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松,駱思露,楊建儒,陳安林,董澤令,陳先戀,陳澤慧,閔 迅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各種新發病原體和多重耐藥菌的不斷出現,國家衛生部門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病原微生物檢測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1]。各級醫院也越來越重視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建設,尤其是在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方面。近年來,我科微生物實驗室培訓了大量來自基層醫院的進修醫生。由于檢驗科不同專業組有其各自特點,比如臨床化學室和免疫室主要是運用大型自動化儀器進行檢測,但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基本上還是手工操作。微生物實驗室主要負責臨床感染致病菌的分離培養、鑒定、藥敏試驗以及醫院感染的監測,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需要投入大量人力[2]。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進修醫生的培訓有其特殊性,不能照搬檢驗科其他專業組的教學經驗,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教學培訓。現將我科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教學經驗分享如下。
進修學習是提高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重要方式。目前,來我院微生物實驗室進修的醫生幾乎都是基于其科室發展的需要,通過在上級醫院短暫培訓后回單位能夠開設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微生物檢驗或者是提高科室的微生物檢驗水平,開展新項目、應用新技術。總之,臨床微生物檢驗進修醫生的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學習積極性強,但其相關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參差不齊。有的進修醫生已經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多年,具有較好的基礎,而有的尚未從事過相關工作,基礎較差。
進修醫生的教學培訓主要由高年資且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進行帶教,而高年資高職稱教師既要承擔臨床工作,又要承擔本科生、實習生、規培生以及進修生教學工作,還要指導低年資工作人員的業務工作。由于學生較多,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很多時候進修醫生的教學處于“放養”狀態,缺乏“一對一”式精準教學。因此,需要專門的教師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潛心教學,才能有效增強培訓效果。
目前,進修醫生通過向進修醫院提出申請,進修醫院錄取后辦理完相關手續即可前往相應科室報道開始“跟班式”學習。缺乏崗前培訓,對科室不熟悉,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適應新環境。進修醫生和實習生混編排班,主要承擔一些手工操作,每天重復進行接種、上機等基礎操作,缺乏進階式訓練。學習結束后的考核形式過于單一,僅注重理論考核,缺乏過程性考核評價。
進修培訓是醫生進行繼續教育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有效提高醫生臨床技能。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方方面面。為達到進修學習的目的,特制訂臨床微生物檢驗進修教學培養目標:要求具有敬業、嚴謹、求實、創新精神,具備一定的臨床微生物理論知識,掌握臨床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夠獨立完成微生物檢驗的整個流程,包含標本接種、涂片、鏡檢、培養、菌落觀察、分純、鑒定、藥敏試驗和報告審核,熟悉微生物檢驗所用的儀器試劑以及微生物實驗室建設的基本要求[3]。
由于微生物檢驗進修醫生數量不多,每次大約1~2名,一般在每月月初進入科室。進入科室正式上班前,由實驗室負責人對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簡單介紹,主要介紹微生物實驗室的基本情況、工作紀律、注意事項和實驗室安全,讓新來的進修醫生對微生物檢驗工作流程有一個初步認識。另外,編寫培訓手冊,幫助進修醫生了解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有助于其盡快且詳細地認識微生物檢驗工作,迅速規范地上手各類操作。
我院微生物檢驗進修醫生主要來自各個基層醫院,理論知識大多比較薄弱。如果沒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很難勝任微生物檢驗工作,因此有必要開展相關理論培訓。可以采用專題培訓方式,根據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特點,將培訓內容劃分為專題:各類標本的采集、接種及注意事項;常見細菌、真菌的形態特點;微生物培養、菌落特征及分類鑒定要點;藥敏試驗及報告審核;罕見菌的培養與鑒定等;血培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臨床微生物檢驗進修醫生的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熟練程度差異很大,進修時間又不一致,有的只有3個月,有的長達一年。因此,必須根據進修醫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培訓計劃。時間較短的大多是已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多年,且有一定工作基礎。對這類進修醫生要注重能力提升,不宜安排過多的基礎性操作,重點在于培訓微生物形態學觀察、少見菌和特殊菌菌落識別、藥敏試驗操作及報告審核。對于學習時間長、基礎差的進修醫生就必須從基礎操作學起,先進行基礎訓練,如各種標本的涂片、染色和接種,菌落的儀器鑒定和藥敏試驗,K-B法和E-test法藥敏試驗及結果判讀等,然后再安排其到難度較大的崗位進行進一步提升、訓練。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門經驗性科學,組織從醫多年經驗豐富的微生物檢驗教師一對一對進修醫生進行培訓十分重要。進修醫生進入實驗室后,實行導師帶教制度,為每一位進修醫生分配一名經驗豐富的帶教教師。導師主要對進修醫生進行業務技能指導和經驗技巧傳授。進修醫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與導師交流。另外,可安排進修醫生跟隨導師進行輪崗。進修醫生協助導師完成其崗位工作,有利于導師抽出更多時間對其進行全方位指導。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門與臨床各學科聯系密切的交叉學科。只有將每一份標本與具體患者聯系起來才有其臨床意義[2]。在進修醫生的指導過程中,特別要注重聯系臨床實際,比如在標本處理過程中,要注重標本質量,尤其要注意其采集部位,這是處理微生物報告的重要參考依據。另外,還要關注臨床標本的采集是否受到了污染,同時也要關注各類感染指標,判斷分離菌的臨床價值。總之,只有具備一定的臨床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微生物檢驗醫生[4]。
建立并實施形成性評價模式[5],將進修醫生出勤、工作表現、理論考核、實踐操作和微生物形態學考核等納入考核體系,形成一種全過程多維度的綜合性評價,以激發進修醫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其主動學習并快速提高微生物檢驗技能。
由于進修學習的時間有限,微生物檢驗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短時間內并不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建立一種長效學習機制。建立進修醫生微信學習群,將微生物實驗室帶教教師和所有來此進修的醫生加入其中[6]。帶教教師將其在工作中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進修醫生在日后工作中遇到問題也能隨時咨詢和討論,形成一種大家積極交流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