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以來,黨大力改革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人才的供需匹配與平衡。中職院校要積極響應號召,改革思政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本文將結合互聯網,探索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課,以期能夠提高思政課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素質,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思政課;中職教育
引言:
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相融合,能夠充實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使思政課能夠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更大作用,而不再只是講一些空洞乏味的大道理;另一方面,借助思政課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其開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觀之,此方法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因此本文在“互聯網+”視域下,探究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希望能夠對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帶來幫助。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述
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教學活動自二十世紀末就已經開始,其對于學生的個人素養的提高、教育事業的深化、社會的發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也曾大力倡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人才,從而推動人才供給與企業的需求的平衡。
在這種教育中,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總結各領域學者對于創新這一概念的看法,可以看出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創新概念是指“突破”,即避免思維慣性與固有的思維模式,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與看法或者對某一事物進行創造性地革新或發明,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或提高該事物的價值。這種教育的目的即是培養同時具有創新與創業能力的人才,以培養后一能力為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與思政課融合的必要性
時代的發展要求中職院校的思政課達到更高的水平,避免一味教給學生大道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創新創業教育引入思政課教學中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選擇。這樣既能改革創新思政課,達到時代對于思政課的要求,同時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如果思政課能夠結合互聯網進行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發揮思政課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的教育作用,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就業、促進社會發展。
三、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意義
中職院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思政課教學進行改革,對于思政課教學內容、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改變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能夠促使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改變。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大都是內容空洞的理論與口號,雖然理論上對于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其枯燥的內容脫離現實,在教學實踐中難以對學生起到實質性的教育作用。而在融入創新創業內容之后,其教學就更具現實意義,在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滿足企業對于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
其次,能夠促使思政課教學觀念的改變。思政課教師在教學當中要積極轉變觀念,緊跟發展形勢,不再以理論教學為教學的唯一內容,要認真研究教材,并積極地思考如何創新性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還要利用互聯網,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能夠促使思政課教學方式的改變。互聯網的存在為教學活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然后結合互聯網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從而更加便利、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在互聯網時代,不能再只是拘泥于課本的教學,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是時代的要求,教師要能夠自發地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
四、與思政課融合的方法
首先,思政課教師要熟練掌握計算機互聯網的使用方法,同時多多參考其他教師利用互聯網的教學實踐,從而能夠在課堂上靈活地結合互聯網,將課程內容以一種更好地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思政課教師要能夠對創新創業教育有明確的概念。目前在與思政課的融合中存諸多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深入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的基礎上,明確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創新創業教學要緊跟時代腳步,靈活采用實踐教學、創業項目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學內容要符合社會需求。中職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進而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現在大多中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都存在體系混亂、教材不完善的問題,這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體系設計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響,各中職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劃分為多個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都要有明確的對于教育學生的意義,以此來明確課程體系的建構,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選取一些合適的,難度較低的教材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課堂和學校的整體氛圍對于學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是容易被忽略但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活動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成長。首先,學校要積極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學校可以積極聯系學校之外的企業,利用企業的資源開展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又能為企業帶來利益,達到雙贏的結果。同時,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要注意活動的開展形式,想辦法鼓勵學生自發踴躍參與。其次,要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相關意識。中職院校首先要系統了解人才培養的含義及其意義,由此著手在思政課上或課下開展相關活動,進行相關教育,積極宣傳榜樣事跡,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從而漸漸地改變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結束語
中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要積極承擔起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責任,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東夏."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9,000(006):P.156-156.
[2]柯達."互聯網+"視域下高職思政課路徑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智庫時代,2019,000(014):P.156-156.
[3]吳少嫻."互聯網+"視域下高職思政課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9):29-29.
[4]鄧君煥.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時代報告,2019,000(008):210-211.
作者簡介:潘成剛,職務/職稱:政工師,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