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杰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采用中醫內科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病例樣本為2019年3月~2020年3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48,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為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患者治療方案為西醫治療聯合中醫內科治療,研究比較組間臨床療效。結果 評估組間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氣指標,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療中將常規西醫治療與中醫內科治療聯合可改善臨床療效,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受病情影響,呼吸道免疫力降低,受寒冷、感染等刺激因素影響,可導致病情進入急性加重期,臨床需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慢性支氣管炎病理特點制定針對性治療干預措施[1]。本次研究將我院就診的相關疾病患者作為基礎性評估分析樣本,研究并分析中醫內科治療方案及其具體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3月我院醫師開展為期1年的研究,期間就診患者共計96例,為方便本次研究,將患者均分為研究、對照2組,對研究組患者資料進行統計,男女比例為26:22,其中年齡最低患者為48歲,年齡最高患者為69歲,均值計算結果為(57.69±5.63)歲。對照組患者資料進行統計,男女比例為25:23,其中年齡最低患者為47歲,年齡最高患者為65歲,均值計算結果為(57.54±5.85)歲,全部患者將經常規檢查均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基線資料對本次研究無不良影響(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為常規西醫治療,主要措施包括靜脈滴注250 ml葡萄糖溶液(5%)與0.5 g左氧氟沙星混合物,每日1次。靜脈滴注250 ml葡萄糖溶液(5%)與80 ml胸腺素混合物,每日1次。口服噴托維林氯化銨糖漿,每日口服3次,單次服用劑量為25 ml。
研究組患者以對照組治療方案為基礎,加用中醫內科治療,中醫內科治療依據辨證施治理論進行。(1)肺腎氣虛:此類患者氣短胸滿,咳嗽聲音微小,喘息癥狀嚴重,治療藥物組方為干姜9 g、厚樸10 g、半夏12 g、五味子12 g、茯苓15 g、黃芪30 g、陳皮9 g、炙甘草6 g、蛤蚧6 g、人參9 g。(2)陽虛水泛:此類患者咳喘無法平臥,身體浮腫嚴重,治療藥物組方為桂枝6g、澤瀉15 g、豬苓12 g、白術9 g、生姜15 g、白芍12 g、茯苓15 g、附子15 g。(3)血瘀證:此類患者咳痰量較多,舌下絡脈增粗且為青紫色,治療藥物組方為大棗15枚、桃仁15 g、牡丹皮15 g、白芍15 g、茯苓15 g、桂枝15 g、葶藶子24 g。(4)痰熱蘊肺:此類患者氣粗,咳喘嚴重,痰液粘稠難以排出,治療藥物組方為麻黃18 g、生石膏3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棗9枚、半夏15 g。(5)外寒內飲:此類患者咳嗽氣喘嚴重,痰液呈白稀泡沫狀,治療藥物組方為細辛9 g、甘草6 g、五味子9 g、白芍12 g、干姜9 g、半夏12 g、桂枝15 g、麻黃12 g。上述藥物組方浸泡60 min,水煎2次后取汁400 ml,早晚各服用1次,持續治療時間為35 d。
1.3 評價標準
評估組間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及血氣指標(SaO2、PaCO2、PaO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 果
評估組間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氣指標,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臨床表現為喘息、咳嗽、咳痰等癥狀,如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可合并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等危重疾病,為此需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干預措施[2]。
將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梳理分析可知,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的研究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該治療方案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理論將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納入咳嗽及肺脹范疇,并依據不同中醫證型采取差異化的治療藥物,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中將患者分為五種證型,肺腎氣虛患者治療藥物組方中黃芪、人參等均具有補肺益氣之功效,蛤蚧可補肺平喘,五味子補腎斂肺,陳皮及半夏可化痰燥濕,厚樸可平喘,不同藥物聯合應用可達到補肺、平喘、益氣的療效。陽虛水泛患者治療藥物組方中桂枝及附子可補腎,白術及生姜可除濕,澤瀉、茯苓等可利水滲濕,白芍可患者支氣管痙攣,不同藥物聯合應用可達除濕、行水、溫陽之功效。血瘀證患者治療藥物組方中葶藶子具有行水瀉肺之功效,桂枝可通脈溫陽,牡丹皮及桃仁可清除血瘀,不同藥物聯合應用可達到平喘、祛痰、瀉肺的臨床療效。痰熱蘊肺患者治療藥物組方中生姜及半夏具有祛痰之功效,麻黃可改善咳嗽等癥狀,大棗及甘草可調理胃氣,不同藥物聯合應用可達到清肺、化痰、降逆之功效。外寒內飲患者治療藥物組方中桂枝與麻黃配伍,可散寒補肺,半夏可燥濕,細辛及五味子可行氣降逆,不同藥物聯合應用可達到化痰、溫肺、驅寒的臨床療效[3]。將中醫內科治療與西醫治療聯合應用可發揮藥物協同作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預防病情反復,其臨床療效優于單一西醫治療。
由此可知,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采用中醫內科治療聯合西醫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 璞,張 楊,曾小寧.中藥止嗽散合二陳湯加減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12):107-109.
[2] 李軍波,任美霞.呼吸內科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治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06):33.
[3] 商 柯,程東仙.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8):113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