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勤


摘要:指出了近幾年來,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生態破壞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加強了對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眾多的經驗教訓警示著人們,經濟的飛速發展絕不能以生態環境的犧牲為代價。森林是地球的“肺”,在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中,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管理就是重要手段之一。結合多年林業工作經驗,從凌云縣實際林情出發,深入分析了凌云縣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給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凌云縣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110-02
1 引言
在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工作中,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強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管理,對提高森林資源的管理水平,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凌云縣古稱泗城,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云縣是比較典型的山地地形,山高谷深。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3.32%;平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28%。凌云縣森林資源豐富,因此如何對凌云縣森林資源實現分類經營管理,有效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成為當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2 凌云縣森林資源現狀
2012~2018年以來,凌云縣森林面積穩中有升,基于凌云縣2018年度森林資源數據更新成果統計分析,凌云縣林地面積為171592.71 hm2,其中喬木林106625.92 hm2,竹林645.09 hm2,灌木林地49810.07 hm2,未成林造林地8568.99 hm2,無立木林地5218.08 hm2,其他林地724.56 hm2。森林面積157074.01 hm2,森林覆蓋率76.79%。在森林類別組成中,公益林面積為83830.79 hm2,商品林面積87761.92 hm2。在林地保護等級組成中,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林地面積分別為6401.48 hm2、67620.06 hm2、14147.55 hm2、83423.63 hm2。詳見圖1、圖2。
3 凌云縣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的現狀
3.1 落實天然林保護工程
凌云縣有天然林資源89167.11 hm2,占林地面積的51.96%,其中天然公益林68010.93 hm2,天然商品林21156.18 hm2。凌云縣根據本縣的實際林情,加強對天然林資源的管護,嚴格限制天然林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本著應保盡保的原則,落實天然林保護制度。對于天然商品林,林業局采取與林農簽署天然商品林停伐協議的措施,加強對天然商品林部分的保護,但由于涉及到林農的切身利益,只有不到6000 hm2的天然商品林簽署了停伐協議,天然商品林保護還需要有更長遠的的對策,更多的政策扶持[1~3]。
3.2 油茶產業發展迅速
為實現脫貧摘帽,凌云縣積極響應《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桂政發〔2018〕52號)的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舉措,將發展油茶產業與推進精準扶貧相結合,采取“統一規劃、統一購苗、分戶栽植、分戶管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低產林改造與優質品種植相結合”等模式,油茶產業正加速成為凌云的優勢主導產業和精準扶貧重要產業,至2019年,油茶已發展至12801.43 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7.71%,全縣產油茶生果62000 t,干籽15000 t,年產毛油3840 t,產值3.4億元。
3.3 茶葉產業帶動脫貧
近年來,凌云縣圍繞“茶業強縣”發展思路,通過技術培訓、資金扶持、茶旅融合、茶葉低產改造等方式,大力培植壯大茶葉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據統計,至2019年,凌云縣種植茶葉5424.66 hm2,產干茶5500 t,產值近5億元。全縣近5萬人從事茶葉產業,占全縣人口的1/4,已有1.5萬貧困人口通過茶產業實現脫貧。
3.4 石漠化治理效果顯著
凌云縣石漠化土地及潛在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23.2%,土地石漠化較為嚴重。凌云縣按照“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的原則,在石山地區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公益林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把石漠治理與農業產業調整、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種果樹綠山頭、把牛羊牽下山、用沼氣保植被以及修水利供灌溉等措施,積極開展石漠化治理的探索與實踐,根據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2016年)顯示,凌云縣石漠化土地面積28133.31 hm2,較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2011年)減少了21.3%,石漠化治理效果顯著。
4 凌云縣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的措施建議
4.1 加強對天然林資源的管理
凌云縣天然林資源豐富,而天然林資源往往都分布在生態敏感或脆弱的地區,一旦這些森林資源遭受破壞,將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在邏樓鎮、泗城鎮和加尤鎮等天然林資源分布較多的鄉鎮,必須要加強對天然林資源的管護,落實好天然林商品林停伐補償制度。加大對天然林管護的宣傳,排除一切安全隱患。只有將天然林管護好,才能發揮凌云縣森林資源生態屏障的重要功能,為維持生態平衡與穩定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4.2 在商品林地區積極推動林業扶貧,營造八角、油茶、茶葉等經濟林
森林除了具有生態效益外,還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可以為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為精準扶貧助力。因此,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引導當地農民種植一些鄉土經濟樹種,例如八角、油茶、茶葉等,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形成一定的林業產業,且政府部門還可以為林產品的銷路提供政策支持,發揮林業在精準扶貧中的產業優勢。凌云縣是一個山區縣,森林資源豐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打造林業產業,既可以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還有效地利用了林地資源,提高林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占據的比重。
4.3 繼續對主要干線、生態走廊等重點區域進行造林綠化
加大對主要干線及生態走廊等重點區域的造林綠化工作,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主要干線及生態走廊的綠化工作不僅是政府的景觀工程,更是林業建設中的重要工作。通過營造林帶或片狀森林,可以阻礙噪音的傳播,減少空氣中的粉塵等污染物,還可以為城市增添一抹綠意,起到愉悅人們心情的重要作用,不僅發揮了森林的生態效益,也發揮了森林的社會效益[4~6]。
4.4 規范林地經營使用程序
在凌云縣商品林的經營使用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制度,按照相關的流程和規定進行操作。為了提升凌云縣林業經營管理水平,一定要將各項制度落到實處,提高林農的法律意識,嚴禁私自占用林地建房、養殖等,或者不辦理采伐證私自采伐林木。在林地和林木的管理使用中,要發揮“林地一張圖”的優勢,實現以圖管地,且相關技術人員要及時對“林地一張圖”數據庫進行更新,保證數據庫的準確性。在林地的經營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結合遙感技術、無人機技術等,實現商品林資源的精準管理。
4.5 加強對自治區級泗水河自然保護區林地的管護
凌云縣I級保護林地主要分布在泗水河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但保護區內林地均為集體所有,林地管理難度大。對于保護區內林地的管理,必須加大執法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社區共管體系,同時運用先進的遙感監測體系,進一步加強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的管護工作。
4.6 推廣石漠化地區油茶的種植
在石漠化地區推廣油茶產業的發展,通過種植優質品種、抓示范、提產量、優質量、樹品牌等措施,穩步推進凌云縣石山油茶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展全縣油茶產業的發展空間,為做大做強做優全縣油茶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在泗城、下甲一帶石山區完成油茶造林2300畝。未來3年內將實現全縣石山種植油茶3萬畝的目標,力爭在全縣打造6~8個示范點,帶動全縣油茶產業健康良性發展。通過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不僅能治理石漠化現象,提升林地生產力,增加了林農的收入水平,在精準扶貧方面也做出了林業的貢獻,也在側面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
5 結語
凌云縣森林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凌云縣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中,要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經營管理策略,以充分發揮出森林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鄭麗娟.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森林資源經營系統協調發展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5.
[2]李麗娟.基于主體功能區框架下的防城區森林經營規劃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3]張 華.淺析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J].現代園藝,2020(6):223~224.
[4]朱請云.淺析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J].現代經濟信息,2019(19):168.
[5]李 濤.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3):168.
[6]李桂珍.試析森林分類經營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綠色科技,2017(1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