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明
摘 要:生態農業觀光園是我國農業發展中興起的新型產業,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立可以實現多種產業的相互融合,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的過程中,應用循環經濟技術,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有助于形成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以及文化旅游的立體化循環經濟,這對增加當地就業崗位數量,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生態農業觀光園的主要特征,同時提出了一種建立循環經濟作用下的發展新模式,指出了生態農業觀光資源的開發模式與發展方向,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應用
循環經濟主要建立在生態經濟原理與系統集成戰略基礎之上,其主要目標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開展循環經濟模式,必須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循環經濟模式具有物質閉路循環及能量梯次使用特征,可以通過自然生態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方式來促進經濟增長,這對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有著指導性作用。
1.循環經濟模式主要遵循的原則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國內國外的經濟發展中都有所應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要遵循“3R”原則,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解決消費領域的廢品問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向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園建設以及節能減排等生產領域延伸,從而改變原本的經濟發展模式。目前,國外對循環經濟技術的應用研究范圍較窄,但涉及的研究內容較廣泛,研究層次較深入,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同時發達國家的研究技術更加先進,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而我國的循環經濟模式主要目標是為了解決復合型生態環境問題,在循環經濟模式下,要先從工業領域開始,逐漸向凈化生產、建立生態工業園等層面拓展,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生產活動主要以農業為主,同時在生產活動中還存在諸多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循環經濟模式主要關注的是結合當地農業發展情況,建立生產、加工、銷售、文化旅游的產業鏈。在該模式下,不僅可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達到減低環境污染的環保目標,也能打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向新型工業化道路前進。
2.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征
生態農業觀光園是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具體形式,該經營形式最早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歐美地區,最早的生態農業觀光園主要為小規模的果園、休閑農莊,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生態農業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新型農業形式。生態農業而言觀光園最早的定義就是以景觀生態學以及循環經濟學為基礎的產業經濟發展模式,而開展生態農業觀光園必須要因地制宜的加以設計,結合當地自然環境、主要農產品,建立生產、示范、文化旅游以及環境保護為一體的產業鏈,形成具有文化性、地域性以及參與性的交叉型農業產業園區。
3.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循環經濟技術應用方法
3.1 循環經濟模式的建立
在生態農業觀光園內應用循環經濟技術,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要注重農業生產、農林業產品加工、銷售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同時加強生產活動中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這樣才能建立起相應的循環經濟體系。循環經濟模式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首先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深度挖掘當地的旅游價值,在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文化旅游業務,同時要對當地農業、養殖業、林業以及加工也進行合理配置,從本地物種中選擇經濟價值最高的,注重形成本地特色,讓當地農林畜牧業產品形成品牌效應,這樣就能讓經濟收益得到顯著提升,多產業的融合可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根據不同農業產品中在生態系統中所占生態地位的不同,達到物質再生循環的效果。在發展當地農業時,要充分利用起生態空間和新型資源,引入相應的先進種植、養殖技術,這樣就能達到立體種養的目的。例如:在低洼地區修建池塘,設置水產養殖區,池塘周邊區域種植經濟價值較高、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果樹、林木樹種,同時發展林業養殖,在傳統畜牧業養殖中,建立更加先進的糞便處理設施、沼氣無害化處理設施,這樣就能為農林業生產提供更多的有機肥料,不僅減少了化肥的使用,也大大降低了農林業的生產成本。在發展水產養殖、畜牧、農林業產業的過程中,建立具有特色的農家樂休閑區、采摘園、釣魚場等旅游景點,發展相應的基礎產品深加工產業,也有利于更進一步的提高經濟效益,形成一個完美的生態循環鏈。
3.2 生態農業觀光園經營理念的創新
為了更好的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必須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理念,新型觀光農業必須深度挖掘當地自然資源,發揮區位優勢,加大科技支持力度,這樣才能實現理念上的創新,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自主品牌。通過理念的創新,建立在循環經濟學、生態學一級景觀學基礎上,合理規劃各產業功能區,發掘當地自然資源,建立旅游景點、景觀,這樣也能更好的將自然、科技與人文有機結合成一體,從而探索出一條有利于生態旅游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向。
3.3 制度上的改進
想要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也要注意趕緊原本的管理體制,通過打破傳統立項方式的辦法,將科研立項與市場供求緊密聯系在一起,建立健全的課題研發風險金制度,這樣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也能讓研發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進而促進觀光農業的生產水平提升。
結束語:綜上所述,將循環經濟技術應用在生態觀光園的建設之中,可以為其構建合理經營模式,通過不同功能區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部物質的再生循環與能量多級利用,形成一個具有可持續再生能力的綜合生產結構,進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當地資源的利用率,這對提高當地農業綜合效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謝洪秀. 馬龍縣生態休閑農業發展快速[J]. 云南農業,2016(11):14-16.
[2]王安平,馮振東. 基于綠色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技術體系研究[J]. 經貿實踐,2016(01):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