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式祖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僅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為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歸屬感,高校必須要明確自身肩負的使命。通過推進音樂教育改革創新,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不斷將民族音樂推向世界藝術舞臺,促進我國文化綻放光彩。本文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以及加強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創新,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帶給高校發展民族音樂一些啟迪。
關鍵詞:民族文化 民族音樂 音樂教學 教學改革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33
一、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歷史價值
民族音樂文化是一個民族音樂能力、音樂素養、音樂精神的結合體。在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態的民族音樂,體現出較為明顯的歷史價值。在深入研究一個民族文化時,可以從其音樂文化中,看到該民族的獨特風土人情、人文情懷、文化修養。尤其是依托民族音樂文化內容,可以為挖掘該民族的歷史事件、文化氣質、認知能力提供寶貴的素材。民族音樂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選擇的過程。它包含著本民族人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民族音樂文化經過不斷地積累和沉淀,將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實踐技能融合在一起,才構建出該民族色彩斑斕的音樂文化體系。
2.有助于綻放藝術色彩
不同的民族音樂蘊含著不同的音樂技法。民族音樂中的小調、歌謠民族音樂中所運用的方言和發音技巧等,是展示其藝術特色的重要手段。這些技法和技巧凝聚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民族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在分析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時,可以從音樂感染力、藝術表現力、音樂表達技法等角度出發,細細體悟音樂文化的內涵美。然而現階段關注民族音樂文化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對音樂文化的審美取向發生了變化,使得流行音樂快速發展,嚴重擠壓了民族音樂的發展空間。縱觀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不難看出其音樂技法含量高,藝術價值豐富,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二、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的基本關系
1.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藝術結晶
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洗禮,民族音樂一步步走向成熟,用其獨特的民族情感,彰顯著民族的靈魂。有人說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的歷史,也有人說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的思想。無論民族音樂表現出多少藝術價值,它都是該民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人民在勞動生活、日常學習中累積的經驗。例如《茉莉花》《阿里山的姑娘》等作品,無不彰顯著本民族的思想精神和藝術特色。民族音樂文化是一種民族獨有的藝術語言,是一種表達本民族思想的載體,也是傳播本民族特色文化的途徑。為了發展民族音樂文化,需要讓學生了解民族的特質和民族的內涵。通過拉近學生與民族音樂的關系,才能將學生培養成民族文化的繼承人和弘揚者。
2.民族音樂文化是情感的表達和技藝的傳承
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瑰林中的寶貴遺產。民族音樂能夠發展到今天,說明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深入剖析民族音樂,不難看出它既是情感的表達,也是技藝的傳承。在表達情感方面,民族音樂展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情懷,它作為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食糧,始終擔負著思想情感表達和綻放文化內涵的重任。在技藝傳承方面,民族音樂具有較高的藝術氣質,將民族情感表達方式與獨特的民族樂器相融合,展示出了獨特的民族風味和審美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音樂教育“西化”日益嚴重,部分高等音樂院校也出現了明顯的“崇洋媚外”的情況,這對于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十分不利。再不推進音樂教學改革,再不提升民族音樂教育質量,勢必會造成民族情感的缺失,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三、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重視不足
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沒有樹立良好的教學觀,沒有加強對民族元素的運用,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理解不深刻。再加上受未來就業方向和應試體制的影響,很多學生沒有選擇深入學習民族音樂,而是選擇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類型的課程,導致民族音樂教育發展滯緩,無法滿足社會對民族音樂人才的需求。另外,高校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不重視,也造成了師生缺少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使得民族音樂文化教育陷入被動狀態。
2.音樂教育師資力量過于薄弱
現階段,各高校在民族音樂教學師資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首先,民族音樂教師較少,不能對學生開展更具質效性的民族音樂教學。其次,民族音樂教師能力薄弱,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實際需求。再次,民族音樂教學環境有待提升,各種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教師教學缺乏動力,教學不夠深入,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一知半解。最后,沒有建立良好的民族音樂教育培訓機制,教師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給民族音樂教育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四、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措施
1.做好文化宣傳,加強文化傳承
為保證民族音樂的有效傳承,高校需要加強音樂教育改革。通過堅持“教書育人”的教學原則,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教學觀,不斷宣傳民族音樂文化,不斷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首先,高校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中西音樂文化問題。通過闡述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進學生發展成為民族音樂的傳承者。其次,高校應營造優質的音樂文化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通過加強對民族元素的運用,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使學生認知民族音樂的藝術價值,感知民族音樂中的思想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最后,教師應成為合格的教育者,充分發揮自身的師表作用。通過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為學生樹立民族音樂繼承者的榜樣,不斷加強民族音樂知識講解,剖析民族音樂藝術價值,使學生學會審美音樂,挖掘音樂中的美,促進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文化中養成良好的音樂觀。
2.加大師資投入,提升教師能力
為推動音樂教育改革,高校需要從提升社會影響了,培養音樂人才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經濟條件,加大對民族音樂師資力量的投入。通過營造優質的民族音樂教學環境,打造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不斷強化民族音樂教育能力。首先,高校應樹立發展觀念,積極做好教師人才的引進和選拔工作。在引進教師人才方面,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的狀況,擴寬引才渠道,提升崗位工作待遇,盡可能地吸引優質的民族音樂教師人才來校工作。在培養和選拔教師人才方面,高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培訓機制。通過鼓勵教師進修,提升專業能力,促進教師成為合格的民族音樂教育者。其次,高校應注重改造和完善民族音樂教學環境。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購置民族音樂教學器材,優化民族音樂教學課程,為培養學生民族音樂能力創造條件。最后,提升對民族音樂文化發展與傳承的重視度,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力度。通過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知識功底,促進高校音樂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總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關系著我國文化的發展情況。為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高校必須要推動音樂教育改革,重新定位民族文化發展目標。通過完善民族音樂教學環境,提高民族音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觀,促進學生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德方《淺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藝術評鑒》2020年第10期。
[2] 張藝博《論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明日風尚》2018年第22期。
[3] 黃勇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戲劇之家》2018第14期。
[4] 劉舒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音樂創作》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