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圓圓
摘 要:婚姻法與物權法之間的關系代表著兩種法律之間的關系,也是我們大眾法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主要是針對財產歸屬方面所制定的法律,婚姻法主要是提倡男女平等并對婚姻生活中涉及到的財產關系做出了規定。本文將通過簡要闡述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它們的沖突,并提出有效的處理方式,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權法;婚姻法;沖突;處理
引言:婚姻法不是民法中規定婚姻關系中財物歸屬的唯一法律,物權法作為民法組成之一在這一方面也有所涉及,雖然兩者在法律中劃分相對明確,但是所包含的一些條款存在相似性,難以避免地就會存在一些沖突,為了促進兩種法律的協調發展,了解并掌握如何處理物權法與婚姻法之間的沖突是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物權法與婚姻法的關系
男女主體之間自結為夫妻后很多權利的歸屬會由個人轉變為夫妻共同所有,其中包括財產所有權。例如,如果夫妻生活中在外面出現債務問題,屬于家庭關系與對外關系,是家庭債務。兩種法律的范圍不同,物權法和婚姻看起來似乎不相關,規范的領域也不相同,而是各自獨立存在,同時兩者也并非關于財產新法與舊法的關系,因為非同一領域的法律也無新舊之分,一般來說,如果是新法,其法律效力是在舊法之上的,顯然,物權法與婚姻法沒有這樣的分別,都是根據《憲法》在一段時間內制定和實施的,在法律上也是明文規定的,如果說物權法中的條款取代《婚姻法》條款也是片面且具有爭議的,在實踐中存在沖突主要是由于內容與適用性之間的對接問題,需要通過立法與司法的途徑解決。那么司法部門中物權法與婚姻法之間的關系的處理要如何做呢?
二、如何處理實踐中物權法和婚姻法之間的沖突
(一)根據不同的法律關系分工
物權法和婚姻法應分別適用,凡是受婚姻法管轄的財產關系、婚姻法的規定、司法解釋條例管理的規定可適用于與婚姻有關的糾紛。例如,存在婚姻糾紛后家庭財產的分配問題需要借鑒婚姻法中的相關規定,婚后獲得的財產以一方的名義登記。物權法中第9條第1款不能被采用,也不具具有實際效力。根據《婚姻法》第19條第1和第2款,夫妻雙方的財產沒有約定,根據《夫妻共有財產婚姻法》第17條的規定,即使物權法當中第116條沒有協議,也不能影響財產的判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情況下,婚姻法沒有明文規定,例如:《婚姻法》的實施有一個明確的問題,那就是管理和分割財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財產權可以使用,也可以在《財產法》的框架內通過。
(二)立法和司法解釋
在遇到難以通過婚姻法解決同時利用物權法又會對婚姻法產生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立法和司法解釋的途徑處理。例如,屬于家庭內部問題產生的財產糾紛歸屬為婚姻法管轄范圍,可以以該法的立法和司法解釋處理;而如果不在家庭范圍內,則歸屬于物權法的立法和司法解釋范圍。針對婚姻法與物權法兩種法律之間的沖突,通過立法和司法的解釋是恰當的,它不涉及家庭,也就是說家庭以外的糾紛更容易解釋判決。應該指出的是,在婚姻中,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如果有分割的需要或是正在分居中生活,雖然《婚姻法》沒有明確規定,但它并沒有強制這一點,也沒有任何限制和禁令,相反,目前的《婚姻法》第17條也有規定。婚姻第十九條的規定應以協商一致方式進行財產分割。在《財產權法》第99條關于這一點的規定相對更為明確,如果有迫不得已的理由證明分享是合理的,則可以要求分享。
購房屬于家庭中的財產權,在未經授權的共有財產期間部分分割財產為夫妻共有,同時強調對善意第三方的特殊保護,關于執行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一般原則》)第八十九條財產擁有權利和義務中表示常見婚姻存續期間,一方未經授權處置共同財產,應視為無效,但是如果第三人以善意和報酬獲得這些財產,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和其他共同所有人遭受的損失應當得到保護,未經授權轉讓共同財產者的賠償。”另外,物權法沒有關于處分財產的效力的規定共享關于原則配偶共同財產處分的影響,未經另一方當事人同意或未代表一方當事人登記財產,未經一方當事人授權處分的共同財產應視為無效,應根據法律和條例處理無效問題。如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將以其名義登記的共有財產的情況,不得反對未經授權的處分。
(三)家庭財產
婚姻財產通常比家庭財產更受管制。現如今我們的生活理念和經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財產的質量和數量也和從前有很大的區別。雖然一般來說,家庭的共同財產,即使不是相互擁有和使用,但在管理和處置共同財產方面,權利是一致。目前家庭財產糾紛既不屬于物權法所規定的內容,也不屬于婚姻法中的條款,很明顯它將很難執行現有的法律。因此,民法一般原則的規定,甚至財產法的規定,適用一切是必要的。例如,由于繼承.贈款婚姻財產的登記,稅收,行政便利,減少手續和費用汽車、船只、房地產等因離婚而分居的夫妻財產,如果已獲得財產,例如,合同和付款憑證,能夠證明是夫妻的共同財產,則要求登記證據,則能夠適用這些規定。
但是如果夫妻雙方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以第三方名義登記的財產可以判定是一項共同財產。財產權可以適用于三分之一否則,不論第三方是否與家庭有聯系例如,丈夫和妻子、配偶雙方有贍養關系的父母、有贍養關系的子女、有贍養關系的兄弟姐妹或與其他親屬關系較遠的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或與適用法律無親屬關系的第三方,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例如,在離婚案中,夫妻雙方購買的第一套公寓是以雙方的名義登記的,以便兒子能夠建立家庭,避免稅收和財產損失。為了財產稅之類的原因,夫妻雙方登記的財產稅第二組共同獲得的財產未成年人離婚的情況下,配偶雙方都是同意證明第二組財產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財產,但那時,他的兒子已經成熟,準備好了使用公寓,結婚不允許父母分割對不動產擁有權益的人的財產,這是他們自己的權利。
結論:綜上所述,婚姻法和物權法在財產歸屬權中存在一定的重疊現象,甚至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沖突,但是這一點并不影響二者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性,只要運用有效的方式,就可以簡化這些問題,使物權法和婚姻法各司其職,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實現它們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佟麗麗.民法原理(修訂本)[M].法律出版社,2020(12).
[2]王新明.物權法論[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