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萍 ,楊玉芹 *,胡 濤
(1.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混合式學習即以在線學習為基礎,依托網絡科學技術平臺,將傳統面對面學習與網絡學習的優點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習者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方式[1]。學習滿意度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愉快感受或態度,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就是滿意,反之則是不滿意[2]。目前高校組織和實施混合式學習多以課堂面授為基礎,輔之課后在線交流、網上小組討論和作業提交等,強調師生互動。可能影響學生混合式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特點、教師特點、課程特點和技術品質等[3]。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應用于醫學教育中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4-5]。本文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我校混合式教學的現狀、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混合式教學進一步在我校推廣與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針對我校醫學生實際,參考林麗華等[6]的研究,采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學習滿意度包括自主學習自評、總體評價(學習情況、效果)、教師期望、影響學習的因素方面,共22題。發放問卷420份,回收有效問卷390份,其中男生176份,女生214份。
認為自己網絡自主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占15.38%,一般的占67.69%,差的占16.92%。認為混合式教學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幫助的占8.21%,有點幫助的占46.15%,一般的占35.38%,沒有幫助的占10.25%。認為混合式學習有積極作用的學生占32.30%,作用一般的占59.49%,沒作用的占8.21%。對混合式教學的適應情況:非常適應的占5.64%,比較適應的占26.15%,一般的占61.53%,不太適應的占6.67%。在線學習掌握知識點情況:當堂聽懂,掌握80%以上的占7.69%;能聽懂,掌握60%~80%的占56.41%;聽懂的內容較少,掌握60%以下的占35.90%。認為“混合式教學的學習效果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的學生占12.31%;認為“能更有針對性地回答學生的疑問”的占14.36%;認為“能更深入地掌握所學知識點”的占15.90%;認為“有利于對知識點相關領域的學習”的占46.15%;認為“沒有差別”的占20.00%。問及何種教學方式更高效時,回答“傳統教學為主,在線教學為輔”的占67.69%;回答“在線教學為主,傳統教學為輔”的占6.67%;回答“傳統教學”的占20.51%;回答“在線教學”的占5.13%。每周用在視頻學習的合適時間:認為1~2 h的占44.10%,3~4 h的占32.82%,小于30min的占14.87%,4 h以上的占8.21%。對課堂面授與網絡自主學習關系的態度:認為“課堂面授為主,網絡自主學習為輔”的占60.00%;認為“網絡自主學習為主,課堂面授為輔”的占6.67%;認為“以傳統教授為主,課上學習重難點知識”的占31.28%;認為“減少面授時間,增加網絡學習時間”的占2.05%。
認為教師應扮演的角色為知識傳送者的占23.08%,答疑解惑者的占23.08%,引導者的占54.87%,管理者的占7.69%。希望教師在課堂上給予的幫助:復習在線學習內容,補充講解未涉及的內容(24.10%);將知識點串起來,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系統認識(54.87%);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講解(29.74%);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解答(13.85%)。在混合式教學中最希望教師“規定在線學習的時段,大家都在線上,教師隨時答疑”的占26.67%;“不要只關注共性問題,要及時回復同學的提問”的占35.38%;“真正根據線上學習和課堂表現給出平時成績,根據學習態度的不同分數要有差別”的占20.51%;“及時更新學習資源”的占25.13%。
在混合式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教師回復反饋不及時(50.26%);好多課都必須使用混合式學習,特別浪費時間(67.18%);課程網站上有用資源太少(48.21%);學習效率低(67.69%);用電腦學習不舒服(43.59%);課程網站操作不方便(57.95%);不習慣通過網絡獲取教學資源(51.28%);網絡費用高、網速太慢(40.51%);其他同學用得比較少(15.90%)。影響混合式學習效果的原因包括:知識難度大、邏輯性過強(12.82%);視頻內容吸引力不足、負擔過重(59.48%);學習目的性不明確(37.95%);教師關懷不足(10.26%)。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課業負擔的評價:認為負擔較重的29.23%,一樣的46.15%,較輕的9.74%,重的14.88%。
登錄課程網站后的主要活動:學習或下載課件(26.15%);瀏覽課程內容(31.79%);提交課程作業(42.05%);參與網上交流,如向教師提問、跟同學討論等(6.67%)。同伴討論對學習幫助的情況:認為沒幫助的10.77%,比較有幫助的32.82%,一般的56.41%。教師指導對學習幫助情況:認為沒幫助的5.12%,一般的48.72%,比較有幫助的46.16%。作業對學習的幫助情況:認為沒幫助的7.69%,一般的50.77%,比較有幫助的41.54%。對于混合學習中喜歡何種課堂,選擇“自由觀看視頻”的占44.62%,選擇“小組學習”的占22.05%,選擇“成果匯報”的占11.79%,選擇“教師答疑”的占28.21%。
學生總體上肯定混合式學習的積極作用,認為“傳統教學為主,在線教學為輔”更高效,也比較適應混合式教學,大部分能聽懂在線學習知識點。值得關注的是,50%左右的學生認為課程網站上有用資源太少,在混合式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教師回復反饋不及時,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效果,認為混合式教學更有利于知識掌握的學生只占12.31%,與傳統教學沒有差別的占20.00%。這些數據都提醒教師要認識到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線上教學不是簡單地將課堂搬到網絡平臺上,教師要轉變思路,從傳統課堂的知識傳送者、答疑解惑者、管理者真正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可以通過課前設置學習任務單、課中拓寬學生的思路、課后讓學生鞏固和反思[7]來增強混合式教學的效果。教師要了解學生對混合式學習的需求,及時回復學生的提問,真正根據線上學習和課堂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及時更新學習資源。
研究表明,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時,主要將課程網站當作教學資源庫來用,不太注重課程網站的師生互動和交流功能。而對于在線測驗、作業批改、成績統計和視頻課堂交互式功能,使用頻率明顯低于其他展示性功能。我校教師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登錄課程網站后的主要活動為提交課程作業、瀏覽課程內容、學習或下載課件,參與網上交流的只占6.67%。教師與學生在線互動較少除了對學習平臺的功能未充分運用外,還與教師的工作負荷有關。教師工作量大,更新學習資源較緩慢,按需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更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議教師對學生提交的作業、疑問、測驗等及時回復,及時反饋教學結果,以促進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在自測、指導、分組學習、匯報、答疑的互動中,將學習策略運用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促進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知識的內化。
學生對混合式教學適應情況較好,但是自評自己網絡自主學習能力較好的不多。調查結果的數據表明,學生面臨著改變學習習慣的現實要求,他們不再是傳統課堂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也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真正使學生適應混合式學習的要求。針對教師工作量增大的問題,建議教師組建團隊,分頭準備教學視頻、課件、更新資源、及時回復等,形成合力打造某門課程。同時要注意,并不是每位教師、每門課程都需要進行混合式教學,學生反映好多課都必須進行混合式學習,特別浪費時間,而且混合教學模式的課業負擔重。另外調查發現,學生遇到的主要困難還有課程網站操作不方便、網絡費用高而網速太慢,這需要校園網建設的跟進與支持。
本調查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并未區分雨課堂、翻轉課堂、慕課等混合授課模式,也沒有就某一門課程進行一個學期的完整的混合式教學,且沒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驗進行調查。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針對某一教學模式在某門課程中的開展情況及師生的滿意度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