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春苗
摘要:在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和推行下,教育內容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相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傳統的利用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變成了新的重要目標。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存在,恰好能夠幫助教師跟好的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創設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引言
教學情境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來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在不同的空間內為學生構建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教學情境,以此來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舒適、輕松地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會自主將情境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語文整體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奠定自身的語言和文字基礎,讓學生對語文整體教材中包含著的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一個基礎的了解,然后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技巧,為學生更好地實現個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利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整體課堂效率、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講,手年齡特性的影響,其自身的思維、認知、辨別是非等能力尚且處于發育階段,且具有較強的愛玩天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極其容易被外界新鮮的事物吸引,從而對學生產生不認真的態度,而創設教學情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和游戲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利用情境完成新教學內容的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講,在利用教學情境法開展語文教學和學習工作前,自身的準備和心態調整對于整體的教學和學習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針對語文課程來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來源于課前導入環節,對于教師來講,作為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領路人和監督者,教師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利用教學情境來獲取更多有效地知識和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需要在課前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教學重難點,然后基于不同學生的發展情況差異,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區塊,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應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內容。其次,教師也需要在課前制定好相關的教學計劃,在利用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是在完成情境本身的引入,很多學生對于情境教學的本質并不了解,而利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了解,然后利用有效地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隨后帶領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從而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課前的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預習教學情境:大自然的世界是奇妙的,同學們在放學回家的途中、在外出郊游過程中等有沒有注意身邊存在什么聲音啊?有的學生回答鳥鳴、有的同學回答風吹樹葉的聲音、有的同學回答下雨的聲音等,然后要求學生在課下找機會利用手機、錄音機來記錄自己在大自然中聽到的聲音,從而強化教學情境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社會的飛速發展背景下,當前現代化信息技術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誕生了許多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新穎的電子設備,且開始大范圍的進入校園和課堂,在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有效地拓展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視野,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資源。而多媒體設備在小學教學課堂中常用的設備之一,因其多彩的形式能夠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語文學習內容。情境教學法的最大優勢來源于其能夠將部分抽象化的知識具象化,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和獲取,這一特點對于個人思維極度依賴生動內容的小學生來講,極其重要。而這一過程的開展加上多媒體視頻演示的融合,不但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一課時,僅僅依靠教師的口述和教材中有的圖畫很難使學生感受到當時的情景,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內容,這種音樂結合畫面的形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教學《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網絡上精美的“火燒云”圖片和視頻來向學生展示這一絕美的大自然現象,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合現實生活創設實踐教學情境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在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課文、詩詞、神話故事還是寫作內容,都是現實生活是相互貼近的,只有基于現實生活出發的語文內容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且語文知識又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生活問題,而其在利用已掌握的語文知識來完成對于問題的解決時,也是對自身已掌握知識的溫習和鞏固。而針對教材中存在的部分復雜性較強的內容來講,單單依靠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想象很難完成掌握,尤其對于小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掌握難度會加大。因此,教師需要聯系生活化信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實踐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基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完成對于此部分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家庭動物王國大會”為主題的課外任務,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引導其在家庭中為血神創設實踐教學情境,然后要求學生在家庭中與父母一起模擬開展“動物王國大會”的活動,學生作為大會的主持人,而家長則作為反映情況的動物群體,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意見,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教學情境基于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既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芳琴.淺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16):18-19.
[2]李曉梅.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47.
[3]雒麗.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20(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