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進一步指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英語課程應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教育部 2018)。
在閱讀教學中因教育背景、生活閱歷、認知方式不同,教師與語篇互動的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也不同。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不重視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缺乏整體性、關聯性和實踐性,一堂閱讀課結束后,學生對于語篇主題意義的探究不深入,主題內涵體會不深刻,情感得不到升華,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思維能力的發展受限制,學科育人價值沒有很好地體現。因此,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如何實現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需要教師對文本進行仔細解讀、感知、構建、推敲,然后整合,有效設計,從而構建文本主題解讀的基本流程,優化閱讀教學。
建構整合理念包括建構和整合兩個過程。建構過程是指建構起與語篇有關的命題;整合過程是指將建構好的命題與讀者已有知識相結合,形成連貫的關于語篇中心內容的心理表征。因此,在主題意義探究活動的設計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建構和完善知識結構,整合閱讀教學內容,深化對閱讀主題的理解和認知,并通過一系列教學設計,推動學生對主題的深度學習,幫助他們建構新概念,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人生閱歷,提升思維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疇或主題語境(教育部 2018)。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因此,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最根本在于對文本的解讀。通過解讀文本,使閱讀教學更加立體。
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如圖1:

圖1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Reading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Part 1 The Dream and the Plan為例,探究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每個閱讀文本都有許多方面的內涵,這就需要教師去挖掘,并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下頁表1是文本探究的框架:

表1:文本探究的框架
What:文本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人生)旅行意義與價值。文本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車旅行。王坤和姐姐王薇中學時就想騎山地車旅行,直至大學畢業,在王薇的堅持下,這個夢想才最終實現。他們將云南西部的瀾滄江,也就是湄公河(Mekong River)作為旅游路線。姐姐王薇性格執著和堅持,對于海拔5 000多米、空氣非常稀薄的高山之旅毅然堅定。夢想(騎車旅行)開啟之時,他們通過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湄公河的河流特點和流向及沿線的風景。
How:文本第一段講述夢想的緣由。按照時間順序,使用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如ever since middle school,two years ago,last year,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now,severalmonthsbeforeourtrip 等表明夢想堅持至今。第二段刻畫了王薇“固執”的性格特點,如文 中 提 到 stubborn,a determined look,make up her mind,通過闡述旅行遇到的困難,如湄公河發源于我國青海省,上游海撥高5000米,空氣稀薄,天氣寒冷,刻畫出王薇的組織能力和堅韌的品格,以及對旅程的渴望和冒險精神。第三段講述湄公河的河流特點和流向,使用 from the altas,at first the river,then it begins,sometimestheriversbecomes,afteritleavesChina,at last enters等生動地描述了湄公河的流向,河流特點。
Why:文章不僅能使讀者了解湄公河的地理概況、途經地形,增長地理知識,還能增強他們的文化意識,激發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更懂得如何作好旅行的準備,如選擇感興趣的旅游目的地,確定旅行路線,查地圖了解沿途的相關信息等。文章的最后挖掘隱含的主題意義,啟發讀者“要堅持夢想,面對困難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并付諸行動”等。
基于以上文本解讀,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學生能夠:
1.獲取梳理文中王坤和王薇沿湄公河騎車旅行的緣由,挖掘夢想實現的前提。
2.初步了解王薇性格的描寫方式,認知人物描寫需要具體事例支撐的規律。
3.概括、提煉、整合湄公河的走向和各流段的特點。
4.正確認識實現夢想需要堅持、執著的態度,并付諸行動,作好計劃。
5.學會根據天氣和地形選擇恰當的旅行裝備,作好旅行準備。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研讀標題、語篇段落結構和特點提取閱讀主線,尋找主題意義,進而整合學習內容,抓住脈絡主線。
教師通過分析段落大意和主題句,找準dream、attitude和preparation三個關鍵詞,進行主題意義的關聯(見下頁表2),即要有夢想、執著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并付諸行動,作好周全的計劃和準備。整個教學設計由主線牽引,為進一步的課堂設計明晰了思路。

表2
針對文章三個段落的邏輯意義,設計以下問題鏈:“Do Wang Wei give up her dream after graduation?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keep a determined attitude during traveling?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make a well-organized plan?”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和內容意義的關聯性。
有了課堂主線的引領,閱讀設計可以有所側重,突出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與能力。
第一段針對夢想(Dream)的緣由設計理解性問題;第二段側重態度(Attitude)設計批判性問題;第三段側重準備(Preparation)在圖書館了解到對湄公河經流段境內和境外水質、流速等方面的變化,設計細節理解題。如下所示:
Activity 1:Read Para.1 Dream
(1)Who are the characters of the passage?
(2)What have they dreamed about since middle school?
(3)When did they get the chance to go?
(4)Which river did they decide to go?
Activity 2:Attitude(見圖 2)

圖2
Activity 3:Preparation for the Mekong River(如表3所示)
有了主題意義和主線的牽引,問題的設計就有了方向性,提問更加具有層次性、遞進性,閱讀任務環節具有流暢性,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其思維品質。
在本課中,教師設計了以下問題鏈(見表4):

表4:指向思維品質的課堂提問
1.課前設計緊扣主題,調動背景知識
為了保持閱讀主題一致性,課前作業的設計要緊扣主題,以思維導圖形式呈現,調動學生已有的與主題相關的經驗,激活其背景知識,推動其對主題意義的思考,從而建構和完善新的概念。
本堂課設計課前作業如下:
(1)思考旅行前應作什么準備(見圖3)。

圖3
(2)補充背景閱讀,激活學生關于湄公河的地理知識,構建與文本相關的信息。
2.巧設導入,初步構建主題意義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文字云圖等導入,幫助學生初步構建主題意義。
本課例中,教師應用文字云圖(見圖4)將文本進行可視化表征,使學生在文字信息、語言信息和視覺信息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文字云圖高度概括并形象化呈現文本的核心內容,顯示文本間的內在關系。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1)Which words attract your attention from the picture most?(2)Could you tell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組織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詞匯線索進行推測、想象,并鼓勵他們從不同的方向思考,提高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準確把握文章主旨。學生帶著問題,根據文字云圖生 成 的 高 頻 詞 Mekong,River,Trip,Bike,Cycle,T raveling,Dream等初步構建這些關鍵詞的邏輯關系,了解沿湄公河騎車旅行。

圖4
3.精設讀后任務,遷移運用主題
閱讀教學設計要保持整體性,讀后設計要緊扣主題意義,緊貼學生生活實際,與他們產生共鳴。讀后任務可以設計課文復述、角色扮演、續寫/仿寫、模仿寫作等,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
本課例設計問題:
Q9: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determined attitude when starting a journey?Why?(有效啟發學生對于旅行態度的認識,調動其探討主題意義的積極性。)
學生回答:I do think it important to have a determined attitude,especially stubborn and cautious,we can stick to our dream and don’t give it up until we succeed.When chasing our dream,we also need to make a full preparation to avoid necessary trouble.
Q10:What items do you think would they carry with them before their trip?(要求學生進行想象,與Part 2 A night in the Mountain相關聯,見圖5,并根據湄公河沿線的天氣變化,選擇恰當的旅行裝備,如 Lancang River:long wool coats,golves,coats,tent;Mekong River:T-shirts,shorts等)。

圖5
為了保持課堂各個環節的流暢性,突出主題意義,在整堂課中,教師巧妙地聚焦主題意義,巧設意義的關聯,創設了以下串聯整堂課的語言:
導入環節:(創設教師作為導游的情境)Do you want to travel down the Mekong,I am the guide,please come with me.
分段閱讀環節:DoWang Weigiveupher dream?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keep a determined attitude during traveling?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make a well-organized plan?
討論環節:What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River?
總結環節:再次利用本堂課三個關鍵詞Dream,Attitude,Preparation完成圖 6內容,將主題可視化,強化主題意義,升華主題內涵。
T&S:Never give up your dream,a determined attitude and well prepar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Journey in the future.

圖6
綜上所述,高效的閱讀教學基于教師對語篇主題意義的解讀和聚焦。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優化教學策略,對語篇主題意義進行研讀、確定、提取、設計、構建和強化,從而發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批評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