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菊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完成教學根本任務,增強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要培養大學生終身運動的習慣,高校體育教師應率先在教學中履行終身教育理念。實踐證明,有好的體育教師,才有好的體育教學。高校體育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幫助學生向體育學習的生活化、終身化方向發展,培養他們的體育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動機,鑄造創新人格。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
前言
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設置適合高校教育特點的體育課程,使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根據對同一專業或同類專業的專業特點和所需身體素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之具有明確的專業針對性,進而在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層面上,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并能更好適應未來工作的身體及心理需求,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助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崗位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質量。新時期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結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高校公共體育是整個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各類專業人才奠定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階段。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現狀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如此大形勢背景下,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研究己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
1、教師因素。高校體育教師進修或者繼續深造再學習的機會較少,缺乏相互交流的機會,知識體系陳舊、觀念保守,一直受應試教育模式、傳統技能教學的影響,不能積極創新,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致使很多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科研及教育理論水平偏低,缺乏體育理論知識。因此,體育教師應努力提高教學專業和教育理論水平,以各種方式持續不斷地學習、研究和提高,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優化師資隊伍,以博學多能面對學生,以便更好地適應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需要。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素質、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和組織能力,從健康育人的角度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態度行為、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出發,逐步形成一支具有高度職業責任感、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師資隊伍。
2、教學場地因素。高校的體育場館相關方面的建設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于體育教育教學和學生鍛煉的需要。但是基于最近幾年高校學生招生規模的不斷壯大,然而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并未能達到及時的跟上。而且隨著今后的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體育場地及器材不足的現狀將這種制約作用日益凸現。如學校的單、雙杠等基本體育教學器械,基本上都安裝在室外田徑場的四周或者其他的露天場地,因而經常受到到日曬、雨淋的影響,再加這次器材用了很久,因此在這些器械上體育課,進行體育鍛煉將嚴重的威肋到教師和學生的人身安全。質量優良的器械在價格上相對較高,而價格低的體育器械壽命較短,質量也不太好,有些甚至安裝使用不到一個學期便己損壞。提高體育場地的條件以及器材的齊全度,這需要做出專業性規范性建設,同時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園現有的條件,修舊利廢,能夠讓學生有場地鍛煉、有器材可以使用。
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1、課程設置改革。課程大綱和計劃制訂的評估方面:首先是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其次應更加強調和注重是否了解所授課程在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了解本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相互關系;是否明確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與要求,是否較為全面的涵蓋和突出本課程的重點、難點。課程計劃制訂的工作程序是否規范,是否進行了廣泛認真的討論,落實了課程計劃責任人,教師隊伍是否廣泛了解教學計劃的制訂原則、依據和目標;課時、學分、開課學期等基本數據校對是否準確無誤,各類統計數據是否準確完備,課時及學分比例的分配是否合理等。
2、完善考核體系??己耸墙虒W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更新,和課程設置的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極為復雜的漫長實踐過程。高校體育教學,應該要以擴大理論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以能夠滿足大學生的各種不同的,愿望以及需求為最終目標,并且,也能成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改善自身健康狀況的有利調節器。體育教學內容應該注重多樣化,但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學來說,因為國情的不同,對于國外高校的教學模式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合理適當的借鑒,使之能夠運用到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體育教學領域,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朝著健康方向穩定發展。
3、體育教師專業化。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啟動的今天,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為廣大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舞臺。多授課多得,學生多多得的課時計酬方式的變化;授課時間及方式的變化;選課不均帶來的變化;既考學生又考教師的考試方式的變化;課程教材跟不上的變化;教學工作不僅僅是授課的工作內涵的變化以及參與德育工作的變化等,這一系列的變化對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業務能力以及對現代教學規律的掌握以及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扮演成為一個學習者,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以及科研型學者等角色,目前高校體育教師很難應付學分制帶來的體育教學的變化,也很難扮演好上述的角色,這就要求我們加快體育教師專業的建設,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高校體育教師隊伍。
4、合理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在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社會學生以及學校;增強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自我想要參與的想法;適當的加入一些娛樂性比較強的體育項目;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有關體育方面的一些專業知識的教育;做對學生來說要具有吸引力的體育項目,以便能夠讓學生能夠十分主動的進行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論大學體育教育的危機與改革[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
[2]陳雅芳.追趕國際趨勢改革高校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