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周乾清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作為一名科學老師,周乾清用嚴謹認真、積極進取的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別樣的人生。2014年,周乾清來到了兩江新區星光學校,這所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新興學校,讓周乾清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幾年間,周乾清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比賽,屢獲佳績,自己也在與孩子們的交往過程中,收獲了滿滿的回憶。
2014年,周乾清接觸到一個新的比賽項目叫“目的地想象”,簡稱“DI”,于是她將該項目引入學校,建立社團開始訓練。第一年的社團招新,社團名單上好幾個孩子都屬于班上的“搗蛋鬼”,這讓周乾清不免開始擔憂。第一次上課,這幾個孩子果然特別好動,這導致周乾清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也不太好。但是在分組完成任務時,這幾個“搗蛋鬼”反而貢獻了最多的點子,動手能力也最強,在做任務時很是投入。這讓周乾清明白了,作為教師,一定要用多角度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尊重。
為了給學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和展示平臺,每一年,周乾清都會帶著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些比賽活動,讓同學們的創新想法得到實踐??粗鴮W生們在比賽中一次又一次地拿到好成績,作為指導老師的周乾清也從中體會到了成就感,不過,最令她欣慰的,卻是看到孩子們在訓練過程中,逐漸明白了團結的意義。
2019年12月,周乾清帶著6個孩子到北京參加比賽。一到酒店,孩子們迅速將道具和材料取出來準備排練,但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支撐橋梁的膠帶不夠了,如果排練次數太多,第二天的比賽就會缺材料。正當大家都在焦慮之際,一個孩子說道:“那我們只彩排一次,每個人將自己的任務從頭梳理一遍,然后再開始排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逼渌⒆右捕技娂婍憫?,于是大家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排練。看到以往嬉笑打鬧的一群孩子,經過短短兩個月的訓練磨合,有了這么強的團隊凝聚力,那一刻,周乾清特別自豪。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2020年春天,因為疫情,學生無法返校,這時候周乾清收到了科技創新比賽的參賽文件。因為這是第一次網上比賽,自己指導不便,學生在家也缺少材料,那他們是否還會參加?不過結果卻讓周乾清意外,學生們不僅積極報名,還排除各種困難完成了參賽作品,并給她發來照片或視頻請她指導,看到孩子們的熱情,她深刻地領悟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孩子們的興趣從何而來?不正是自己的課程所培養起來的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教13年,周乾清將興趣融入課堂,始終立足于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她說:“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