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娥 王旭 周佳民 宋榮 朱校奇
摘要 ?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本文基于我國農業科技培訓體系不健全、資金短缺、培訓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構建長效培訓體系、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培訓渠道等建議,以促進我國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 ?農業科技;培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G72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23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At pres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asan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erfe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system,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 unsatisfactory training effec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building a long-term training system, increas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broadening training channel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 ?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1 ? ?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的重要性
1.1 ? ?農業科技培訓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業新設備、新技術、新品種等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應用,為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在實際生產中,許多農民得不到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只能沿用傳統種植經驗,農業成果轉化效率較低,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使農民接受新技術、新知識、新成果。在某種意義上,農業科技培訓也是農業技術成果重要的轉化通道,對于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2]。
1.2 ? ?農業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提升農民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是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的亟須任務[3]。
當前,我國城鄉結構正在改變,同時,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及整體產業結構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4],一些農業公司和生產合作社逐步取代了單一的農民個體。但是,農業生產勞動的主體仍然是農民[5],而農民作為生產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農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客觀地說,當前農民素質仍較低,依靠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必不可少的途徑。通過農業科技培訓,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準,也開拓了農民視野,還能使農民掌握一定的農業理論知識,特別是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易被農民接受,深受農民歡迎[6]。因此,農業發展要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關鍵要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
2 ? ?農業科技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 ?技術培訓體系不健全
我國農業教育培訓力量非常薄弱,在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方面,已經建立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各種類別的技術培訓和推廣體系[7],但體系運行不是很正常,如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主要側重科研和教學;在教育系統里有職業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勞動部門有技能培訓機構,而且婦聯、共青團、扶貧辦、財政等部門也依托各級職業學校開展農業技術培訓[8];在縣、鄉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站(或中心)等機構,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日常管理工作,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及推廣工作難以常態化進行,農民群眾無法接受正常的技術培訓。主要原因是多個單位(或者部門)共同承擔了具體的培訓任務、沒有專門的教育培訓管理體系,也沒有特定的培訓機構。同時,培訓機構工作的主動性不強,沒有積極主動提出培訓計劃,培訓任務大多是有關行政部門安排,指令性較強。在培訓工作中,注重“簽名、照相、收集材料”等痕跡管理,培訓效果不理想,嚴重挫傷了受訓農民的學習積極性[9]。
2.2 ? ?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需要一定的教學場地,也需要有配套的田間實訓基地。與農業相關部門都有一些教學設施,但大都存在培訓教學基礎設施簡陋、培訓教材及培訓設備老化、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不能適應培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技理論培訓效果[10];同時,也缺少農業科技田間應用示范基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得不到展示、訓練,田間實訓效果也不明顯。一方面,這些教學資源分屬不同管理部門,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各自為戰、不能把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以發揮最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經費本就緊張,沒有相應的專項經費來支持,難以維持農業科技培訓的常態化進行[11]。
2.3 ? ?培訓師資與培訓對象的供需錯位
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農業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轉換,這就需要傳統農民參加培訓和學習,完成新型職業農民的身份轉換。有調研數據表明[12],農民參加培訓需求強烈,高達92%以上的農戶表示有參加職業培訓、學習技術的意愿,但接受培訓的機會并不多,這就造成了農民的培訓需求和培訓供給數量的供需錯位。同時,農業科技培訓的師資隊伍多以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為主,以集中授課方式進行,授課內容偏重理論,注重授課時長以及培訓人數,而培訓對象基本上是農民,農民群眾學歷普遍不高,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注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這就造成了培訓力量(教師)與培訓對象(農民)的技術供需錯位,主要原因是部分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內容與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需求結合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13],沒有了解廣大農民的技術需求,教師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不能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技術轉化效率不高,農業技術培訓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14]。
3 ? ?對策
3.1 ? ?構建長效培訓體系
利用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為提高農業科技培訓效果,應當建立長效農業科技培訓體系[15]。首先,設立專門機構。將教育、農業、扶貧、林業、勞動人事等部門的農業扶貧培訓資源進行整合,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建立長期培訓工作機制,負責培訓的總體規劃和設計,制定工作方案,做好計劃實施、監督考核等工作。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學條件。不僅要強化住宿、教室、教學設備等設施建設,還要構建田間實訓基地,形成一定的農業科技培訓場所。最后,強化農業科技培訓力量建設。在提高固定培訓師資力量的同時,多渠道靈活聘請技術專家授課,增強培訓效果。如湖南省永州市以永州市工貿中等職業學校為基礎,成立永州市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培訓中心,聘請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生物機電技術學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當地專業教師等科技人員進行授課,極大地提高了培訓效果。
3.2 ? ?加大對農業技術培訓的資金支持
我國農業生產實施主體是農民,經濟收入低,屬于弱勢群體,沒有多余的資金去培訓學習。因此,農業科技人員、農業就業人員教育培訓經費主要由國家專項經費解決,這就需要加大對農業技術培訓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有計劃地安排和設計培訓項目,確保為農業科技培訓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為農業生產培養大批實用人才。
3.3 ? ?擴寬培訓渠道,創新培訓方式
農業科技培訓方式較多,主要是相關部門組織農民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授課較為常見。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當積極拓展培訓渠道,結合當地實際設施條件,對培訓方式進行創新,只有擴寬培訓渠道,因地制宜地確定培訓形式,才能保證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的穩定開展[16]。其中,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訓,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遠程教育培訓工作,還可以開展科技活動周、技術下鄉、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宣傳普及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等科技知識,這樣農民結合自身的技術需求,在不同的培訓渠道得到全面培訓。
4 ? ?結語
當前,在農業生產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不斷涌現,傳統農業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這需要不斷提高生產實施主體人(農民)的素質,做好農民技術培訓。同時,對受訓人員進行定向跟蹤調查,科學評估培訓結果,在培訓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創新解決,從而保證我國農村產業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17]。
5 ? ?參考文獻
[1] 羅冠勇,陳詩文,王永壯,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0(7):84-85.
[2] 吳云勝.新形勢下我國強化農民科技培訓的對策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1(37):185.
[3] 沈銀鳳.紹興市柯橋區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6):249.
[4] 朱祥.關于我國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9(1):133-135.
[5] 穆春雨,田曉娜,王洪芳,等.新型職業農民專項培養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J],2018(11):76-77.
[6] 孫洪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三農”發展的重要性[J].現代農業,2013(8):65.
[7] 鄭冰.湖南新型農民培訓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2(23):102-104.
[8] 王志芳,劉華,蘇玉曉.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9,18(13):156-157.
[9] 楊金喜,易昍婷.瑞麗市農業科技培訓的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6,10(30):106-107.
[10] 王亦民.黃山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現狀與對策[J].安徽科技,2011(1):27-28.
[11] 李可.我國農業科技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創新模式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7(8):286-288.
[12] 郝天軍,胡若哲,吳秀之,等.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2018(5):53-55.
[13] 劉自然.淺談農業技術培訓中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0(1):133-134.
[14] 余良林.農業技術培訓現狀及對策[J].種子科技,2019(12):135.
[15] 馮琨寧.淺談農業科技教育培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7):130.
[16] 季煥榮.探析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4(29):212.
[17] 溫景勝.我國農業技術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3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