以調撥專項資金,在學校、校園警務室等地方設立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宣傳展板,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并且拍攝有典型教育意義的記錄片給學生們觀看,加強其應對毒品的“精神免疫力”;在政策理論方面,由各級人大代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議,建立或完善有關傳統的社區警務模式中融入青少年校園毒品預防教育的相應政策法規,填補完善這方面的空白,使相關措施有充足的法律支撐。
五、結語
文章通過發放問卷、查閱相關文件、基層走訪調研等一系列措施對青少年濫用新型合成毒品的情況有了大體的掌握,并奠定進行下一步研究的基礎,進一步明確了學校是青少年預防新型合成毒品的重要陣地這一結論及青少年涉毒的內外因素,為青少年關于新型毒品預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這不僅與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經濟進步有關,還與每一個家庭的命運甚至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積極推進中高等學校毒品預防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努力推進制度、策略的不斷創新的同時,要牢固樹立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從嚴從細從實抓好各項禁毒工作措施落實,進一步推動毒情形勢持續好轉,確保中高等學校毒品預防教育走向深處、落到實處、看到好處。
參考文獻
[1] 王雪,陳帥鋒.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規劃校園實施效果評估[J].中國學校衛生,2018,22-25.
[2] 楊龍.校園毒品預防和宣傳教育策略[J].中國社會工作,2018,18-26.
[3] 張曉春.毒品預防教育:從觀念到執行力的全面變革[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7,25-28.
[4] 張林江.特殊人群管理與服務:現狀與政策反思[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5] 數據來源: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
基金項目: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高等學校毒品預防教育——以大連市為范例”(2019114320007)。
作者簡介:王英吉(1999- ),男,遼寧錦州人,2017級治安管理系交通管理工程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