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蓉
摘要:指出了森林采伐對森林的更新、生長、演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直接影響了這森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為此,結合實際提出了遼寧省“十四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的單位、原則、結構、范圍、技術參數、采伐量測算方法與建議指標,為森林資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森林采伐限額;限額編制;采伐量測算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121-03
1 引言
森林采伐對森林的更新、生長、演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直接影響這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揮。實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可對森林的消耗、林木蓄積實行有效管理。國家《森林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根據消耗量低于生長量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原則,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年采伐限額,對森林實施分類經營,以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目的。
遼寧省“十四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的編制,以國家林草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工作的意見》為依據,根據國家林草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快推進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以保護發展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遼寧為宗旨,以林地、林木等森林資源的總和為載體,以優化調整森林結構為主要任務,以永續經營森林資源為主要目的,嚴守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紅線,堅持分區施策、分類管理,不斷完善森林資源法律法規體系,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社會、經濟功能,扎實建立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監管森林資源利用源頭,為遼寧省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采伐限額的編制要把森林培育和對森林的采伐利用統籌兼顧起來,既要兼顧現有幼齡林、中齡林的撫育改培和木材資源的戰略儲備,確保木材資源永續利用,實現森林資源質量提升、數量增多、功能多樣化,又要充分考慮現有成過熟林的及時采伐更新,確保可采資源持續使用和林地持續經營[1]。
2 限額編制的原則
限額編制要對不同的區域采取不一樣的森林資源使用政策,對個人和集體所有的人工起源的商品林,要采取寬松政策,可根據經營者的意愿合理經營。對不同的森林類型、經營個體、營林方式分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不同政策。對于天然林和公益林管理要嚴格,根據森林法可進行保護性經營。要加快推進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切實提高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質量。要與當前正在推進的地方機構、國有林場、國有林區和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等重大法規政策同步,并與正在實施的森林撫育、 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保護、退耕還林、國家儲備林建設等工程政策接軌,要保障各項工程的有效實施和各項改革政策的正常實施,在設定采伐限額總量時設定采伐類型的分項限額。采伐限額總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森林采伐的消耗總蓄積量,保證消耗量小于生長量,實現森林資源的總量越來越多。采伐類型的分項限額也要科學合理地制定,確保根據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撫育、主伐、更新,以便對森林資源實行科學合理地經營,實現采伐不影響森林質量的目標。
3 采伐限額編制結構
3.1 采伐限額總量
按照采伐類型和森林類別分項設置采伐限額。森林類別的分項采伐限額分為公益林限額和商品林限額,按照森林的采伐類型分為主伐、更新采伐、撫育采伐、低產低效林的改造和其他類別采伐分項限額。按照林木的權屬分為國有、集體、個人和其他限額,按照森林的起源分為人工林限額和天然林限額。
3.2 公益林采伐限額
公益林采伐限額按照采伐類型分為低效林改造、撫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類采伐限額。其他類采伐指除了主伐、更新采伐、撫育采伐、低產(效)林改造采伐之外的采伐,包括母樹林、經濟林、薪炭林、科學研究和災害木清理以及種子園經營等特殊情況進行的采伐。3.3 商品林采伐限額
商品林的采伐限額按照采伐類型可分為撫育采伐、主伐、低產林改造和其他類采伐限額。商品林采伐限額可細分為短輪伐期用材林以及一般用材林限額。
3.4 不可預見性采伐限額
森林火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因林木生長影響公路、鐵路、電力線路、油氣管道、邊境通視等特殊情況采伐也具有不可預見性。為統籌解決上述問題,以省為單位,分別按照商品林和公益林合理年伐量不超過8%核定不可預見性年伐量,分別計入全省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其他采伐限額,由省統籌使用。
4 編制范圍
所有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林業用地,以當地政府制定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為標準,采伐胸徑大于等于5 cm的林木(包含喬木經濟林),必須依法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2]。
編制范圍不包括國家以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采伐的農村居民自留地、非林業用地上種植的以及房前屋后個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
5 編制限額單位
為了“十四五”采伐限額的編制做到不重不漏,本次“編限”采取劃塊編制的辦法,便于采伐限額的管理和限額采伐制度的執行,編制單位劃分如下。
5.1 林業系統
(1)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森林以及林木原則上以縣級(市、區)為編制采伐限額單位。
(2)國家所有的森林以及林木以國有林場、苗圃為編制采伐限額單位。
(3)在縣級行政區域內,非國有的其他經濟組織、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營造林大戶等的森林和林木達到一定規模,達到采伐標準,且在“十三五”規劃期間管理規范,未發生亂砍濫伐和毀林等違法行為的,可以作為單獨的采伐限額編限單位。
①遼東山區。具體指哈大鐵路以東的地區,原則上森林面積大于等于300 hm2且林木蓄積大于等于10000 m3(含10000 m3)[3],市、縣(區、市)林草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標準下浮不得超過30%執行。
②其他地區。原則上森林面積大于等于150 hm2且林木蓄積大于等于5000 ?m3 [3],市、縣(區、市)林草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標準下浮不得超過30%確定。
各縣(市、區)林草主管部門確定編限單位后,須上報省局審核批準。
(4)合作林的采伐限額編制可以落實到主要經營單位。
5.2 非林業系統
(1)交通、城建部門所屬的森林或林木采伐原則上以省級主管部門為基本“編限”單位。
(2)農墾部門以各農場為“編限”單位。
(3)省農科院以所屬各科研院所為“編限”單位。
(4)鐵路部門以沈陽鐵路局總公司為“編限”單位。
(5)煤炭系統以各礦務局所屬林場為“編限”單位。
(6)部隊系統以北方戰區所屬林業管理部門為“編限”單位。
6 技術參數
各樹種的主伐年齡、樹種組按照2013年《森林經營技術規程》執行。國有林必須依據編限單位近5年的實際出材量推算,并且上報省林草局審核;非國有林原則上以縣(市、區)為單位,以近5年的平均出材率為依據,并上報省林草局審核批準。生長率要根據森林資源調查數據:樹種、起源、齡組確定。擇伐、漸伐和撫育間伐強度按照2013年《森林經營技術規程》規定執行。
7 采伐量測算
7.1 測算要求
測算合理年的有關技術參數、采伐量的資源數據必須符合相關技術規定,如數據來源存在疑點,則需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和專家論證后才可以使用。采伐限額編制單位要嚴格遵守采伐限額的編制原則,結合本單位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將森林類別、林分起源、經營目標和樹種進行詳細區分,以提高林分質量和促進森林結構調整為目標,科學推算年采伐量。對年采伐量的推算結果,采伐限額編制單位必須認真審核確認,并自下而上匯總平衡后逐級上報。
7.2 測算方法
7.2.1 使用模擬測算法制定合理年采伐量
國有林經營單位以外的其他“編限”單位的合理年伐量,如沒有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的,應使用經過省林草局審核認定的更新到2019年底的資源數據,統一采用模擬測算法測算。
7.2.2 根據森林經營方案定制合理年采伐量
凡是森林經理期的前5年與“十四五”“編限”期一致,且最新編制的森林經營方案經上級林草部門批準,其合理年伐量原則上根據森林經營方案結合當前相關政策確定。國有林經營單位必須按照上級文件的要求,加快推進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并以經上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森林經營方案核定合理年伐量為準。
7.3 規劃成果
由省級或省級以上林草主管部門批準實施的各類規劃成果。包括退耕還林規劃、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等。
8 建議指標
省林草局在審核各“編限”單位森林資源數據的基礎上,對“編限”單位測算的合理年采伐量進行宏觀調控。依據調控后的合理年伐量,并考慮其它相關因素,進一步確定編限單位的“十四五”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省、市兩級確定的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應組織專家論證。
8.1 總量限額建議指標
要求根據“編限”單位森林資源現有情況測算的商品林的撫育采伐、低產林改造、主伐和其他采伐的合理年伐量。“編限”單位根據公益林的撫育采伐、更新采伐、低效林改造和其他采伐的合理年伐量,確定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的主要依據和最大數量。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超過測算的合理年采伐量確定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的情況,需要提供充分理由經上級林草部門審核批準。
8.2 分項限額建議指標
省林草局根據不同森林起源測算公益林和商品林的4種采伐類型合理年采伐量,作為各“編限”單位各種類型的最大年伐量。各采伐限額編限單位可根據省林草局所確定的最大年采伐量確定各分項的編制。要合理確定公益林和商品林采伐限額及其分項的建議指標,并且兼顧社會、生態建設、經濟發展以及森林經營需要的實際。
參考文獻:
[1]崔素萍.編制森林采伐限額有關技術問題的探討[J].山西林業科技,2018,47(4):63~64.
[2]高博孝.遼寧省“十一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的編制[J].防護林科技,2006(2):55~56.
[3]張志勇.遼寧省“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方法與技術[J].山東林業科技,2012,42(5):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