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馬打各 沙馬阿牛木
(西昌學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四川省涼山彝文教材編譯室,四川 西昌 615000)
自20世紀80年代漢彝雙語教學在涼山地區實施以來,彝文教材編譯逐步走向全面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快速發展之路,開創了彝語理科教材建設的新紀元。為滿足以彝語為主要教學用語的學生們的理科教學需要,漢彝科技術語的翻譯不斷由簡單、常用向復雜、專業化方向發展。深入探究科技術語的漢彝翻譯方法與翻譯技巧,從而更加科學、規范地翻譯科技術語是當前彝語理科教育的基礎性工程。在彝語理科教材和工具書的編譯過程中,漢彝科技術語的翻譯難度不斷增大,需要分析漢語科技術語源詞的詞義和結構,明確其詞根屬性、詞素組合規律和詞組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本文以數學、地理、生物等領域科技術語的漢彝翻譯實例分析為依據,主要圍繞翻譯過程中對漢語源詞的屬性分析、翻譯為彝語后基本詞匯的構詞能力和合成詞的詞素組合關系以及詞組類術語的固化等方面展開論述,力求歸納、總結出科技術語漢彝翻譯的實用方法。
一項基礎性科技發明出現之后,一般會在該項發明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系列具有相同基本屬性的新事物,這一類新事物被命名時需要考慮其同源性。從語法的角度來講,這一類科技術語中的基礎性術語就成了具有詞根屬性的基本詞匯。它具有詞匯的能產性特征,其他新出現的相關術語就是其派生詞。要準確翻譯這些構建在同一詞根屬性基礎上的相關科技術語詞匯群,首先要翻譯并固化好這個具有詞根屬性的基本詞匯,再考慮其他相關詞匯的翻譯,然后利用基本詞匯的能產性特征,發揮具有詞根屬性的基本詞匯的構詞能力。新翻譯的詞匯要考慮到與基本詞匯的相關度,以便彝語讀者能夠簡單明了地理解與該基本詞匯相關的科技術語含義。

由此可見,在翻譯科技術語詞匯時,若彝語自有詞匯不能準確表達其詞義時可以借助音譯的方法,但如果過多采取完全音譯的方式,彝語的純潔性會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成體系的彝語表達系統受到沖擊,彝語自身的表達功能也會跟著弱化,這也是翻譯工作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例4:翻譯表示物體質量的科技術語“分子”“原子”“中子”“質子”“核子”“粒子”“夸克”等專業詞匯時,應遵循“彝語詞匯中沒有的就音譯借用,彝語詞匯中自有的詞匯,盡量用彝語詞匯意譯”的原則,這樣可以對其他音譯過來的科技術語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


具有詞根屬性的基本詞匯在科技術語中具有基礎性作用,能派生許多相關詞匯,形成一整套具有同一事物屬性的詞匯群,因此準確翻譯具有詞根屬性的科技術語基本詞匯對于構建彝語科技術語體系至關重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新詞術語不斷出現,專業性術語越來越復雜,科技術語也變得繁多,促使產生了大量以合成詞組合方式構建的新術語。為了讓只懂彝語的讀者能夠實時接收現代科技信息,掃除學習科技知識過程中的語言障礙,幫助用彝文學習自然學科知識的學生及時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把各領域的科技術語翻譯為彝語的任務顯得十分重要。合成詞類科技術語的漢彝翻譯中,準確把握合成詞各部分詞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按照彝語表述習慣進行翻譯至關重要。
例5:“細胞”是生物學的核心詞,以其為基本詞匯構成的生物專業術語非常多,在翻譯以“細胞”為基本詞匯構成的合成詞時,需要分析具有詞根屬性的“細胞”與合成詞其他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繼而按照彝語的語法表達習慣進行翻譯。

例6:“正”與“負”在不同學科中所表達的義項隨著中心詞的不同而有差異,在對含有“正”與“負”概念的科技術語進行漢彝翻譯時,應當根據學科特點和中心詞的搭配靈活翻譯。



詞組類科技術語在專業術語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翻譯過程中要在理解詞組各部分詞素之間邏輯關系的基礎上使詞組固化,以便形成固定的專業名詞術語,來區別于短語。另外,在同一篇彝文科技文章中初次出現以縮寫英語字母固定使用的詞組時需要加注釋。
科技術語中有很多由英語大寫字母縮寫的名詞,大部分是各語種通用的詞匯。采用英語字母縮寫是為了方便交流,除了科技術語,生活中一些概念也會用英語大寫字母代替。這些概念中有些是常用的,很好理解,但有些并不常用,在翻譯過程中應當采用加以注釋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可以在英語大寫字母后面加以括號的形式說明,或以注解的形式加腳注或尾注。

綜上所述,科技術語漢彝翻譯中既要準確把握漢語科技術語的構詞法,又要認真思考翻譯成彝語后的構詞法,同時考慮到彝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具有詞根屬性的科技術語基本詞匯的漢彝翻譯要盡可能考慮詞的派生能力,以便利用其更好地翻譯相關詞匯群,這對彝語讀者理解同一類科技術語有很大的幫助。彝語自有詞素相關科技術語的漢彝翻譯盡量采用意譯法,這樣有助于豐富彝語科技術語的詞匯量。由于彝語合成詞詞素間的語法關系主要依靠詞序體現,合成詞類科技術語的漢彝翻譯要推敲各部分詞素之間的語法關系和邏輯關系,用彝語合成詞的表達方式準確翻譯,保證譯文不出現詞序錯誤,不產生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