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文 胡月 田立超

摘要:為明確園林行道樹介殼蟲的有效防控藥劑,篩選了3種農藥對介殼蟲進行了防控實驗。結果表明:3種藥劑均對介殼蟲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15 d調查可發現介殼蟲均已死亡,防效達100%,但其中毒死蜱為中高毒農藥,礦物油用量較大,為此,推薦噻嗪酮為介殼蟲防治的最佳藥劑,并可適當混用毒死蜱、礦物油等,以增強防效。
關鍵詞:介殼蟲;農藥;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089-02
1 引言
園林行道樹具有補充氧氣、凈化空氣、美化城市、減少噪音等功能,是直觀反映城市風貌的重要景物。調查發現重慶市主要行道樹香樟、天竺桂、黃葛樹等植物枝葉介殼蟲危害較重,并誘發煤污病,部分地區發生率達100%,嚴重時可見葉片布滿黑色煤層,造成樹勢衰弱,影響城市景觀。介殼蟲主要以成若蟲群集于植物葉片和枝條上,吸取植物的汁液,被害植物往往出現葉片泛黃、提早落葉等現象。介殼蟲能分泌臘質物覆蓋蟲體,形成各種介殼,且隨著蟲齡的增大,介殼增厚,農藥使用難以到達蟲體,造成防治困難。該蟲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有活動能力外,其他蟲態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動,終身在一處取食[1]。針對介殼蟲發生嚴重,藥劑難以穿透介殼直達蟲體而導致防治困難,園林一線存在盲目用藥等現象,本文對介殼蟲的有效防控藥劑進行了篩選,以期為園林行道樹病蟲害科學防控提供指導。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藥劑
供試藥劑:95%礦物油乳油(山東東泰農化有限公司);45%毒死蜱乳油(江蘇蘇州佳輝化工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山東省濟南科海有限公司)。
供試蟲源:天竺桂介殼蟲。
2.2 試驗方法
根據農藥標簽95%礦物油乳油用量為1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用量為15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用量為1000倍液。采用莖葉噴霧法,將配好的藥液均勻噴灑在天竺桂葉片上。施藥前每個處理選取東南西北4個方位統計蟲口基數,并做好標記,施藥后15 d采樣進行顯微鏡觀察,記錄活蟲數和總蟲數。整個試驗期間僅施藥一次。
介殼蟲死亡蟲數統計方法:因介殼蟲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動,難以判斷死亡情況,經對比觀察確定介殼透明內部蟲體飽滿或色彩淡綠色視為活蟲,蟲體干癟或色彩黃色視為死蟲。
2.3 數據處理
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各處理的防效,按下述公式計算:
防效(%)=(藥前活蟲數-藥后活蟲數)/藥前活蟲數·100(1)
3 試驗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95%礦物油乳油1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和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均對天竺桂介殼蟲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15 d調查發現,對照處理介殼蟲多為透明狀,挑開介殼可見內部有飽滿蟲體,少量為干癟介殼。而藥劑處理組介殼明顯發黃、干癟,部分只剩空殼,非空殼內部幼蟲均為黃色死亡蟲體。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藥劑處理防效均為100%,說明礦物油、毒死蜱和噻嗪酮三種藥劑對介殼蟲防效沒有顯著差異,均可用于園林行道樹介殼蟲防治,但藥劑用量和化學性質不同,使用時應綜合分析,選用合適藥劑進行科學防控。
4 藥劑分析
4.1 礦物油
礦物油是一類觸殺性殺蟲劑,具有防治譜廣,藥效持久,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其能夠溶解昆蟲體表臘質層,封閉昆蟲氣孔,達到控制昆蟲危害的作用[2]。礦物油具有低毒、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友好的特點,可單獨使用也可作為增效劑與農藥混用[3],可防治螨類、蚜蟲、介殼蟲等多種蟲害和白粉病等病害。因其作用機理為在蟲體或病菌表明形成油膜,使病蟲害窒息而死[4],使用時往往用量較大,成本較高。
4.2 毒死蜱
毒死蜱屬有機磷化學農藥,作用機理為抑制昆蟲膽堿酯酶,造成神經生理功能紊亂,正常的神經傳導受阻,害蟲死亡[5]。其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殺蟲譜廣,可防治蚜蟲、介殼蟲、葉螨、鱗翅目幼蟲等百余種害蟲[6]。但毒死蜱毒性較高,能抑制人體膽堿酯酶活性,且具有發育性神經毒性及潛在的遺傳毒性[7],在我國屬限制使用農藥,禁止用于蔬菜生產。
4.3 噻嗪酮
噻嗪酮又稱撲虱靈,屬昆蟲生長調節劑類低毒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昆蟲幾丁質的合成和干擾新陳代謝,致使若蟲蛻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緩慢死亡[8]。噻嗪酮具高選擇性,對同翅目的飛虱、葉蟬、粉虱及介殼蟲等害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藥效期長達25 d以上[9],對害蟲的天敵較安全,綜合效應好。
5 結論
礦物油、毒死蜱和噻嗪酮均對天竺桂介殼蟲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適宜濃度下15 d防效均達到100%,是園林行道樹介殼蟲防治的有效藥劑。其中,礦物油雖為低毒農藥,但因其作用機理為形成油膜使病蟲害窒息而死,需較低濃高才能發揮作用,使用時用量較大,成本較高;毒死蜱較低濃度即可達到理想防治效果,但未中等毒農藥,且制劑刺激性氣味大,行道樹使用容易對工人和城市居民健康造成影響;噻嗪酮為低毒農藥,制劑無刺激性氣味,且較低濃度即可有效防治介殼蟲,是行道樹介殼蟲防治的理想藥劑,建議園林管護單位在病蟲害防控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提升管護水平。
參考文獻:
[1]田榮潤, 蔡凌云, 潘 娜, 等. 園林蚧殼蟲的發生與防治[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10): 164, 170.
[2]周 蔚, 王雪娟, 劉紹仁. 國外礦物油農藥管理概況[J].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09(5): 24~27.
[3]Moustafa Omayma K,于勤恩. 礦物油對某些殺蟲劑防治薊馬和棉葉夜蛾的增效作用[J].植物醫生, 1987(1).
[4]劉 雅. 90.4%石蠟油乳油防治棉花主要害蟲田間藥效試驗[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5]鄭 光, 周志俊. 毒死蜱的毒理學研究進展[J]. 中國公共衛生, 2002,18(4): 496~498.
[6]鄭聞天, 孫海霞. 毒死蜱安全使用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 2018(1): 98.
[7]秦鈺慧, 王以燕.美國關于毒死蜱的最新決定[J]. 世界農藥, 2000(8).
[8]高泰東, 尹祝生. 噻嗪酮應用技術研究[J]. 農藥, 1992,31(4): 47~48.
[9]徐南昌, 郎國良, 姜麗英.噻嗪酮防治柑桔黑刺粉虱試驗[J]. 農藥, 1995(6):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