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梅華
摘? ?要: 文化建設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引擎。航天文化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現實之需,又是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科學化水平的必然之舉。本文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在推進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內涵式發展中,綜合線上線下、社會實踐、生活環境多方面展開系統性的航天文化建設活動,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服務性。
關鍵詞: 航天文化融入? ?高校基層黨組織? ?教育創新
高校基層黨組織是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歷史重任,承擔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在新時期新環境下,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想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務必拿出新的建設方案、建設內容、建設布局。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作為廣西高校中唯一開設航空航天專業的本科院校,切實把航天文化融入基層黨組織文化建設,始終將航天文化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建設的“引線”,使航天精神成為高校大學生價值養成與行為活動的方向標。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混合式”教育有待進一步融合
網絡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要求高校教育必須借助網絡開展教學;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階段,基于“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理念,高校紛紛開展網課教學,但是網絡授課存在師生互動效果不佳、教師未能實時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等問題,印證了課堂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陣地。德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機構成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對大學生德育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課堂陣地與網絡陣地同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文化建設陣地,須融合線上線下文化陣地對大學生進行德育。但在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建設實際過程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未能有效融合,線上線下教育的比例拿捏不到位,沒能巧妙地把握中間的“度”。
(二)“內涵式”發展有待進一步推進
當前,高校面臨新時代帶來的挑戰,要求必須轉變工作理念,實現成功轉型,以應對挑戰。高校想要提高教育質量,完成人才培養的使命,須借助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用黨的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但一些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方法缺乏創新,工作內容缺乏吸引力,無法及時滿足“00后”大學生的心理期待,未能和他們獨特個性實現共同發展,以致黨組織無法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充分發揮引領功能,內涵式發展有待進一步推進。
(三)“大服務”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目標。因此,建設服務型高校基層黨組織,是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服務效能,調動高校師生積極性的重要之舉。服務型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做好服務師生的工作,切實保障好他們的根本利益。一些高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工作與內容往往局限于校內,忽略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未能樹立起服務校內、校外的“大服務”工作理念。
二、航天文化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航天文化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既是時代發展、民族進步的現實需求,又是傳承和弘揚航天文化的有效之舉。
(一)航天文化是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的重要內容
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創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并將其有效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是高校文化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航天文化是特有的文化發展現象,一代代航天人持之以恒、砥礪奮進,書寫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壯麗篇章,孕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是一種兼備黨組織特性與校園文化的特殊文化形式,無時無刻不影響高校廣大師生。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秉承航天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把航天文化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中,通過傳播航天精神文化,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樂于奉獻的航天精神,使航天精神注入每個大學生的靈魂當中,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是航天文化發展的必要之舉
航天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和航天偉大實踐有機結合的產物。不同的時期,賦予航天文化不同的歷史使命,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航天文化與“兩彈一星”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順利返回形成了載人航天精神。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是高校發揮文化傳播功能的有效形式,也是航天文化和高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社會服務等環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實現創新發展的過程。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航天文化作為進步的文化,是實現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催化劑。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的引領作用,將航天文化精神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發展科技、社會服務的整個過程,以精神文化、心理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形式展現出來。
(三)高校基層黨組織是航天文化傳承的有效抓手
航天文化是無數前輩將航天強國理想付諸偉大實踐而形成的一種特有文化類型。見證了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光輝形象,展現了他們不懈追求航天夢敢于直面困難險阻的高昂斗志,詮釋了他們為了中國航天事業前赴后繼、奮斗終生的大無畏精神。但這樣一段自強不息的航天奮戰史卻隨著時代的發展,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從人們的視野中悄悄褪去。為此,必須搭建有效抓手,將航天文化轉化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傳承優秀的航天精神。航天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教育與傳承的重要內容。高校基層黨組織肩負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這一任務與航天文化的內涵高度契合。由此可見,高校基層黨組織是航天文化傳承的重要抓手。
三、航天文化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路徑
(一)線下融入航天知識
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充分借助課堂陣地、研究基地等對大學生傳播航天文化知識,讓學生增強航天文化自信心。其一,將航天強國夢和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建設有機融合。利用課堂陣地,加強對航天強國夢的理論傳播,讓廣大學生了解航天夢的含義與重要性,使航天夢入腦入心。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基層黨組織將航天文化內容有機融入課堂教育中,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最新有關航天的時政新聞、優秀電影作品等融入課堂教育中,或課間播放我國航天事業的視頻;空中乘務專業的形體訓練課,會選取一些具有濃濃航天文化氣息的舞曲《飛天》《問天》及學校原創作品《奔·越》等,再結合教師對航天文化背景的講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強不息、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航天精神。其二,將航天精神內化為廣大學生的文化基因,孕育強有力的行為自覺。將航天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范疇,形成與校園文化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作用,積極探索與研究如何將航天精神內化為校園文化,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助推學生航天精神的養成。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堅持將航天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如2015年推薦的“航天文化進校園‘六個一工程”,以優秀成績榮獲廣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的第一名,航天+校園文化創新方面取得階段性的成就。其三,開展主題教育,理論講壇。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戚發軔、劉永才、龍樂豪、欒恩杰等航天英雄開展主題講座,跟學生面對面交流,講述親身經歷及航天事業60多年來的發展史,培養青年大學生不屈不撓的航天精神與對航天事業的堅定信仰。
(二)線上宣傳航天內容
高校基層黨組織網絡平臺內容建設是陣地建設工作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因此在進行內容設計時,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敢于創新,同時考慮實際情況,有效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發揮網絡等新媒體技術的宣傳與教育功能。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創新性地利用和開發與之相適應的網絡平臺,將航天文化知識有機融入平臺中,實現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無縫對接。一,2013年本校整合設立“桂航大講壇”,借助這一網絡載體結合航天文化知識對大學生進行航天文化教育。2020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學校利用“桂航大講壇”,在4月24日,即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開展“中國航天日? ?藍天是我們永遠的向往”網絡專題講座,讓學生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奮斗創造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二,學校依托豐富的航天文化資源與獨特的智力資源,于2015年成立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中國航天文化研究中心,既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高地”,又是廣大師生網絡交流的“平臺”。如該平臺于2019年開展“弘揚航天精神,感受魅力航天”的微視頻大賽,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爭做具有航天品質的青年。
(三)實踐參觀航天基地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建設過程中,若過于重視理論教育,忽視結合社會實踐,則會導致工作中犯“形式主義”等錯誤,不利于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任務高質高效地完成。因此,高校基礎黨組織不僅要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宣傳黨的思想、政策、方針,還要帶領廣大師生黨員進行社會實踐,參觀紅色文化基地、航天文化基地等,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首先,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每個學期絕大部分課程都設置了實踐課。如針對無人機應用技術、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飛行器動力工程等專業上實踐課時,結合本校航天文化特色,安排這些專業的學生進行無人機的實際操作,或到天宮一號模型等航天文化基地進行實踐參觀,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際過程中。其次,高校各基層黨組織在對廣大師生黨員開展黨日社會實踐活動時,組織到一些典型的航天文化基地進行參觀與學習。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作為廣西唯一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本科專業的高校,黨組織應結合本校航天文化優勢,帶領廣大師生黨員去桂林航天博物館、無人機遙測重點實驗室、航空模擬體驗倉、航天文化研究中心等本校航天文化基地進行參觀學習,讓廣大師生黨員在實踐中感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跳動的脈搏,培養他們甘于奉獻、為國爭光的航天精神。
(四)環境融入航天信息
學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休息的場域,校園環境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價值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校園文化環境的精心設計,以獨特的物質文化形態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其一,對高校黨組織工作環境進行建設。黨組織所在工作環境的辦公設施、擺放物、裝飾品等往往彰顯了黨組織的基層文化。這樣的表層文化體現的文化形態蘊含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在黨組織辦公環境加入航天文化信息。如在辦公室墻壁貼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無形中將航天精神融入大學生的思想之中,實現育人目標。二,對校園文化環境進行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高校應有效地將航天文化人文景觀融入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在校園規劃中充分將航天文化融入其中,如學校的樓房命名為“飛天樓”“巡天樓”“天和苑”等;道路命名為“航天路”“北斗路”等;校園廣場命名為“航天文化廣場”“錢學森廣場”等具有航天特色的名詞。注重校園航天文化景觀的建設,如神舟十號模型展示區、錢學森雕像、集航天事跡及院士寄語的大石刻等。學校宣傳板上展示著航天英雄的事跡,宣傳欄里粘貼著航天文化知識、航天最新時事的圖紙,在學校里處處可見傳媒與藝術設計系的航天特色繪畫。通過這些校園文化的融入,促使航天精神根植廣大師生的生活日常,進一步增加高校基層黨組織文化活動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9(2018.01重印):134.
[2]唐柏林,張淑芳.加強高校基層黨建文化建設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6(35):36-38.
[3]閆緒,劉洋,戴雨汐.航天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6):129-131.
[4]胡勇勝,唐華山.論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紅色文化融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3):59-61.
[5]張園.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路徑——以上海地區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04):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