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方多個國家及組織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但我國起步相對較晚,借鑒國際成功經并結合實際國情才是創新發展的根本。本文從國際視角出發,分析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內涵與內容,從良好師生關系、明確教育目標、保證公平公正及落實實訓成果等有效策略入手,希望可以加快我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進程。
關鍵詞:國際比較視野;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17
基金項目:2016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880154)。
自2019年我國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教育界的重大研究課題之一。縱觀國際全局,我國職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且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遠遠沒有英國以及歐盟等發達國家成熟,而站在國際比較視野下研究職業教育的意義則在于推動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而言,借鑒他國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現階段教育現狀是完善我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提升我國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必然選擇。
1 國際比較視野下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西方國家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評估層次更健全,聯邦性質的教育評價、州政府層面的教育評價及院校內部開展的自評價共同組成了完整的評價體系。國家層面更關注宏觀分類與督促州政府評價工作,州政府層面則更關注職業教育發展的質量與績效問題,而院校自身更關注教育事務,雖然其評價主體與評價內容存在一定差異,但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西方國家教育質量評價效果遠超其他國家[1]。
英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可分內外,外部評價主要是教育標準局以及職業教育保障署等相關部門對職業院校的效能質量以及教學工作的優勢與不足進行客觀評價,從而為院校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建議。內部評價是職業院校在結合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是自我監控與自我改進的重要手段,涉及學生學業成績、教育培訓效果以及領導管理工作等內容。
德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主要為“雙元制”,強調職業教育與培訓系統的融合,國家聯邦政府對于職業教育企業的要求十分嚴格,針對各初級培訓企業的內部培訓標準具有明確的、統一的規定,相關法律框架也更為完善。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強調學生應當接受正規院校以及社會企業等實訓場所的教育,從而使學生掌握牢靠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
歐盟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最為完善,原因在于歐盟很早就明確了“質量保證參照框架”,不僅完善了計劃-實施-評價-檢查等階段性工作,同時還有獨立的內部與外部評價機制,并針對各成員國的不同國情提供不同的保障政策與方案。歐盟聯合開發《歐洲自評指導手冊》并投入使用,意在幫助各職業教育工作者提高培訓服務的質量。
2 基于國際比較視野完善我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建立情感共鳴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基礎環節,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對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穩步進行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西方國家現代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優勢之所以如此巨大,主要還是歸功于院校層面的評價體系更加關注教務問題,對于學生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強調學生的個人發展與師生之間的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并與學生建立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促使學生把對某一學科教師的喜愛遷移到這門學科上來,而教師也會因學生的喜愛而堅定決心以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實際情況,便于教師全面的、公平的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以及其他能力發展情況,而從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可以客觀看待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點所在,從而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以期提高整體教育效果,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2]。
2.2 妥善處理教學與評價、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
職業教育的目標始終是為社會發展及國家進步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品學兼優的技術性人才,學生除了應當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當具備獨立且出色完成工作的實操能力,而新課標則明確指出,職業道德與素養水平也學生能夠勝任某一崗位的決定性因素,為此,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工作應當從更多的角度入手開展評價。借鑒歐盟成功經驗,在進行評價時不光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內部評價機制,更應當將評價工作細化到每一個教學步驟,從明確職業教育目標開始從而保障評價的連續性。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構的意義所在,促使學生將綜合素養的發展與自身的就業等問題進行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原有的基礎水平上得到一定的提升。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對實際教育效果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次數與頻率,避免評價次數過少使得評價結果缺乏說服性,同時也避免了評價次數過多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在使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系統時不可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也不可單純的為了評價而評價,教師應當盡最大努力在明確職業教育目標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好教學活動與反饋評價的關系[3]。
2.3 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采取及時客觀的評價
借鑒英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構的成功經驗,加強院校內部評價是保證公平性與公正性的根本途徑。英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注重數據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反饋的過程,為此我國職業院校應當鼓勵教師在確定評價等級后撰寫自我評價報告并制定改進方案,而評價報告中還應當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以及實訓效果的客觀評價。避免出現不客觀的評價結果影響整體評價效果的情況發生,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應當給予客觀的評價,而教師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客觀的評價,否則一旦出現了一點評價失誤就會導致整個教學活動的走向出現偏差,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教師或學生的積極性。評價活動具有實效性的特點,以教師教學活動為例,教師應當不斷優化與創新學生考核方式,在關注學生期末成績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在關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與學科素養的培養情況。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要比在課后進行評價的效果更好,教師需要拿出更多的細心與耐心才能做出更加及時的、客觀的以及公平的評價[4]。
2.4 鼓勵學生考資格證書、落實實訓成果的認證
德國“雙元制”職業培訓模式主要指的是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職業學校以及校外實訓場所、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兩個場所的培訓,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企業例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施行雙元制教學對推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為此我國職業院校應當充分借鑒這一成功經驗,鼓勵學生考取資格證書并積極參加校外實訓,將60%左右的課程在實訓中完成,加快落實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化,對學生的實訓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并納入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多去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以積累社會經驗。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可以將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化與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掛鉤,盡可能培養更多實踐型、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鄭立.國際比較視野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特點與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v.36;No.289(05):86-89.
[2]張孝皇.國際視野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D].2019.
[3]鄭立.國際比較視野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特點與啟示[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8,000(015):P.10-10.
[4]陳春平,郭麗君.國際比較視野下的教育督導評價制度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9,020(001):100-106.
作者簡介
黃麗娟(1980-),女,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