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棟捷
摘要:指出了近代中國經歷了重大的歷史變遷,近代園林風格不可避免地體現了承上啟下的時代特征,對近代中國園林風格中西方元素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理解當前園林風格的進一步發展。采用文獻研究和比較分析方法,探討了近代中國園林風格特征,挖掘了其中西方元素對近代中國園林風格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近代;西方文化;園林風格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064-02
1 引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衍生出了園林文化藝術,一方面傳承了社會文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需求,是一項綜合性藝術。中國傳統園林從商周時期形成,在隋唐時期逐漸興盛,在明清時期風格成熟,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古典園林形成了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主要代表的皇家園林,以寄暢園、留園、拙政園為代表的私家園林和以寒山寺、西園為典型的寺觀園林3種主要園林形式,園林布局隔而不塞、空間處理虛實結合、建筑營構玲瓏空透。我國古代園林的一個主要美學思想就是“源于和高于自然”,其產生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意識形態有著緊密聯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學觀念在生活環境創造上的體現[1]。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園林受到極大的沖擊,風格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中國近代史各種新思潮、新文化不斷孕育,伴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與中國傳統文化碰撞融合,近代中國的園林風格也因此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2 近代中國園林類型
有學者將中國近代園林的演化歷程和類型劃分成:從19世紀中葉至1880年,由于沿海城市出現大量租界,這一時期主要以租界公園的辟設為主;1880年至20世紀初,一部分吸收了西方園林風格的私人園林逐步向大眾開放;1910~1930年,則是以傳統園林進一步開放以及民國政府主導推動公園建設為主[2]。這三步大致反映了從西方文化強勢入侵、傳統文化缺位,到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交織融合的過程。隨著這一過程的推進,這3種類型的園林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2.1 租界公園
1840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西方人在中國各開放口岸建立租界,同時也將他們的價值觀、審美觀、管理方式等都帶入租界,建造了具有一定公共性質的租界園林。租界公園純粹是為在華外國人服務的,所以那一時間段中國租界園林體現更多的是一種不平等印記,是西方列強對中國殖民侵略的體現。
2.2 私家園林
私家園林又可分為“營業性私園”和由私人捐助或集資修建的免費開放的公園。清光緒八年(1882年),一些商人引入西方概念,最先集資建造了兼具公園、游樂場、餐飲等多種功能的申園。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以張園、徐園、愚園為代表,私家園林進入發展高峰時期。這些私家園林面向大眾開放,以盈利為目的,建筑風格多為中西結合。
2.3 公園
公園的概念就是不分階級、民族和種族,任何一個公民都能夠享有的公共園林。在民國時期就開始積極倡導建設園林,將廟、寺院、宮苑作為游覽地向公眾開放。同時在此時間段也有很多公園興建,而這時的風格還主要是傳統的形式,只不過在其中點綴一些西方元素,如雕塑、草坪、花壇等。另外還有相應的公共設施,如教育、運動、健身等方面 。
3 西方元素對近代中國園林的影響
從近代中國園林發展進程及特征來看,西方元素毫無疑問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具體來說,西方元素對近代中國園林風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全新的園林布局、建筑形態和樣式
中國古典園林從布局視角來看,有著比較曲折的道路、深邃的空間、深遠的意境,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園林基本上的布局都是自然式。近代以來,因為引入了西方園林建筑手段,而使得傳統的布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通過長期的實踐,其園林形式多種多樣,而其主要形式和類型就是規則式布局。在近代中國園林中,有很多都是規則市的園林布局建設,同時也結合了自然式,進而使得規則式布局得到充分吸收融合。
建筑材料方面,近代中國園林建造中加入了新的建筑材料有鋼筋混凝土、玻璃、鑄鐵、水泥等。建筑的轉變使得園林的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建筑因為運用了混凝土鋼筋結構厚重感更強。通過運用玻璃窗使整體上顯得更加明亮絢麗。而水泥欄桿描繪成灰白色,也能夠讓人感受到輕松溫暖[3]。
園林建筑的局部樣式方面,也受西方元素影響頗多。中國古典園林基于屋頂樣式來看,主要包括卷棚、硬山、懸山、歇山等等,但是灰頂建筑較為少見。灰頂建筑在民國時期在園林設計中較常出現。基于心理意向來看,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武人象征。就拱券技術來看,我國長期以來的園林設計都是木架結構,因此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4]。
3.2 開放的服務對象以及多樣化的使用功能
民國時期有很多公園興建,使得社會民眾有了更多的休息場所,改變了只有鄉村修建的園林和寺院園林供民眾游賞這一局面。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社會民眾民族意識得以快速發展,很多租界修建的公園只能向國人開放,同時也陸續改造了諸多皇家園林也向外界開放,使得社會民眾能夠更近距離地觀摩皇家園林建造的技藝 。
民國時期的園林就功能視角來看,已然成為社會民眾活動的主要地點。而公園也是西方外來思潮宣揚的主要場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園林也為愛國運動、演說、游行、集會等運動提供了場所。在民國中后期陸續涌現了更加前沿的園林類型,而這些并沒有在早先的中國園林史上出現,一方面對城市公園進行了廣泛建造,同時也不斷出現了森林公園、國家公園、植物園、紀念園等各種特定功能的園林。
4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近代中國園林的影響
4.1 空間創造方面
中國園林設計,在設計中國園林過程中,關鍵和重點就是如何實踐創造空間。首先應當對設計課空間有全面考慮,通過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在設計和創造園林空間后,還應當以框景、風景等方式有效融合現代園林設計和景觀設計,使得園林能夠呈現出良好的造景效果。當前我國很多建筑在創造和設計空間時都有了全新的認識,能夠有效地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通過溜景和框景設計簡單的墻面,能夠很好地體現園林的意境美。
4.2 傳統文化色彩方面
通常情況下,運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目的是為讓設計效果能體現出創新感。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顏色包括了白色、綠色和紅色。在應用這些色彩元素過程中,應當先處理材料,把握主調色彩,進而使得設計的園林風格能夠和城市化發展有著一致性。通過分析不同元素,在景觀設計階段逐步地融入藝術和文字,進行相應布局和改造后重建。對于一些開放和大型的建筑來說,可以在裝飾和地面方面有效結合木色和灰色,通過合理的紋理劃分,使得傳統色彩元素的優勢得以全面發揮。在設計布局過程中,可以運用白色裝點墻面,繼而構建出寧靜和諧的效果。
4.3 傳統文化符號方面
近代中國園林風格在引入傳統元素時,首先有一定的文化積淀。傳統文化符號較多比如說青龍、朱雀、祥云等等。園林風格在引入傳統元素過程中,首先應當進行簡化和出項的處理,使基礎設計要求得以滿足。而傳統符號還包括了漢字,其作用也至關重要。現今在近代園林風格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基本上都是鐫刻形式,在石壁或磚墻上鐫刻漢字。
4.4 傳統文化圖案方面
傳統文化圖案有著較多的類型。以圖案設計為案例來說,在規劃過程中,第一點應當充分運用現有紋理,同時輔助以完善和優化。不同的傳統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產生了很大變化。鑒于此,現代園林設計者應當有效審核不同的圖案,同時展開由內向外的處理和擴散,進而使得本質上的對應展現出來。在選用傳統文化圖案進行園林設計過程中,應當對民族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應當充分考慮通過運用傳統文化圖案所構建起來的思想氛圍和內涵。另外,當前現代園林中有著諸多的院落,相應的就對傳統圖案設計提出較高要求,要在考慮空間環境的前提下,充分顯現出奇內斂和含蓄的特點。
5 結語
縱觀中國近代園林,園林風格的演變是社會生活變化的寫照。這一時期,中國園林經歷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在吸收了西方元素之后,產生了諸多新特征,有些特征在當前的園林風格中依然得以保存。可以說,中國近代園林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節點,對中國近代園林中西方元素的探究,對理解當今園林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近代以來逐步形成的“中西合璧”的園林風格特征也為世界園林建造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徐大陸.江蘇近代園林,幾多中國之最[J].中國園林,2008,24(3):39~43.
[2]李德英.城市公共空間與社會生活:以近代城市公園為例[J]. 城市史研究,2000(2).
[3]居閱時.晚清民國園林建筑裝飾風格的變遷與特征[J].中國園林,2009(3):56~58.
[4]林大岵,李雯雯.磚石拱券在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發展與應用探析[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