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世亮 龍宇 劉潔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的應用效果,為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方法 利用QCC活動,對本科室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發生誤吸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導致問題發生的關鍵,制定有效的對策并積極落實,比較開展品管圈前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由改善前44.7%(17/38)降低至20%(6/30),目標達成率為106.74%,進步率為5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圈內成員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降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借鑒。
【關鍵詞】腦卒中;吞咽障礙;誤吸;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oral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Methods Using QCC activity,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through oral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 our department,found out the key to the problem,formulate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m,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through oral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the incidence of oral intake and aspir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decreased from 44.7%(17/38)to 20%(6/30),the goal achievement rate was 106.74%,and the progress rate was 55.2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members in the circl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through oral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troke;Dysphagia;Aspirat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
品管圈(QCC)是指由同一個工作場所、工作性質相同、相近或相關的基層人員(5~12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中的問題,以自發自動地精神,結合團隊的智慧,通過團隊的力量,應用品質管理的手法工具,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1]。
腦卒中(stroke),是一種對人類健康及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的慢性疾病,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我國國民首位致死原因,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致殘率、死亡率、復發率以及患病率[2]。
康復醫學科于2018年12月~2019年7月進行了關于“降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的品管圈活動,并嚴格參照QCC的四環節十步驟實施各項對策,取得的效果十分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QCC小組
成立QCC活動小組,共加入12名圈員,包括7名護士、2名醫生、2名康復治療師、1名言語吞咽治療師。
1.2 確定活動主題
全體圈員通過腦力激蕩法對科內急需解決的問題列出備選主題,根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程度、圈能力4個評價指標,以“5、3、1”評價方進行打分,最終確定“降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為本次活動主題。制定納入標準和衡量指標,納入標準為:符合1995年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度的腦卒中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為:入院時已伴有肺部感染,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
1.3 擬定活動計劃
按照品管圈活動十大步驟的時間順序,制定活動計劃表,活動周期為2018年12月~2019年7月。
1.4 通過小組討論,明確腦卒中患者吞咽評估流程,繪制流程圖,收集本科室2018年12月14日~2019年1月14日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共38例,其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為44.7%(17/38),遵循三現原則對現狀進行查檢,對收集到的數據加以整理分類并繪制柏拉圖,依照二八原則,確定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為攝食方式不正確、健康宣教內容不到位、每日觀察評估不到位,占78.2%。
1.5 目標設定
根據圈能力評價標準,明確圈能力為66.22%,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44.7-(44.7×66.22%×78.18%)=21.56
1.6 解析制定目標后,對3個改善重點進行原因分析,根據人、物、方法、環境,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繪制魚骨圖,并確定9個要因。隨后進行真因驗證,對9個要因重新進行查檢,并將調查結果繪制成柏拉圖,根據80/20定律,確定食物性狀不當、無個體化飲食管理計劃、無評估單、未及時清除口腔殘留、宣教方式單一為真因。
1.7 對策擬定
小組成員集思廣益,針對三個改善重點提出若干個對策,針對每一評價項目,按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等項目進行對策選定。評價方式:優5分,可3分,差1分。
1.8 對策實施與檢討
1.8.1 增加宣教方式類型、多種方式聯合宣教
我科增開引導式教育講座團體課程的學習形式,通過情景劇、現場演示、團體學習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家屬理解宣教內容;其次合理安排患者時間,鼓勵患者及家屬參加各類健康宣教小講課。
1.8.2 制定每日攝食評估單和個體化攝食方案
全體圈員共同討論制定評估單,成立專項培訓及質控組,對評估單的使用及記錄進行統一培訓,實施責任管床制,確立責任組長,對該項工作的開展進行考核和復查,使之常態化。由責任護士負責所管床位患者的飲食管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責任組長定期抽查護士該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并將結果納入績效考核。
1.8.3 宣教代償性吞咽的方法,加強口腔護理
言語治療師加強對患者代償性吞咽訓練,口腔護理工具改為新型的沖洗式口護吸痰管,更好的清除口腔內殘留物。
1.9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有形成果:實施QCC對策后,2019年5月通過查檢表登記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例數為6例,誤吸發生率為20%。目標達成率為106.74%,進步率為55.25%,實施QCC活動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較活動前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QCC活動在降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經口進食誤吸發生率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發病率極高,影響患者進食信心,嚴重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通過本次QCC活動,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對策,保障患者經口進食的安全。也增強了科室在吞咽障礙患者治療及護理的影響力。構建醫護技患四位一體的嶄新的工作模式,過程中也加強了醫護技之間凝聚力和團結度、溝通和協助能力,大大提高了病區的綜合質量。解決了許多問題,規范了安全進食的指各項指標,大大提高的患者的自信心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庭芳,劉 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 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Stroke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A Case-Series Study[J].Iranian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2019,13(1).
[3] 丁賢彬,毛德強,焦 艷,許 杰,舒 強.2017年重慶市腦卒中疾病負擔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9,27(04):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