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輝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貫徹落實,使中職院校更重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體育教改工作有效實施,教師應創新授課理念、升級施教方式,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讓他們形成終身運動意識。在此本文立足于職業需求視域下,進行對中職體育教改工作的淺要探析。
關鍵詞:職業需求;中職體育;教改;策略
引言: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體育教學不僅應能夠增進學生的身體素養,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還需使學生具備學科技能、形成職業適應力[1]”??梢姡聲r期對中等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作為中職院校的重要公共課程,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使其形成健康生活習慣、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等具有直接影響,與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緊密相關。為此,應基于職業需求視角下,推進中職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實施:
一、職業需求視角下,中職體育教改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中職院校教學中,體育學科受關注程度多有不足,甚至很多時候要為專業課、實訓課“讓位”。這不僅會造成學生產生體育學習不重要的錯誤認識,也會使其缺乏鍛煉意識,身體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高。教師應基于新課標理念下,深研中職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兼具運動能力、職業素養,使體育教育改革邁向新的層次,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和諧發展,為新時期培育一批又一批中等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職業需求視角下的中職體育教改意義
(一)提升職業素養,體現育人優勢
立足于職業素養視域下,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有助于優化施教效果,提升教學針對性與有效性。職院校體育教學主要目的便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以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具有健康意識。所以,關注教改工作,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至關重要。教師應避免刻板施教,形成本校的體育教學特色、重視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針對不同專業的體育教學思路,優化體育授課內容,創設高效課堂。譬如:對于電子商務、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未來就業需要久坐,可促進學生接觸有氧運動,瑜伽、拉伸運動等。使其了解持續鍛煉的好處,進而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意識、告別亞健康。
(二)著眼未來就業,完善教學內容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教師應避免照本宣科式教學,應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可依據社會發展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在調整專業領域教學的同時,使其與體育施教密切結合。例如:面對未來從事機械制造、汽車維修等行業工作的,對學生的專注力要求高,另工作會需要從業人員的久站。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耐力,并提高其肌肉力量,還可輔以體育的德育滲透,讓學生具備較為強大的內心、良好的抗挫能力。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實現對人才的差異化培養。
三、基于職業需求視角下的中職體育教改策略
(一)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打造高效課堂
促進體育教改工作全面落實,優化中職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并且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感受。為此,教師可構建生動地體育教學氛圍,點燃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例如:面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籃球”教學時,可組織組間的對抗賽,讓學生從基本的上籃、帶球跑、傳球等練起,提升組間的默契度。在營造良好比賽氛圍的同時,基于職業需求視角下,促使中職生建立正確的競合意識、使其具有集體榮譽感,并能夠正視比賽結果,注意總結成敗原因。進而,讓他們認識籃球運動、感受籃球精神,打造高效體育課堂。
(二)合理應用互聯網,促進教學的多樣性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網絡上出現了各種體育教學的短視頻,有著較為詳細的運動技巧分解講授。這便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其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推進體育教改工作的實施中,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提升教學質量。使中職體育教學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生動直觀。
例如: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需從事重復性設備操作工作,為了使其在閑暇時間能動起來,具有鍛煉意識。教師在講述太極運動要領時,可以先講解太極文化,包括其發展歷史、太極流派、代表人物等,加深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印象。隨后,可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教師可以講解每個動作對身體的協調性影響和相應技巧。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形成強身健體意識。從而,增強學生對太極文化的了解,使其具有運動興趣。當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后,即便在室內不借助任何的運動器械,依然能夠進行身體鍛煉。
(三)創新教學理念,增強師生間教學互動
促進中職院校體育教改工作有序實施,教師應更重視創新教學理念、優化體育教學模式。一方面,需使體育教學更具特色化、差異化,能夠滿足幼教、商管、文秘、計算機及數控機床等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對創新教育理念的運用,密切師生間的教學互動。
為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應密切增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充分地發揮學生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2],并且應積極展開針對性的教育輔導。這便在促進教學的生動化、趣味化的同時,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更好的了解學情、不同專業學生的體育運動偏好。從而,達成體育教學目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適宜性,以便促進學生能力、體育品格的協同發展。例如:數控機床專業的學生日后會走向各大工廠,雖多為信息化操作,但多為倒班制,需要崗位工作人員具有責任意識、良好的專注力。為此,可在教學中,通過無氧運動項目,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使其掌握體育運動技巧,提升他們的專注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新課標中提到“應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精神[3]”。為提升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應明確體育教學目標,促進教改工作的有效落實,讓學生感受運動的樂趣、使其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以便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與身體素質。從而,使中職生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讓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
參考文獻
[1]宋彬.東營市中職學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9(3):21.
[2]王洪獻.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改革中職體育課程[J].現代交際,2017(1):15.
[3]李津.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體育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