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具有撫慰人心靈的力量,能夠增添人們的生活色彩,在大學教學中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審美水平,培養學生高雅的品味。文本就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路徑進行討論,旨在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學;古典音樂;流行音樂;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作為當前音樂的主要流派,一直以來都備受人們的關注與喜愛,在教學中如何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效結合起來,是當前大學音樂教學的重點,需要大學教師在實際音樂教學中不斷進行摸索與研究。
1.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之間的聯系
古典音樂特指在中世紀至今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造的音樂,或公元九世紀至今根植于西方傳統誕生的世俗音樂與禮拜式音樂,這些音樂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承載了深厚的內涵與復雜多樣的創作技巧,是區別于民間音樂與通俗音樂的。
在經過時間的打磨與傳承后,古典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單純的音樂作品,而是人類歷史與發展的見證者,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而流行音樂則是舶來詞,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來的,最早的流行音樂概念起源于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指的是在布魯斯、爵士、藍調、搖滾樂等大眾音樂框架上發展起來的音樂類型。這種音樂類型的風格更為多樣化,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更為容易被人們傳唱。
流行音樂為追求一定社會流行度與大眾傳唱度,部分歌曲會丟掉藝術音樂該有的內涵,僅靠節奏強烈且洗腦的音樂與歌詞來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官,這樣一來雖然很容易被人記住,傳唱高潮部分,但也讓流行音樂飽受詬病,認為流行音樂毫無營養。在不少人的眼中,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是對立的。其實不然,二者在情感與藝術的表達上都是類似的,都是反映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與對世界的看法,除演奏音樂與演奏方式的不同外,二者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2.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結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意義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尋找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間的聯系,不僅是為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更重要的是為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揚創造良好環境。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環境,導致西方古典音樂不曾參與到我國過去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獨有的傳統民樂則因為某段動蕩歲月,流失了大量曲譜與音樂人才,這也導致我國的流行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與國際接軌,間接造成外來文化的入侵,并致使當前大部分中青年在流行音樂的選擇上都偏向于歐美、日韓。即使我國的流行音樂曾經有一段相對輝煌的時期,但那時期的大部分中文流行音樂都是翻唱國外流行音樂。
相較于流行音樂的窘境,我國的古典音樂也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一直都被貼著“老舊”的標簽,得不到人們正確的認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了解我國的傳統民樂。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可以從流行的角度幫助人們正確認知古典音樂,扭轉古典音樂的呆板印象,提高古典音樂的大眾認知度。
3.古典與流行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結合途徑
3.1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古典音樂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都并未系統的接觸過與古典音樂相關的課程或科普講解,導致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度不足。再加上,當前這一代的大學生都是“00后”,受歐美流行樂及日韓動漫音樂的影響較深,喜歡比較前衛或流行,而我國大部分傳統民樂受歷史文化的影響,在理解和認知上有一定難度,不如流行音樂那么通俗易懂,貿然將古典音樂推薦給當代大學生,必然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認為古典音樂過時。在這種情況下,大學音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結合了中國古典樂器或曲譜的音樂,幫助學生初步的對我國古典音樂進行了解,而后再慢慢深入,由流行音樂過渡到單純的古典音樂,遞進式的對學生進行古典音樂知識教學,在音樂作品中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古典音樂。
3.2對古典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古典音樂即使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人文內涵,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古典音樂中的部分理念與傳達思想已經與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不符。在這種情況下,大學音樂教師要對古典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用現代思維和邏輯方式對古典音樂進行全新解讀。
如在講解嗩吶這一樂器時,在我國傳統的文化風俗中,嗩吶音樂適用于紅白喜事,其以尖銳高昂的音調令人印象深度,在演奏上往往給人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感覺。面對嗩吶音樂的這種情況,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嗩吶改編的各種網絡流行曲。如嗩吶版的《千本櫻》等日韓動漫歌曲、或《你最最最重要》等熱門綜藝歌曲,讓學生感受到嗩吶的魅力,扭轉學生腦中對嗩吶的固有“鄉土”印象,意識到嗩吶是一種具有無限可能的音樂,進而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中國古典樂器,如琵琶、蕭、二胡等,以流行音樂為切入點,對古典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3.3 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進行古典與流行的結合教學
年青一代的大學生之所以會對古典音樂不感興趣,歸根結底是對古典音樂接觸太少,他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的流行曲,根本沒有任何古典音樂的蹤跡可尋,這也導致年青一代的大學生在音樂的選擇上更偏向于流行音樂。接觸不足、毫無選擇可選,造就中國古典音樂當下的尷尬局面。
為此,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接受度,特別是在智能機普及及新媒體平臺繁榮的當下,大學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語言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教學。如利用抖音、火山等短視頻APP,鼓勵學生使用古典音樂作為視頻背景制作短視頻,并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獎勵,將其放在校園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等進行展示,或引導學生對古典音樂進行創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對古典音樂進行重新演繹和編排、。如抖音上流行的宿舍音樂短視頻,學生用隨處可見的桶、盆子、椅子等即興演奏古典音樂,極大的增添了古典音樂的趣味性,拉近了古典音樂與人之間的距離,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古典音樂的全新演繹中,完成對古典音樂的升華和有效傳播。
4.總結
綜上所述,以流行音樂為切入口,可以更好的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扭轉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錯誤認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古典音樂,提高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識度,從而更好地對我國傳統典音樂進行傳播和發揚。
參考文獻
[1]紀翔.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路徑探討[J].戲劇之家,2019(36).
[2]李興虎.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路徑探析[J].北方音樂,2019,039(006):151,155.
作者簡介:邱燕,女(1978.10——),河南新鄉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 :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