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星

摘要:本文從數據新聞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的運用分析的角度出發,分析了數據新聞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相關的問題,主流媒體塑造政治認同,加大政治認可程度以及運用正確的價值,但由于目前互聯網形式的不斷改變,從而導致傳統的時政新聞受到了限制。導致時政新聞傳播與效果不相符,所以需要媒體人轉變傳播觀念,創新傳播途徑。
關鍵詞:時政新聞報道;應用;傳播效果;政治認可
一、數據新聞的概念
目前來看,數據新聞承載了科學的基礎,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報道出更直觀準確的新聞,而且數據新聞本身就在于通過數據來實現更準確更直觀的報道。以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數據新聞的走向已經越來越好,在某年的某網發布了第一條數據新聞,從此之后很多的媒體都投入了相應的欄目。對于這些欄目的開設,對時政新聞的傳播和影響也是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符合大眾對時政新聞的期待。
二、數據新聞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優勢
(一)數據運用彌補傳統時政新聞的不足
在時政新聞的報道中,很多的敘述方式都是運用微觀的方式來進行敘述,從而就會出現所報道的內容與實際相脫離,同時也缺少對事件本身真正的意義。但大數據新聞不同的是,可以精準地把實踐的整體情況分析出來,并從不同的層面重新審視時政信息,并讓所報道出的內容更加的真實,及時說明事件本身的意義。舉例來說,某“數據新聞”頻道《解讀紅色通緝令 ?:百名外逃人員路線圖》,把數據應用到該事件中,可以清晰地展示有關事件的全部信息,從而通過數據把相關的信息在宏觀層面進行敘述,充分掌握外逃人員的信息,進一步體現出本篇文章的深層含義。
(二)數據挖掘開闊時政新聞報道視野
促進時政新聞和數據新聞兩者之間的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區分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在傳統的新聞報道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創新。促使時政信息的傳播不再是以政治宣傳方式進行,逐漸地走進日常的生活中。同時某報道的很多數據較為新穎的方面來進行相關的時政新聞的報道;舉例說明。《恐襲頻發,法國為何成了歐洲安全的“軟柿子”》,根據相關的恐怖爆發實踐進行說明;而《想成為美國總統,你得花多少錢?》,通過吸引人的方式來說出美國的大選。這樣的報道方式不僅在內容上比較新穎,同時還可以吸引人群的注意力,增加了報道的趣味性。
(三)數據分析增強時政新聞內容的關聯性
傳統的時政信息和數據信息相比,在表達方式上以及報道的形式上過于古板,沒有新穎的形式,從而就會導致得不到大眾的喜愛,信息的表達效果也只是停留在了認知層面。數據新聞和時政新聞也存在不同之處,數據新聞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準確地找到大眾喜歡東西的程度以及真正的信息需求,并從中找到時政新聞報道中的重點,從而達到更高要求的表達方式。對于共同的語境,時政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發心理上的共鳴,并在行動上起到引導作用。某網“數據新聞”頻道的《圖說 ?2017 年“國家賬本”:緊密關乎你我生活》,以圖形的方式把財務中的利益點以及相關的教育、社保數據進行呈現,從而可以讓人們接收到更加準確的信息,讓政府的工作變得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
(四)數據新聞使時政新聞淡化政治色彩
數據新聞的呈現方式就是通過數據融入到大眾視野中,但傳統的時政新聞都是以敘述的形式說出事件的這個原因,同時也符合互聯網模式下對大眾所追求的真實。同時時政新聞用自身的引導以及價值觀在大眾傳達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某網“數據新聞”頻道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扶貧的“數”十年》,把扶貧人數和貧困人口數據采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可以主觀地看到我國扶貧工作的積極參與。運用直觀的數據代替了文字的描述,可以對我國扶貧人口進行合理的評價。
(五)可視化的方式提高時政新聞的閱讀性和交互性
數據新聞的形式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呈現的圖像更加可視化,減少在溝通時出現的不必要麻煩。在表達方式上不僅得到了大眾的喜愛,而且還充分地把時政化信息轉換為可以直視的數據表,讓大眾在進行閱讀時可以進行更加詳細的了解,從而通過不同的形式滿足大眾對時政新聞的需求,讓大眾在閱讀方式上得到更高要求的滿足。信息技術的相互運用可以讓人民群眾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閱讀,提高了本身的互動性。某網“數據新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時推出了交互模式的新聞作品《一個家庭 ?65 年變遷》,其中出現的時間、人物、地點以及總人口數量都可以通過自主的方式看到不同情境的變換。受眾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同時與實際的內容產生共鳴。
三、數據新聞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的優化策略
(一)順應數據開放形式,深化政府與主流媒體合作
開放數據所說的就是政府對公開地方的數據公開,所公開的內容不受到任何的限制,讓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合理的運用。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并不能進行數據的合理公開運用,從而導致我國的數據新聞出現了難題。但數據的開放形式對于我國信息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政治應當變被動為主動,實現政府與主流媒體相互之間的合作,把自身所掌握的相關數據對媒體進行提供,并保證時政新聞可以得到最真實的報道。數據資源的滿足不僅可以讓媒體所呈現的內容有理有據,數據內容清晰完整,論證充分,同時還可以通過大眾對數據需求的了解掌握更加準確的信息,從而可以讓傳播和輿論更加具有特點。
(二)規范化運用,提升數據的權威性
大部分的媒體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不足:1.數據新聞主要的目的是可以讓數據的來源進行清晰的交代,但大部分的媒體都沒有表明準確的數據來源;2.數據一直都是支撐數據新聞的關鍵,但大部分的媒體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把內容當成補充的內容,再進行簡單的處理,使數據新聞過于形式。讓數據新聞數據化,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時政新聞權威性,但目前來看并不能得到滿足。
所以,數據新聞的報道應當注意規范化,要明確地表明數據的來源,并且對數據進行準確的處理和分析,讓數據的價值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來。除此之外,還應當多加注意數據的真實把控,拒絕摻假。應用規范的數據運用流程,讓數據新聞的質量得到提高,以開放式的新聞生產流程,讓受眾更加信任認可新聞的內容。
(三)提高數據挖掘能力,強化數據新聞的服務性
從目前社會發展的形勢來看,數據新聞已經成為了當今時代的主要交流方式,并根據大眾的特點進行信息數據的篩選。通過挖掘并找到時政信息和公眾的聯合點,與生活相關的部分完美呈現。
但現在的階段,由于數據的挖掘方式受到了限制,很多有價值的相關數據沒有呈現出來。比如說,在一些關聯性的定位上還相對泛化,不能更深入地感受大眾的需求,還有一些數據新聞沒有給受眾行動層面的指導。這就表明需要媒體在數據挖掘上更加地下功夫,以成熟的經驗讓專業人才的途徑需求得到挺高,從而真正實現服務內容上的升級,從而讓數據新聞體現出本身的價值。
(四)提高數據分析水平,發揮數據新聞的預測
某位學者在《爆發 ?: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中提到過“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人們的行為都是可以被預測的”。同時主導新聞的主體一直都是人類,并通過大數據進行相關的分析,同時對可能發生的時間做出預測。數據新聞的預測對于時政新聞事件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幫助,進行實時的跟蹤以及報道,并在比較大的時政報道中做到事件的及時控制,同時在輿論方面可以掌握好主動權。
除此之外,針對政策的報道中與其他方面的影響做出正確的判讀,并為受眾提出有效的指南。因此,媒體的發展不僅要及時地注意到數據的分析能力,同時還應當保證可以獲得到相關的數據資源,形成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進一步完善數據的整理和篩選,并加深相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運用,真正做到有效的精準預測。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據新聞的發展可以使創新時政報道內容形式上起到兩種作用。但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把數據新聞落實到時政新聞的報道中,那么還應當有很長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對數據新聞有所了解,我國媒體已經不斷地在數據新聞的領域得到創新的改革,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數據新聞的運用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