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芳,呂海琴,黃 麗,王艾青,王春玲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對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滿意度、降低護理事故發生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關鍵性作用[1]。護理專家認為,護患溝通能力是護理人員必備的崗位職業能力。高職護生作為護理隊伍的后備力量,其護患溝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后的護理工作,護生必須掌握必要的護患溝通能力,才能有效與患者溝通,滿足患者的需求[2]。臨床實習是高職護生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關鍵時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分析高職實習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以期提高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某“三甲”醫院396名高職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實習時間≥6個月,全部自愿參加該研究。
在文獻研究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設計了高職實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問卷,問卷分為三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性格、是否學生干部、學習成績、職業態度及就業意愿;(2)實習護生與患者的溝通情況:主要包括與患者溝通的主動性、溝通時機、溝通內容、主要溝通方式、溝通中是否有個人情緒、非語言溝通形式的運用、是否與患者發生過沖突、是否被拒絕過以及影響護患溝通的因素;(3)護生接受護患溝通相關知識的情況:主要包括護患溝通實際授課情況、實習科室對護患溝通能力的重視度、護生對護患溝通相關知識的需求等。調查前由施測人員統一指導,共發放問卷396份,有效回收問卷3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5%。
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錄入,對資料進行建檔,并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用(±s)表示,分類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
本次研究納入的394名高職護生中,女生居多(82.74%),89.85%的護生為非獨生子女,79.95%的護生生源地為鄉鎮,65.99%的護生性格內外兼備,45.18%的護生在校期間擔任過學生干部。納入對象的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0.5±0.5)歲,具體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63.96%的實習護生經常主動與患者溝通,72.08%的護生從未與患者發生過沖突,65.99%的護生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從不會帶有個人情緒,73.10%的護生會在操作前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56.85%的護生在溝通過程中經常使用非語言溝通形式,僅有5.58%的護生是單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具體見表2。
調查結果顯示:影響護患溝通的因素在實習護生方面主要是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缺乏主動溝通意識、對患者的情況不了解、沒有時間和患者交流;患者方面主要是患者錯誤理解護理工作、懷疑護理質量、患者或家屬態度蠻橫不講理等。具體見圖 1~2。

表2 實習護生與患者溝通現狀

圖1 高職實習護生溝通無效的因素(護生方面)

圖2 高職實習護生溝通無效的因素(患者方面)
2.4.1 護生了解護患溝通知識的途徑 88.32%的護生主要通過課堂教育途徑獲得護患溝通相關知識,知識獲得途徑具體見圖3。50.76%的護生認為在校所學的溝通知識對提高護患溝通效果非常有幫助,10.15%的護生認為一般;45.18%的護生認為自己的溝通能力能滿足自身的護理工作。

圖3 護生了解護患溝通知識的途徑
2.4.2 護生在校學習護患溝通課程的情況 93.40%的護生在校學習過護患溝通相關課程;71.07%的護患溝通實際授課方式是理論講授結合實踐模擬,93.91%的護生期望護患溝通以理論講授結合實踐模擬形式進行授課,具體見圖4。

圖4 護患溝通實際授課情況及護生期望
2.4.3 實習護生對護患溝通相關知識的需求 調查顯示:實習護生期望學習的護患溝通相關知識主要包括:護患溝通技巧、護患糾紛防范、護理操作溝通、護士職業規范、特殊問題的護患溝通、普通科室的護患溝通、特殊科室的護患溝通及護患溝通中的法律問題等,具體見圖5。

圖5 實習護生對護患溝通相關知識的需求
63.45%的實習醫院科室對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視,34.52%的科室重視度一般;70.05%的實習醫院在護生實習期間組織過提高護患溝通能力的講課或活動,29.95%則沒有開展過任何相關培訓。
調查發現,63.96%的高職實習護生經常主動與患者溝通,81.73%的護生在與患者溝通時曾被患者拒絕過,5.58%的護生單獨與患者進行溝通。這一結果表明高職實習護生與患者溝通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較差,與王韻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高職護生進入臨床實習時間短,對醫院環境不熟悉,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結合,缺乏與患者溝通的經驗,操作技術不熟練,患者不信任實習生,導致護患溝通的意愿較低。針對此問題,可在提升高職護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其護患溝通能力,結合臨床實際情景,加強護生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的培養,做好與不同患者溝通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更高的溝通水平,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
學校及實習醫院對護患溝通能力的重視度對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有重要影響作用[4]。本研究發現,僅有45.18%的護生認為自己的溝通能力能滿足自身的護理工作,50.76%的護生認為在校所學的溝通知識對提高護患溝通效果非常有幫助,這一結果可能是在校期間對護生的護患溝通課程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模式以教師純理論性教授為主,缺少實踐性教學,護生并沒有真正學到溝通實踐技能。此外,34.52%的科室對護生護患溝通能力重視度一般。臨床實踐是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關鍵時期,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之間存在差距,護生對臨床實踐中的新知識、新技術了解不多,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在護患溝通遇到障礙時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實習科室應針對患者的特點引導護生進行溝通,對護患溝通技巧、護理操作溝通、普通科室和特殊科室的護患溝通等相關護患溝通問題進行培訓,鼓勵護生與不同患者進行溝通。
現代護理教育應加強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在護患溝通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如情景模擬教學法、典型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社會實踐法等,以調動護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臨床思維能力及護患溝通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實踐溝通訓練,將操作規范性與護患溝通中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相結合,使護生在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的同時提高護患溝通能力,提高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熟悉護理工作中的溝通問題,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