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祥
摘要:指出了近幾年,竹裂爪螨危害越來越嚴重,逐漸由次要林業有害生物上升為主要的林業有害生物,已成為危害竹類最為嚴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由于其危害范圍逐步擴大,已造成大量毛竹死亡,成為毛竹林主要災害。2003年在永川區,竹裂爪螨發生只有幾十畝,僅幾年時間就擴散至3萬畝。為此,探究了永川區竹裂瓜螨的發生規律,并由此進行了發生期預測,提出了最佳的防治時期。
關鍵詞:竹裂爪螨;發生規律;竹林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028-02
1 引言
竹裂爪螨嚴重危害以永川為主的渝西地區竹林,并威脅著三峽庫區竹林的生態安全。永川區毛竹林是該螨危害的重災區,其危害面積由2003年的幾十畝,到2005年短短3年的時間就擴散蔓延至3萬余畝。螨害使永川竹產區的竹筍年減產1890 t,竹材年減產近1萬t。
2 螨的生活史
在重慶市永川區竹裂爪螨一年發生14~15代,以受精的雌成螨在落葉、土縫和葉鞘等處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螨恢復活動并到嫩葉上開始危害、產卵,4月上中旬,第一代卵相繼孵化,出現幼螨,若螨。由于竹裂爪螨越冬螨出蟄期不整齊,該螨在4月下旬開始出現世代重疊顯現。11月份雌成螨陸續離開寄主葉片,開始越冬。
2.1 吐絲
竹裂爪螨群集于竹葉背面葉鞘除危害,吐白絲,少結網。即便結網,絲網也零星、破碎、不完整。
2.2 交尾與產卵
雄螨一般比雌螨先發育為成螨,雄螨先找到即將羽化的雌螨,等候在周圍,待雌若螨經最后一次蛻皮后變為成螨,即可與之交尾。雌、雄螨均可多次交尾。雌成螨交尾后1~2 d,即開始產卵。未經交尾的雌成螨也可以產卵,但未受精的卵全部孵化為雄螨。竹裂爪螨以兩性生殖為主,孤雌生殖為輔。其雌雄性比隨時間和地點不同而變化。
2.3 生長與發育
竹裂爪螨的雌、雄個體發育相同,均需經過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五個時期。若螨期和成螨期之前均需經過靜止期,靜止期比前一活動期略短。蛻皮時,從背中央橫向裂開。竹裂爪螨發育歷期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
3 發生規律
通過觀察,了解了該螨的生物學特性;年發生規律;發生與溫度、降水等環境的關系。
在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發現平均發生竹裂爪螨10.4頭/葉。3月下旬,越冬成螨恢開始復活動并到嫩葉上開始危害、產卵,4月上中旬,第一代卵相繼孵化,出現幼螨,若螨。由于竹裂爪螨越冬螨出蟄期不整齊,該螨在4月下旬開始出現世代重疊現象。3月下旬至7月中旬,竹裂爪螨在毛竹葉片上的數量逐漸增多,7月中旬達到最高峰,平均每葉37.3頭。7月下旬至9月上旬,毛竹上面的竹裂爪螨數量減少,并出現數據波動。9月中旬,竹裂爪螨數量達到波峰,平均每葉32.6頭,之后竹裂爪螨數量有逐漸減少。11月竹裂爪螨雌成螨,逐漸離開毛竹葉片,開始越冬,到11月下旬竹裂爪螨雌成螨全部離開毛竹葉片,進入竹林下的枯枝落葉、土縫、樹皮裂縫和葉鞘越冬。11月下旬,竹裂爪螨雄成螨、卵、幼螨、第一若螨和第二若螨全部死亡。毛竹葉片只剩下竹裂爪螨的尸體、大量蛻皮和少量的絲。
3.1 竹裂爪螨發生量與溫度成正相關性
從3月下旬開始到6月下旬,毛竹葉片上的竹裂爪螨隨著溫度的增長而快速增長。3月下旬至4月上旬,竹裂爪螨越冬螨陸續從枯枝落葉、土縫、樹皮裂縫和葉鞘等越冬場所返回毛竹葉片,使毛竹葉片螨量增加,溫度回暖越快,毛竹葉片螨增量越多。4月中旬之后,隨著溫度逐步升高,竹裂爪螨卵、幼螨、若螨的發育歷期逐步縮短,繁殖加快,毛竹葉片上的竹裂爪螨數量迅速增加。10月上旬之后,永川區氣溫逐步降低,竹裂爪螨卵、幼螨、若螨的發育歷期逐步增長,繁殖速度放慢,死亡增多,毛竹葉片上的竹裂爪螨數量迅速減少。11月下旬,平均氣溫低于11 ℃,雌成螨離開毛竹葉片越冬,雄成螨和其它態的竹裂爪螨無法越冬,全部死亡。
3.2 竹裂爪螨的發生量與降水的關系
當旬降水量在50 mL以下,竹裂爪螨發生量隨溫度增加而增加,與降水量關系不大。當旬降水量超過50 mL,毛竹葉片上的竹裂爪螨數量受降水影響而減少。如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2008年7月中旬之后,雨量明顯增多,并出現暴雨和大風天氣,7月中旬至8月中旬林間螨量急劇下降,使竹裂爪螨消長(時間——發生量)呈雙峰狀。其原因主要是雨水對竹裂爪螨沖刷作用,使毛竹葉冠種群數量減少;而且還在葉片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水膜,在水的物理表面張力作用下阻礙了害螨的取食、爬行以及繁殖等行為,使其死亡率增高;降水使氣溫下降,持續低會溫影響竹裂爪螨生長與繁殖。
3.3 竹裂爪螨代數預測
根據竹裂爪螨有效積溫推算,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竹裂爪螨一年最多發生14~15代。如果依據劉懷在四川長寧的研究結果(竹裂爪螨發育起點溫度為12.53 ℃,發育有效積溫為150.25日度),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高于12.53 ℃的有效積溫為2242.13日度,竹裂爪螨發生代數為K1/K=14.92代;如果依據孫緒艮在山東泰山的研究結果(竹裂爪螨發育起點溫度為9.596 ℃,發育有效積溫為204.7305日度),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高于9.596 ℃的有效積溫為2956.09日度,竹裂爪螨發生代數為K1/K=14.44代;兩個結果只相差只有0.48代,誤差為3.3%。所以,永川區國有林場紅旗分場竹裂爪螨一年最多發生14~15代。
3.4 發生期預測
根據觀察,2008年3月下旬,當平均氣溫超過11 ℃,永川區竹裂爪螨越冬成螨恢開始復活動并到嫩葉上開始危害、產卵。如果溫度回升得早,竹裂爪螨發生期提前;如果溫度回升得晚,竹裂爪螨發生期推后。
3.5 竹裂爪螨發生量預測
竹裂爪螨受溫度、降水、天敵、食物等多種因素影響,呈顯高繁殖和高死亡率特點。根據連續3年的觀察經驗,如果3~5月溫度回升快,降水少,毛竹換葉比例小,竹裂爪螨發生嚴重;反之,如果3~5月溫度回慢或遇倒春寒,降水多,毛竹換葉比例高,竹裂爪螨發生較輕。
觀察中還發現,竹裂爪螨數量越多,危害越嚴重,葉片失綠和落葉就越多,次年出新竹數量越少,直徑越小。毛竹發筍高峰期為3~6齡期間,竹葉每2年更換1次,竹裂爪螨危害葉片,對竹葉的光合作用、生長狀況造成直接影響。毛竹生長狀況影響產筍狀況,而筍的大小決定了毛竹的大小,毛竹的大小關系竹材品質和銷售。
3.6 竹裂爪螨最佳防治時期
3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 此時毛竹生長旺盛, 輸送藥液和養分能力強,防治效果好。另外, 3~5月正是新竹上林和生長新葉的關鍵時候,也是竹裂爪螨越冬雌螨開始上竹、活動、產卵和取食危害的關鍵時候,此時防治可有效控制害螨數量,保護竹子和新生葉片,控制竹裂爪螨上竹,將損失控制在還未發生之前。如果拖到9月方開展防治,損失就比較嚴重,甚至無法彌補。
參考文獻:
[1]張飛萍,尤民生.不同林分類型毛竹林節肢動物群落的多樣性與穩定性[J].昆蟲學報,2007,50(1):31~37.
[2]劉巧云.福建毛竹害螨暴發成因與防治管理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02,29(2):12~16.
[3]張飛萍,蔡秋錦,鐘景輝,等.南京裂爪螨生物學及其發生與溫度、降雨的關系[J].福建林學院學報,1999(4).
[4]張艷璇,劉巧云,宋美官,等.南京裂爪螨生活習性及防治研究[J].植物保護,1997(5).
[5]童如行.永安市毛竹葉螨種類調查及防治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1999(4).
[6]張艷璇,劉巧云,林堅貞,等.福建省毛竹葉螨種類危害及分布研究[J].福建農學院學報,1997(3):11~15.
[7]陳少杰.毛竹葉螨治理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7(2).
[8]劉 懷.毛竹竹冠節肢動物群落及竹裂爪螨、竹盲走螨生物學生態學研究[D].重慶:西南農業大學,2001.
[9]張飛萍,蔡秋錦,王輝陽,等.毛竹葉螨及其天敵捕食螨的生態位研究[J].林業科學,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