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飛
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
指導老師:陳麗虹(廣東省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本課教學材料選自牛津《英語》(廣州版)八年級(上)Unit 6 The Trojan Horse,單元主題語境是文化和歷史。文章體裁為記敘文,以時間為線索講述特洛伊戰爭期間希臘人巧妙地運用“木馬計”贏得戰爭的故事。通過了解古希臘人用計謀贏得戰爭的過程,從中吸取特洛伊人失敗的教訓及對生活的啟示。學生對古希臘戰爭不熟悉。教師應通過創設情景,設計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動幫助學生梳理故事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激發他們思考,促進其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其思維能力。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中等水平的八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對閱讀古代故事很感興趣。對于他們現有的知識儲備與語言水平來說,本篇閱讀材料難度適中。他們在上一堂課已經學習了一些新單詞,如 Greek,ancient,captain 等,基本可以從語篇中梳理和概括出基本信息,理解語篇的意思,但在分析與判斷、推理與論證、評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方面相對薄弱。因此,讓學生深入思考文章內容,深層理解文本,培養其遷移應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維是本堂課最大的挑戰。
在本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1.理解古希臘人如何運用“木馬計”贏得特洛伊戰爭(語言能力);
2.分析特洛伊人戰敗的原因和評價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的行為(思維品質);
3.激發對古代歷史故事的興趣和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采取不同的策略(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
1.教學重點
(1)通過“六要素”理解和掌握整個故事的發展;
(2)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理順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結構。
2.教學難點
能夠分析特洛伊人戰敗的原因,評價“木馬計”和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的行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主題語境方面提出:學生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的理解深度,直接影響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英語課程應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教學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教育部 2018)。“把語境線索運用到高中英語文本解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英語教學十分重要的部分。從語境的角度解讀文本,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培養其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其閱讀能力。”(吳瑕、俞霞君 2014)
因此,在研讀文本時,主要從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進行深入解讀。本篇文本圍繞特洛伊戰爭中“木馬計”展開。在內容上,作者按照時間線索講述特洛伊戰爭期間希臘人巧妙運用“木馬計”贏得戰爭的故事,引發對古希臘人用計謀贏得戰爭及特洛伊人失敗的思考。基于情景語境策略及英語學習活動觀,備課團隊圍繞文本主題,創設五個環環相扣的情景,從語篇的 when,where,who,what,why,how六要素進行設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對事件進行分析與判斷、批判與評價,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Step 1:Preparation
播放一個關于特洛伊戰爭的視頻短片,讓學生猜測這是哪一時期發生的事情。
【設計說明】直入主題,通過特洛伊戰爭視頻直觀呈現當時戰爭的情況,既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知識,又開門見山地引入本堂課的主題The Trojan Horse。
Step 2:Pre-reading
設置情景:現在你通過時光隧道穿越到特洛伊戰爭時期,成為一名古希臘戰士。
【設計說明】創設情景,學生更容易走進文本,理解文本,同時激發閱讀興趣,為后續閱讀作好鋪墊。
情景1:你找到一個用圖片記載特洛伊戰爭的日記。請猜測戰爭的發展過程并在圖片上標序號
【設計說明】此環節旨在通過情景和圖片排序練習,讓學生分析和推測整個故事,考查他們對文本邏輯關系的識別,訓練他們的猜測能力,培養其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其思維品質。
Step 3:While-reading
情景2:你被任命為將軍的謀士,請幫助將軍梳理、總結戰爭的過程。具體見圖1。

圖1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快速瀏覽文本,梳理文本脈絡,歸納段落大意,理解文本的邏輯關系,訓練通過快速閱讀獲取文本大意及段落大意的能力,同時為后續整合細節信息作鋪墊。
情景3:在會議上,你負責幫將軍回答有關特洛伊戰爭的所有問題,并完成關于希臘是如何攻取特洛伊城的表格。
(1)The Greek army disappeared because_____.
A.they were afraid of the Trojans
B.they wanted to play a trick on the Trojans
C.they won the war
(2)The Trojans thought the Greeks were_____.
A.funny B.stupid C.helpful
(3)The Greek soldiers in the wooden horse waited until midnight because______then.
A.they could break the gates
B.all the Trojans would be asleep
C.all the Trojans would leave the city
(4)The Greeks could not capture the city of Troy for ten years because______.
A.they could not get inside the city
B.the Trojans were cleverer than the Greeks
C.they did not build a wooden horse before
(5)For ten years,the Greeks could not capture thecitybyfighting.Inonenight,however,theysucceeded in capturing it through a clever trick.The underlined word it refers to:
A.The city of Troy
B.The city of Greek
C.The huge wooden horse
(6)At the end ofthe story,who won the war at last?
A.Nobody.
B.The Greeks.
C.The Trojans.

Time The Greeks The Trojans Before that night The Trojan captain stood(2)___________ofthe city of Troy.He thought they had won the war.The captain asked the soldiers to(3)__________into the city.That night The Greek army(4)________________in the darkness(夜晚).The Greek army have given up and left(1)_______________outside the city.At midnight All the Trojans(5)____________________and(6)_________________their enemies.The Greek soldiers opened(7)_________________.The Greek army(8)_____________________.But all the Trojans(9)________________.The Trojans(10)_______________in the end.
【設計說明】讓學生細讀文本并思考以上問題,圍繞主線梳理與整合細節信息,同時以表格的形式條理化、結構化信息,從而訓練他們精讀文章的能力。
Step 4:Post-reading
情景4:會議后,古希臘國王讓你繪制特洛伊戰爭的思維導圖,并分析特洛伊戰敗的原因。(在學生展示后,教師和學生一起板書回顧,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通過情景追問學生特洛伊人戰敗的原因,引導他們對文本進行深層次解讀,探究文本中隱含的信息,讓他們讀懂、讀透、讀深,提高其分析總結能力及對文本深層次理解的能力。
情景5:你穿越到2019年,評價“木馬計”及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的行為。
【設計說明】學生以現代人的眼光對特洛伊戰爭及“木馬計”進行批判性思考和評價,從中吸取特洛伊人失敗的教訓,從而為生活提供啟示。
Step 5:Summary&Homework
讓學生根據板書上的思維導圖回顧、總結故事。布置以下作業:根據故事,以小組為單位編一個短劇。
【設計說明】通過作業,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內化課堂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教師在課后進行深入反思,認為本堂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情景語境,情景語境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語篇內容(吳瑕、俞霞君2014)。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他們如同親身經歷故事情節,如本堂課的設計中,創設讓學生穿越到特洛伊戰爭時期,經歷“木馬計”的情景,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教師根據學情,在情景語境中設置活動任務鏈,活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首先通過猜測對圖片進行排序,對故事情節進行預測,在時間上梳理文本的表層信息。然后通過快速瀏覽文章,把握文章及段落大意,對文本信息進行概括整理。接著細讀文本,獲取并整合細節信息。最后基于閱讀后梳理和整合的信息,對特洛伊戰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及對“木馬計”進行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前一個活動為下一個活動作鋪墊,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讓他們順利從輸入到輸出,提高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合理、有效地運用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八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閱讀策略,但并不能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選擇正確的閱讀策略,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在本堂課中,學生對文本進行了三次閱讀,每一次教師均給予相應的閱讀策略指導。第一次閱讀前,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圖片對故事情節進行猜測,提高他們的猜測能力;第二次閱讀前,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定位關鍵信息,抓住事件發生的時間線索,迅速瀏覽文章,歸納段落大意;第三次閱讀前,教師指導學生注重關注細節,培養他們提取細節信息的能力。在每一次閱讀之前都給予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不僅可以降低閱讀任務的難度,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逐漸培養其閱讀技能。
相關鏈接
點評
(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研室教師)
本堂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學目標清晰明確,情景設置巧妙,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層層遞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情景設置
本堂課中,授課教師關注主題語境,從人與社會方面進行分析,巧妙地設計了學生穿越到特洛伊戰爭時期成為一名戰士,并經歷“木馬計”的情景。每一個閱讀任務都與情景緊密相關,環環相扣,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理解了語篇內容,進行了語言輸出。
(二)問題設計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包括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三個層次。相應地,教學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排序、歸納段落大意及表格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與整合,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對特洛伊戰敗原因進行分析屬于應用實踐類活動;對“木馬計”及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的行為進行評價屬于遷移創新類活動。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兼顧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類活動,層層遞進,對學生的思維要求逐步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課堂閱讀效果和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對本堂課肯定的同時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建議在讀后討論環節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觀點和想法。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語篇中隱含的文化信息,聯系生活。這樣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引發其從文本到現實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