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茹
摘 要:作為中國重要文化遺產,傳統節日文化是我國古代經典文化,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值得國人傳承與發揚。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創新運用,能夠促使幼兒延續民族思想與文化,形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有效滲透的途徑探討,以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節日 古代經典文化 幼兒園園本課程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37
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古代經典文化的傳承載體,在幼兒教育方面創新運用能夠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基于此,本文從文化傳承、幼兒發展和幼兒教育三個層面探討了傳統節日文化在園本課程中的滲透意義,從課程設計、活動組織等方面探討了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一、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的滲透意義
1.傳承傳統文化
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教師不能一味強調進行復古教育,而是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篩選,避免在幼兒教育中照搬全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古代經典文化,是民族優良美德的文化縮影,在幼兒教育中的創新運用可以使尊老愛幼等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促使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例如,中國春節是中國人重視親情文化的體現,在幼兒教育中的創新運用可以使幼兒浸潤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理解傳統美德的社會意義,為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奠定堅實基礎。
現階段,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很多新一代青年對西方圣誕節等節日文化了如指掌,對傳統節日文化卻知之甚少,以致西方節日文化在國內越來越流行,給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極大威脅。從幼兒教育著手,在園本課程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能夠使幼兒經常性接受傳統文化教育,體會古代經典文化魅力,從而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2.促進幼兒發展
在園本課程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幼兒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對古代經典文化的認識,產生民族情感,提升文化素養,進而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課程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模仿節日祭祀等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倫理道德觀念,促使幼兒形成行為規范。學習和認識傳統文化,能夠使幼兒繼承和弘揚民族審美觀與情感,讓幼兒的社會性得到發展。例如,幼兒學習端午節賽龍舟等習俗文化,會激發自身的學習和探索興趣,在感受快樂節日氣氛的同時,學會運用歌聲、舞蹈等形式慶祝節日,從而促進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教師圍繞節日文化組織幼兒開展制作手工藝品等活動,不僅能夠讓幼兒學會運用知識和情感,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此外,在園本課程中對傳統節日進行創新運用,能充分體現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讓幼兒在環境中得到情感調動,維持其對教育活動的持久興趣,繼而通過開展長效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提高教育水平
傳統節日由豐富的文化元素構成,如儀式、語言等。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成為幼兒教育資源,用于豐富園本課程內容,展現課程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促使幼兒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傳統節日文化是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化符號、理念等形式存在。幼兒教育傳遞這些文化形態,能夠培養幼兒的人文精神,從而使課程價值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游戲是其重要的精神標志,也是幼兒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節日文化中包含豐富的游戲元素,如娛樂活動、慶典儀式等。在園本課程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可以豐富幼兒教育活動形式,為幼兒成長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教師借助節日活動對真實生活進行再現,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滿足幼兒的想象需要,符合幼兒成長發展規律。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運用傳統節日文化中符合幼兒思維特征的文化元素,能幫助幼兒擺脫具體知覺束縛。借助對節日文化的無限想象,幼兒可以將事物聯系在一起,在理解文化的同時獲得成長。因此,古代經典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滲透,能夠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滲透的有效途徑
1.科學設計課程
在園本課程建設中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創新運用,教師應實現課程的科學設計,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豐富的課程內容,以不同形式展示傳統節日文化,讓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得到滿足。在實際課程設計中,教師還應設計探究式節日主題課程,在充分掌握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完成探究任務的布置,促使幼兒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使其在體會節日文化氛圍的同時,鍛煉實踐能力。教師還要從感恩教育、社會認知教育、禮儀秩序教育等層面設計課程內容,讓幼兒在親身參與過程中體會文化的深層意義,獲得整體性發展。
例如,在設計二十四節氣課程學習內容時,教師要以幼兒對自然的了解作為基礎,從節氣生成原理探索角度設計主題游戲,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記錄等方式逐步認識民俗、農耕、氣溫等因素及其關系,使其在體會種植樂趣的同時,加強對節氣變化的感受,通過認識生命與價值,建立民族與自然物候的情感鏈接。這樣的課程設計,符合幼兒熱愛自然的特點,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理解不同節氣文化的同時,意識到傳統節日文化的多樣性,從而在理解古代經典文化傳承意義的同時,激發民族自豪感等美好情感。在園本課程的實際開發階段,教師還應結合不同節日文化與教育目的完成不同的課程設計,促使課程的人文價值、藝術價值等不同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2.加強資源利用
要想運用古代經典文化開設園本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各類節日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以豐富教學內容。在節日文化的實際傳承中,除了美食文化外,許多其他的古代經典文化也可以成為園本課程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講解春節文化時,教師應發掘“年獸”“爆竹”等相關文化資源,從不同角度傳遞文化形態,讓幼兒的獵奇心理得到充分滿足。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當成課程主題,利用不同文化資源創設不同的區角游戲,促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感官體會,加深幼兒對節日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園本課程資源挖掘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對社區資源的利用,通過與社區開展合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給予幼兒接觸社會的機會,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重陽節到來時,教師可以與社區聯合組織開展“敬老”“愛老”的主題活動,讓幼兒走進社區和敬老院進行表演和幫助老人等,讓幼兒在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同時,得到能力的發展。
在信息時代,教師應依托互聯網實現對節日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通過網絡,教師可以收集和整理適合幼兒學習的各種文化常識,在園本課程資源庫中存儲節日相關圖片、視頻等,從而為課程設計和活動組織提供豐富資源。同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園舉辦教育活動的照片、視頻等上傳至網絡,通過資源共享與行業專家及同行交流心得體會,獲取指導意見及建議,進一步完成教育成果。教師對網絡媒體資源進行全面綜合利用,能夠豐富幼兒園節日文化教育資源,有效提升幼兒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有助于古代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能夠通過融入幼兒知識體系促進幼兒文化素養和能力的發展,也能使幼兒教育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在園本課程的實際開發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幼兒成長需求實現課程的合理設計,充分挖掘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并通過科學組織教育活動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陶慧《節日促成長,歡樂你我他:淺談節日主題活動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年第11期。
[2] 馮淑霞《幼兒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資源開發技巧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8期。
[3] 涂遠娜《基于文化傳承背景的幼兒園節慶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第7期。
[4] 武菊霞《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學周刊》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