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對于學生的美育教育日趨受到人們關注。本文主要從當前高中的音樂鑒賞教學入手,淺談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此問題提出的改進策略。希望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促進高中音樂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音樂鑒賞;教學方法;鑒賞力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6-0131-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音樂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改標準指出:“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如果學生缺乏最基本的感受音樂美的鑒賞能力,就談不上產生情感共鳴,更不用說陶冶情操了。所以,在音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音樂鑒賞并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開展高中音樂教學的意義
高中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最關鍵的階段,它上承初中,下啟大學。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這階段的教育將對學生以后的人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教學中,不僅要夯實與高考息息相關的專業課基礎,對于一些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科目也要適當開設,比如音樂鑒賞課。要通過不斷變革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開設音樂鑒賞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為在這一階段,學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精神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如果一味地灌輸專業課理論知識,很容易適得其反。而適當開設音樂鑒賞課,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焦慮狀態,可以使學生釋放壓力,也更有利于專業課的學習。并且,開設音樂鑒賞課可以使單一的課程體系更加豐富,這也更好地滿足了新課改的要求,促進教育快速向前發展[1]。
二、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當前高中教學現狀來看,學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普遍忽視了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性。而且就整個音樂教學體系來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對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音樂鑒賞教學的理論基礎薄弱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發展。在高中的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教師專業能力的好壞,將決定著高中音樂教學能否長遠發展。但目前大多數音樂教師都普遍不夠重視音樂鑒賞,對發展目標、教學計劃等都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所以這也是造成當前高中音樂鑒賞停滯不前的關鍵原因。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只以書本作為主要講解內容,這樣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高中生正是思想逐步成熟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其對音樂欣賞和認知都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此階段開始音樂鑒賞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當前學生普遍都不懂音樂鑒賞,對音樂鑒賞學習也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因此限制了自身音樂鑒賞力的提升。
三、有效改進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從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
要想有效提升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貼合當代高中生的生活。利用充滿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學習的積極性。當代高中生普遍對音樂鑒賞缺乏一定的認識,所以通常都是將其束之高閣。因此,為了更好地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有效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就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打破日常生活與音樂鑒賞之間的隔閡,將音樂鑒賞變得更加生活化、日?;?。所以要通過教學情景演示、模擬教學等方法,將音樂鑒賞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重視程度,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與實踐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這些理論都向我們闡述了生活同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才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因此,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音樂鑒賞教育當中,對快速提升教學效率和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指導意義。另外,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獨立進行思考。通過不斷實踐探究,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更好地實現當代教學發展目標。
(二)給音樂鑒賞教學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高中開設音樂鑒賞課主要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使學生具有對“美”的欣賞力與鑒別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化內涵的灌輸,利用多種創新模式,使音樂鑒賞教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音樂體系,讓學生可以真正融入音樂鑒賞中去,真正發揮出音樂鑒賞的文化宣傳與教育作用。而且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注入文化內涵也更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具主動性與能動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學習的音樂作品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與理解。所以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要不斷地將音樂作品同多樣文化結合起來,讓音樂作品更具生命力,更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多維度、多層次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的音樂課堂,使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形成自身的音樂體系,提升音樂鑒賞能力。例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終曲合唱《歡樂頌》這首音樂,其以非常宏偉的構思、氣壯山河的力量,頌揚了自由、平等、博愛的主題和歡樂、神圣的理想世界。它是一部非常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領唱、合唱、重唱。通過多次的主題變奏來渲染作品的深刻思想與文化內涵,頌揚了和平、有愛的世界。在鑒賞這首音樂作品時,可以首先引入貝多芬的其他兩首音樂作品,《命運交響曲》和《獻給愛麗絲》。通過這兩首音樂作品來引入貝多芬的《歡樂頌》,還可以適當介紹貝多芬的生平,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貝多芬的音樂創作風格與思想,領略其創作背后的思想力量。在欣賞《歡樂頌》時,要給學生講述貝多芬在創作這首音樂時的個人經歷。它是在貝多芬1824年耳聾時期所創作的,這是在他精神和物質極度困苦時期創作的不朽佳作,充分體現了他“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所以,要將其背后的文化充分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理解這首音樂作品,懂得貝多芬通過這首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
(三)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
要想更好地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在舒適、自由的學習氛圍下吸收音樂鑒賞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力,形成一定的音樂體系。所謂的開放式學習氛圍,是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普遍集中在一個固定的教室或場所,由教師負責傳授知識,學生被動記憶。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限制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培養開放性思維,教學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開放式學習是給學生營造一個非常靈活、舒適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思維想象,教師只是從旁輔助引導。通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自主接受、學習音樂鑒賞相關知識,從而提升音樂鑒賞知識獲取的靈活度。這種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與能動性,不斷探索知識的過程相比于傳統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率也會有顯著提升。同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強制灌輸知識,學生被動記憶相比較,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讓學生在一個充分自由的氛圍下通過不斷的探索養成音樂思維。在開放式學習氛圍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自主探究感興趣的未知領域。通過互相討論研究或者查詢資料等方式,達成教學目標。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和音樂鑒賞力都得到有效鍛煉,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
(四)提升網絡多媒體等互聯網教學的比重
當今時代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一個時代,互聯網等高科技產物的普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當代高中生,大多都喜歡使用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等平臺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在高中開展音樂鑒賞教學就要有針對性地結合當代年輕人的喜好與觀念,利用他們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授。所以,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要多增加互聯網教學的比重,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激發學生音樂鑒賞學習的興趣,達成新課改的理念要求。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大多音樂鑒賞知識都非常抽象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如果單單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并接受音樂鑒賞知識,并且在日后的實踐運用中也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不斷融入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可以使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更生動、形象,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運用。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科技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會變得更好。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涌現出了很多新型教學模式,例如翻轉課堂、微課等。這些創新的教學模式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已經被證明更符合當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更易被廣大學生所認可。因此,在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方法,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單調的知識生動、立體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從側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從而更好地促進音樂鑒賞教學的發展[3]。
四、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提高對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視程度。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將學生真正帶入到音樂鑒賞的世界中來,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促進音樂鑒賞教學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游.高中音樂有效教學方法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9,(11):79.
[2]鄧永聰.高中民族音樂鑒賞的教學方法探究[J].音樂天地,2019,(01):13-15.
[3]姜靜靜.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的初探[J].北方音樂,2018,38(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