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摘要】醫學模式不斷發生改變,護理工作相比原來傳統的單一功能性護理逐漸轉換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性護理,護患的有效溝通能夠提升護理效果,恰當的溝通能夠使護理人員從多方位對患者進行了解,使患者的身心需要得到滿足,良好的護患溝通為護理工作有效前提,護理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護患交流技巧,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重要性;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護理溝通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技術,在醫院特殊行業當中,與患者的溝通需要具備一些技巧,由于患者與健康人群不同,他們的病情進展會有各種變化,因此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是循環往復的,所以想要提升護理溝通效果,護理人員需要正確的應用所學技術知識,以寬廣的胸懷、熱情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診環境,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及關愛,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速度加快。
1 護患溝通的意義
護患溝通不光是護理與病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還是與其進行聯系的過程,隨著人們對于疾病的認知的提升以及醫學上對患者的疾病影響因素的分析,心理治療已經逐漸成為臨床上輔助康復的重要手段,現階段對于護士溝通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對醫務人員實現溝通技巧的培養至關重要,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能夠有效改善護理質量,同時提升護理人員對于病人的個體情況的了解,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降低病人的投訴率,同時護理人員也可以利用溝通的方式對患者的需要進行觀察,實現患者病情康復的有效促進,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現護理人員的高水平培養是提升護患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護理人員需要學習護理倫理、疾病、心理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并不斷深化知識內容,實現與患者的深層次溝通。良好的溝通技巧是維系溝通的重要樞紐,因此必須對護理人員加強溝通技巧的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具備靈活的技巧應用能力,提升護患溝通的質量,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夠與患者進行信任建立,使護患之間互相支持與信任,同時護理人員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能夠為患者疏通不良情緒,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支持,促進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夠作為患者就診過程的基石,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詢問病史,使護理人員對患者能夠提升了解,獲取病人的完整資料,使疾病診斷更加準確,為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病史資料;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夠增進對患者的疾病知識普及率,同時患者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的過程也是對自身疾病進行了解的過程,通過對疾病的全面了解,提升治療信心,同時使治療依從性得到有效提升。
2 護理人員對于溝通的認知
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大部分護理人員不知道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也不懂得如何在不同情景下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部分護理人員對于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會采取不理睬的態度,對于愛嘮叨、疑心重的患者一般比較反感,同時部分護理人員對于溝通的主要內容不夠清楚,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措施干預的過程中認為沒有必要向患者解釋,只是一味的進行護理,而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患者情緒激動部分護理人員不懂得如何應對及與患者進行交流。
3 因人而異與患者進行溝通
護理人員面對各行各業、五湖四海的患者,由于文化背景、文化素質、家庭背景、社會環境、職業、年齡、民族習俗、民族語言以及病情嚴重情況不同,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個體情況,因人而異的進行有效溝通,使用對方能夠接受的動作及語言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提升護理溝通效果,護理人員與患者關系融洽與否與護患雙方的行為舉止以及溝通用語有著緊密的聯系,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在溝通過程中的表情揣測患者的內心,不可使用脫離實際的語言,與患者坦率的進行溝通。
4 樹立良好的護理人員形象
語言溝通:語言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工作手段,注重與患者溝通時的藝術修養及語言技巧,使患者的身心能夠處于最佳狀態,使患者更易于接受護理及治療,語言使用的恰到好處,會使患者的心情更加愉悅,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減小心理壓力。
衣著得體:護理人員需要以大方、得體、整潔、端莊以及松緊適度的著裝進行護理工作,衣著得體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可度,護理人員切記不要化濃妝。
稱呼得體: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稱呼應選擇社會中熟悉的稱呼,不要以床號代替稱呼,稱呼應恰當事宜,使患者能夠易于接受,支持及理解護理工作。
行為姿態:行為姿態反映一個人的修養文化,因此,給予患者及家屬良好的第一印象,需要護理人員在坐姿、站姿等動作中表現出護理藝術,不可隨意倚靠墻面,應面帶微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
護理基本能力
護理基本能力包括:基礎技術、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只有護理人員對基礎工作內容足夠了解,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提供服務,有效縮短搶救時間,提升服務質量,減輕對患者可能造成的傷害。
5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由于患者身體遭受疾病的折磨,因此希望在醫院能得到護理人員及醫生的重視及尊重,另一方面護理職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教育性及社會工作性,能夠適應不同的人物環境是護理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往過程中角色不可一成不變,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轉換角色,根據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內心需要,日常與患者多進行交流,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糾正患者日常不良生活習慣,促進護患關系和諧[1]。
6 護患溝通交流注意問題
將工作作為重心,對患者真誠熱情的服務,在工作過程中不要把個人情感帶到工作當中,患者態度是否友好護理人員都需要無條件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鼓勵患者積極表達內心想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的為患者解答心中疑惑,在對話過程中,不要速度過快,使患者產生心理排斥感[2]。
減少影響交流的不良因素,與患者進行交談時,不可隨便將話題轉變,影響患者談論關心的問題,交談時不能對患者的病情妄下結論,給患者提供錯誤信息,同時也不可答非所問,患者心中慮及顧慮如果沒有消除,會使患者增添煩惱,誤認為醫生對患者隱瞞病情,造成患者產生不良情緒。
護理人員交流過程中,不要脫離實際,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問題回避,交流中注意語言的使用,對患者產生不耐煩的語氣可能使交流失敗,使得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患者會產生逆反心理,不愿與護理人員進行交談,護理人員無法了解患者的內心需要,實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綜上所述,總而言之,護理人員應充分尊重患者、理解患者、關心患者,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誠懇的態度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深切關懷,患者與護理人員的溝通是一個學習疾病知識的良好機會,能夠使患者增加對疾病的了解,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護患交流及溝通為現代醫院護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因此,為護理操作技能外的第二大技能,護患溝通有利于建設良好的護患關系,體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尊重,通過情感交流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王 麗,謝紅燕.淺談護患溝通在超聲科分診的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6):157.
[2] 陳玲玉.護患溝通技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08):96-97.
[3] 張春蘭.護患溝通技巧及對病人康復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8):227.
[4] 孫兆霞.護患溝通的技巧及對康復的重要性[J].醫療裝備,2016,29(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