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中人工智能方面進步也是越來越明顯,該領域所涉及到的行業越來越多,在它運用更加廣泛的同時,也對播音專業造成的一定的影響。新型的智能技術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各種生產活動,也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播音行業受到的影響十分突出。本文正是從智能技術的發展給波音行業帶來的新思考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旨在幫助該行業完成進一步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人工智能;播音與主持藝術;新思考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地方,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收音機,互聯網等等領域都可以看到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影子。它親切的語言技巧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接受信息,拉近我們與科技之間的距離,是時代發展的強勁推動者,但是人工智能的技術也在語音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智能行業的發展勢必會對播音領域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如何在新時代中發揮好人工智能技術的優點,保證播音行業的競爭力,我們可以從一下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1、人工智能在播音行業的運用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1.1增強原有的數據分析能力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無論對于哪個行業的發展而言,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播音行業因為其語言的特殊性,更是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數據,而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幫助它進行分析整合,讓整個行業的內容變得更加整潔,對工作的準備和具體實施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它還可以很好的講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為下次的工作提供經驗,對整個專業內容的發展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1.2方便信息的傳遞
播音行業在人們眼中最大的用途就是傳遞信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該行業可以有效的將信息從文字內容轉變為更容易讓人們接受的語音內容,這樣更加貼合人們的思維習慣,而當今的智能技術可以很好的利用語音技術對人工可能產生的誤差進行修復,讓語音的播報更加清晰,語速更符合人們的日常習慣,不僅可以更好的傳遞信息,而且很大程度上讓人們對信息的認知更加清楚。
1.3提高播音工作的效率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里,所有人都在追求工作效率,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力水平。人工智能技術以其獨特的信息處理方式,和超高的穩定性,能夠很好的減少播音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同時,極大的增加了工作速度,這點是人工所不能比擬的,也正是智能技術最大的優勢所在。更重要的一點是,人工智能不用休息,不會因為疲憊感影響工作,可以全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這是人們不能夠做達到的地方。
2、人工智能在該專業中應用的不足
2.1對待意外的變通能力不足
新興的技術雖然在工作效率方面比人工更加高效,準確度更高,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再聰明的智能技術也比不上人類的大腦,雖然我們會產生疲憊感,但是針對一些意外的處理方面,智能技術依賴于計算器的運算為其工作提供基礎,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嚴格按照計劃的方式進行,因此,一但出現意外,需要變通方法,智能技術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例如,在一次播音工作中,原定的稿子出現了一些紕漏,內容不符合真實情況,需要改變,如果是人工,我們可以告知他們出現錯誤的地方,在他們進行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的進行變通,避免錯誤的出現,甚至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如果是智能技術,它智能做到跳過錯誤的部分,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對錯誤的地方進行修改,無法保證內容的連貫性,這就極大的影響了播音的內容,屬于人工智能中的一點不足之處。
2.2不具備審美眼光
人類不同于機器的最大特點就是人類是具有真實情感的生物,對藝術內容有獨特的理解,但是人工智能確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審美眼光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認知能力,在語言的描述與傳播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這類工作也可以被看做是藝術的一種載體,審美能力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中重要的意向特征,同時也是一種藝術的語言,所以說這類工作本身就是對于美的一種承載,而人工智能在這方面的缺失會讓它在播音行業的用途大打折扣。
2.3語音的情緒把握力度尚有缺陷
播音與主持藝術的內容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語言的使用,而情緒作為人們在說話的過程中最主要的表達載體,對人們表達自己的真實含義有很大的意義,同時,這點也是智能技術所很難達到的地方,它只能夠去模仿人們傳遞信息時候的情緒,但是在沒有真正的感受的情況下,表達出來的感情是有欠缺的,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更樂于接受人工的的播音方式的根本原因。
總結:
綜上所述,播音行業的發展對我們社會整體的進步有著很大的意義,而智能技術雖然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總的來說還是用途很大的,我們需要將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才能讓二者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這也正是順應時代要求的表現,能夠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穎.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J].中國廣播電視刊,2018(11):80-82.
[2]翁佳.智能語音技術對播音主持專業與行業影響探究[J].電視研究,2017(12):57-5
[3] 周春光 . 人工智能環境下主持人即興口語的發展態勢 [J].新聞研究導刊,2018(9).
作者簡介:
李楚(1999.05.07),女,山東濟寧,所在地: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文化大道299號,單位:漢口學院,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位:藝術學士,職務職稱 :學生,指導老師:王雅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