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暐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如何在全媒體環境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務與管理策略,切實強化高校圖書館工作總體成效,成為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課題之一。本文介紹了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服務帶來的影響,分析了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有效策略,并探討了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以對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全媒體? ?大數據技術? ?服務創新
1.引言
當今社會,全媒體技術發展勢頭迅猛,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當前形勢下,必須宏觀審視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實踐現狀,找準薄弱環節與核心要義,切實推動高校圖書館工作再上新臺階。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2.研究背景
高校圖書館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是為廣大在校師生提供資料查閱、信息檢索、知識面開拓等服務的重要場所,是服務于高等教育教學體系及科研任務的基本要素。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深化應用,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正確面對全媒體環境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促進圖書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實現紙質書刊與數字書刊的無縫對接,成為擺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長期以來,高等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在管理制度建設、服務方式優化、管理效果評價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扎實推進圖書館管理高質量進程提供了基本遵循與方向引導,在高校圖書館管理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現實成就,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與活力。同時,廣大高等院校也在創新圖書館管理模式,優化圖書館管理流程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與探索,效果顯著。盡管如此,受主客觀等多方面要素的影響,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管理中的應用依舊存在諸多短板,與動態的、主動的服務需求不相適應,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3.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服務帶來的影響
3.1高校圖書館在新時代的作用弱化。
高校圖書館主要面向的對象為高校在校生及教職員工,所蘊藏的文獻資源極為豐富,既包括紙質文獻資源,又包括電子化與數字化信息資源。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傳統功能被削弱,越來越多的在校師生開始傾向通過電子化、數字化的手段獲取圖書資源信息,不再僅僅通過在館閱讀的方式獲取信息、借閱書籍。通過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技術的充分應用,高校師生獲得的數據信息資源類型越來越多,對館藏資源的獲取維度與實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1](260-262)。
3.2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內容的改變。
現代大數據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手機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各類新的手機軟件層出不窮,極大程度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在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方面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依托當前全媒體環境,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需要迎合爆炸性數據信息流帶來的結構性變化,使圖書資源數據集群發揮出更大、更直接的優勢與價值。同時,由于爆炸性數據資源對存儲空間有嚴格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還應優化空間,管控因存儲空間拓展而導致的管理成本上漲。
3.3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化。
在全媒體環境的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連續性、快節奏的圖書服務需求,廣大師生在圖書資源獲取效率、針對性、精確性等方面具有較高要求,且相繼陸續出現各類個性化需求[2](115-116)。上述狀況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帶動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實現深刻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只有打造更開放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才能充分確保參考咨詢服務質量,創新完善管理服務模式。
4.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4.1服務設施不夠完善,信息資源整合度不均衡。
基礎服務設施是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基礎與根本,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礎服務設施,才能夠充分滿足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管理的個性化需求。縱觀當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實際,普遍存在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信息資源整合程度不均衡等共性問題,部分高校未能充分認知到大數據時代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強大沖擊,依舊沿襲傳統保守陳舊的圖書館服務管理思維,僵化固化的服務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各項基礎服務設施、信息檢索引擎等實際效能低下。在信息資源方面,則表現為碎片化、孤立化的客觀存在狀態,部分具有極高參考價值的數據文獻資源無法及時錄入信息服務系統。
4.2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綜合素養不足。
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是在大數據時代執行圖書館管理服務制度體系,落實具體管理責任的直接實施者與操作者,綜合素養的高低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效果的好壞密切相關。從從業人員現狀來看,部分管理人員對數字化、電子化、信息化的認知程度不足,無法客觀有效地把握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具體管理方法依舊以傳統方式為主,狹隘地將圖書館管理工作與圖書上架、整理、回收等工作等同對待,存在審核不嚴、紕漏疏忽等問題。加之部分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夠強,致使高校圖書館數據處理分析效率不高[3](201-203)。
4.3數據化安全問題突出,數據收集遭遇“信息孤島”。
大數據技術為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帶來極大便利與實惠的同時,使風險隱患進一步放大。實踐表明,部分高校圖書館管理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對各類潛在的網絡安全隱患估量與防范不足,導致部分不良信息、虛假信息融入圖書館服務系統,影響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實際價值。同時,部分高校圖書館未能構建高效穩定的安全防護系統,遭遇網絡攻擊,導致圖書館數據資源被泄露、破壞或篡改,并誘發系統性的連鎖反應,無形之中導致數據收集遭遇“信息孤島”問題。
5.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有效策略
5.1積極引進先進管理設備與技術,建立健全基礎服務設施。
要根據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積極引進與之匹配的圖書管理先進設備與技術方法,建立健全基礎服務設施,為實現圖書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基礎物質保障。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圖書管理數據化系統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將不同類型的圖書文獻資源進行分類統計整理,分門別類地整合到管理系統之中,提高資源檢索效率。根據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形勢及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實際需求,高度融合具有視聽功能的新媒體資源,強化不同硬件設備之間的兼容性,打造更加優質高效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精準把握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態勢,滿足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師生的資源需求。
5.2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養,迎合大數據發展需求。
要定期組織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其講解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全面客觀把握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建立豐富的圖書館管理專業知識體系,將大數據理念融入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全過程。要注重提升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實操技能,熟練運用大數據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技術手段,提升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信息服務系統、電子信息系統的實際運行效能。要引導圖書館管理人員強化職業道德操守,牢固樹立大數據時代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提高服務全校師生的基本技能[4](225-226)。
5.3構建圖書館管理系統安全屏障,抵御外來入侵。
全媒體環境下的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必須突出對管理系統的安全防范,運用信息加密技術、網絡防火墻技術、身份識別技術等,構建穩定可靠的安全屏障,保護高校師生資源使用信息安全,切斷各類外來攻擊的入侵路徑。對于部分涉及知識產權的圖書館藏資源,應根據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進行加密操作,必要情況下采取二次加密措施,在準確識別與驗證用戶身份的基礎上,方可查閱相關文獻資源。在高校圖書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中,應注重端口防護,增強各個系統端口處的安全防護效果,并建立文獻資源保密機制,探索建立云存儲的管理模式,將高度保密的文獻資源存放至相對獨立的服務器中。
5.4突出數據挖掘,預測和滿足差異化服務。
數據挖掘是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技術的重點應用內容之一。在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中,應充分運用數據挖掘技術,根據高校師生用戶信息檢索與圖書借閱習慣,精準推薦同類別、同內容的文獻資源,充分滿足師生之間的差異化需求。在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階段,高校教師科研任務及學生學習強度均呈上升趨勢,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需求更具連續性與節奏性,只有精準獲取圖書文獻資源,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科研與學習之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的同時,必須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科學保護個人基本信息、文獻借閱信息、檢索痕跡信息等。
5.5堅持主動共享,暢通不同資源數據庫間的網絡互聯互通。
全媒體環境下的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不再以孤立的、單一化的個體存在,而是更具協同性、多元性,對不同資源數據庫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應充分發揮網絡互聯的價值與優勢,利用多信息對接端口,實現不同資源數據庫之間、不同高校之間的互聯互通互享,構建高效穩定的互享機制,實現圖書館藏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在充分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實時推出收費資源,加設在線支付模塊,促進文獻數據資源的上下聯通。在技術與管理雙重層面,強化高校圖書館數據共享管理成效,打造更高效率、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圖書文獻資源數據共享平臺[5](107-109)。
6.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深化發展,以及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技術更新節奏的持續加快,高校圖書館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具備的價值將會越來越重要,表現出更加鮮明的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承擔著保存與傳播人類優秀文化的重要職能,對于促進社會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具有關鍵價值,因此將首先呈現出傳統與未來雙向融合的發展趨勢,高校圖書館的傳統職能與運行模式及數字化、自動化運行模式將實現共存共生,紙質文獻資源與電子文獻資源將實現高度整合,在服務高校知識學習、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逐漸構建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雙軌制服務體制。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專業建設、學科優勢等客觀現狀,在圖書館管理服務創新中凸顯自我個性與特色,充分彰顯與高校自身氣質相吻合的館藏資源特色,滿足廣大師生在差異化、專業化等方面的信息資源需求,通過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與途徑,與移動終端實現高度互聯與無縫銜接,資源檢索、圖書借閱、信息篩查等方面的靈活性將更強,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響應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此外,績效管理機制將納入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之中,通過構建客觀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賦予不同績效考核指標不同權重,全面反映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成效及不足,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質量。
7.結語
受管理模式、技術方法、時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全媒體環境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實踐依舊存在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阻礙圖書館管理工作總體成效的優化提升。因此,有關人員應該從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全媒體環境的發展趨勢與規律,強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深度,創新管理理念與服務模式,強化工作過程控制,切實優化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效能,為推動國家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柏林,郭陳龍.基于大數據挖掘與決策分析體系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2).
[2]李立峰,何華秀.新時期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受到的挑戰及其發展對策[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4).
[3]傅秀芳,錢孫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習平臺建設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7).
[4]吳慧敏,鄧紫棋.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9(21).
[5]郭春霞.基于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數字素養教育的目標及發展路徑[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