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0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截至2020年2月24日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發布:全國共有476家醫療機構3 387例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 055例確診病例,1 070例臨床診斷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醫務人員(3 062例)來自湖北。新冠肺炎傳播性強,人群普遍易感,具有發生隱蔽、臨床表現多樣性等特點。護理人員在護理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感染風險高。因此,提高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執行標準的個人防護技術是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重要保障[1]。但這些防護知識在學校教育中涉及少,實際操作不全面,考核與臨床實際脫節現象嚴重。伴隨著SARS、H7N9、埃博拉以及COVID-19等傳染病的流行,醫務人員要加強防范意識,做好個人防護。本文以基礎護理學課程“消毒隔離技術”章節中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為例進行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接近臨床實際,以適應時代要求,為教學與臨床做好無縫對接,幫助護理學生更快進入護士角色。
“消毒隔離技術”是基礎護理學第四章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中的內容,本章節分為8個學時理論課程和16個學時實驗課程。實驗課程中12個學時為無菌技術操作,主要包括鋪無菌盤、無菌容器的使用、無菌持物鉗的使用、倒無菌溶液與無菌手套的使用;另外4個學時為穿脫隔離衣,其中涉及的相關內容有手衛生、標準防護、帽子口罩鞋套的使用等[2],為學生進入臨床工作、無菌觀念培養、職業防護等打下重要基礎,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新老傳染病流行,“消毒隔離技術”教學應加強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的內容和對個人防護裝備使用的培訓,可降低因暴露導致的高感染率,在隔離防護、降低醫院感染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3]。現以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為例,將具體實驗課程設計介紹如下。
本課程授課對象是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生學習了人體結構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等基礎課程,掌握了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為護理教學奠定了基礎。但消毒隔離技術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并將無菌觀念運用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習慣被動接受知識,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加之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煩瑣,因此,教學過程中模擬實際進入病區的操作流程,學生易于接受掌握,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勤學苦練,為今后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設計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進一步明確和規范了醫務人員的防護等級,最大限度保護醫務人員生命安全。
根據感染性疾病科室要求,設計實驗室布局,設置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并在地面、墻面張貼明顯區域標識,并注明穿戴PPE(個人防護裝備)流程標識和脫卸PPE流程標識。按流程用數字標識清楚,哪個房間具體做什么門外都有清晰標識和說明,防護用品按照使用要求不同分區域放置。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設計案例:如果你是隔離病區的護士,今天輪到你護理新冠肺炎患者,請完成消毒隔離流程(準備工作—進入隔離病區—完成治療—護士交接班—離開隔離病房—半污染區—清潔區)。
所有授課教師均具有3年以上相關科室臨床工作經驗、護師以上職稱。授課前教師集體備課,統一授課內容、時間和方式。
(1)教師細化講解PPE相關知識點及制度。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實驗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穿脫個人防護服的技術操作,其中涉及的知識點有手衛生,醫用帽子、乳膠手套、口罩的選擇與正確使用,面屏、護目鏡、防護服、隔離衣、靴套、避污紙的使用,還要掌握傳染病房的管理制度、傳染病的標準防護與隔離制度等。教師分別講解理論知識,并示教操作技能。(2)教師講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功能、防護要求以及工作范圍。教師將不同區域的防護要求以圖片形式貼在3個不同區域便于學生記憶,并采用案例教學模式進行示范:當班護士進入隔離病區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護理,分別在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進行相關操作。強調穿戴PPE的關鍵點、嚴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并在授課過程中把關鍵點一并講解清楚。(3)教師講解不同區域的出入流程,帶領學生在不同的區域完成隔離要求及工作任務。(4)學生分小組練習各項技術操作,熟悉操作流程。(5)以病例資料形式導入案例及工作任務,結合臨床情景,完成角色分配,如接診護士、隔離病區護士、ICU護士等,進行角色扮演。(6)學生操作,教師指導與點評,學生書寫學習反思。
將PPE防護知識要點上傳班級微信群,讓學生課后進行知識點復習。將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細化成18個小步驟,組織學生分批分組在實訓室實踐練習,采用實時防護督導培訓等方法強化訓練。
在所有烈性傳染病的救治過程中,醫護人員是感染風險最高的人群。因此,必須提高所有從事傳染病救治工作醫護人員對PPE規范穿脫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相關培訓。上崗前要求人人考核過關,明確每個醫護團隊就是個戰斗集體,避免因個別隊員感染導致整個團隊被隔離。
PPE穿脫過程非常煩瑣,必須經過嚴格PPE穿脫流程培訓。本文專門針對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進行實驗課程設計,旨在教學活動中這一章節能引起教師及學生的重視,加強課后實踐練習,為進入臨床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為例,進行具體實驗課程設計實施,要求教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悉消毒防護知識,設計出貼近臨床實際的實訓案例,需要實驗室的環境、設備更貼近臨床布局,并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課堂引導和把控能力;學生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記憶與理解層次,而要上升到綜合運用層次,以便有利于學生更快進入護士角色。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實驗課與其他護理操作實驗課相比,臨床實際運用的概率不大,但隨著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流行、耐藥菌的出現,說明人類征服傳染病的道路仍相當漫長。因此應重新審視和反思傳統的護理教育,與時俱進,提高消毒防護意識,實驗課程設計符合臨床需要,使學生更快適應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