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科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針對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決策。本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以及如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探析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366
1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針對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決策,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
1.1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支撐。這些年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雖有很大提高,但遠遠滯后于迅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就更大。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緊緊抓住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短板不放松。只有這樣,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才能更加協調、產業興旺才能堅實的農業基礎,農民增收才更富成效。
1.2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是有14億人的大國,保障糧食和農產品供給是頭等大事。現在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沒有變,今后也不會變。目前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既能增加消費需求,又能擴大有效投資,還能依托農村豐富的資源要素培育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1.3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
我國目前農村和過去相比雖然有很大的發展,但城鄉差距還較大,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低,基礎設施滯后,公共服務水平不高,農民這個群體的教科文衛發展水平和共享現代社會發展成果的不充分等,仍然是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的表現。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1.4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鎮居民對農產品量的需求已得到較好滿足,但對農產品質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滿足;不僅要求農村提供充足、安全的物質產品,而且要求農村提供清潔的空氣、潔凈的水源、恬靜的田園風光等生態產品,以及農耕文化、鄉愁寄托等精神產品。農村居民不僅要求農業得到發展,而且要求農村經濟全面繁榮;不僅要求在農村有穩定的收入,而且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公共服務、可靠的社會保障、豐富的文化活動,過上現代化的農村生活;不僅要求物質生活上的富足,還要求生活在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的環境中。
2 開封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2.1 深化改革,創新思路,拓展農產品市場
就是在世界范圍內開拓市場,培育市場,創造市場,實現出口產品多樣化、市場多元化,將開封的農產品銷往世界各地。為此,今后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面向市場,依靠科技,不斷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對已形成出口優勢的產品,部門要配套聯動,以增強出口競爭力和對農民的帶動力。對已失去競爭優勢,市場需要量小的低效糧棉油作物應予以淘汰,集中發展優勢產業;對開封杏花營西瓜、興隆胡蘿卜、杞縣大蒜等特色農產品和品牌產品,應搞好進一步的開發。二是改進營銷方式,不斷拓展銷售空間。應積極運用連鎖經營、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國際上流行的市場營銷方式,拓展農產品的外銷渠道。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大市場開發力度,逐漸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市場網絡
2.2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其次要加強耕地保護,全市的耕地保有量在500萬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20萬畝。第三提高質量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力爭新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落實管護措施。糧食增產最大的潛力在科技,必須堅持走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內涵式道路。關鍵就是加快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新突破。要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其次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建設中國農業大學開封實驗站等重要創新平臺,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
拉長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鏈條。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要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一批畜禽、花卉、木材等高效農產品加工基地,著力延長產業鏈條。打造特色的旅游品牌項目。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高效農產品流通體系。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 并大力支持發展多種類型的產業新業態。依托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促進智能化農業、精準農業的發展。
2.3 以“四面紅旗”、“5+N”為抓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農村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做好以“四面紅旗”為抓手的基層黨建工作。為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質量和水平。在全市開展創建“四面紅旗”村(社區)評選活動,即農村評選“基層黨建紅旗”“脫貧攻堅紅旗”“產業興旺紅旗”“文明美麗紅旗”;社區評選“基層黨建紅旗”“文明新風紅旗”“治理有效紅旗”“服務群眾紅旗”。 通過“四面紅旗”村(社區)的評選,引導基層黨組織樹立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標桿示范引領作用,達到基層黨建水平同步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同步提高、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群眾生活環境同步提高、群眾滿意度同步提高,實現黨員干部受激勵、基層群眾獲滿意、黨建工作大提升的目標。
其次要規范開展“5+N”主題黨日活動等。通過開展“5+N”主題黨日活動,使全體黨員接受生動的黨性教育。具體內容包括: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經典、過集體政治生日、交納當月黨費、開展志愿者活動等。
2.4 多策并施聚集人才,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
堅持把農村人力資本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強化對到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引導城鄉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探索建立西姜寨鄉“青創雙創基地”。招聘引進對于愿意致力于農村建設青年人才,建立“三農”工作青年人才庫,利用西姜寨鄉特色元素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指導群眾進行農業種植,對西姜寨農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和市場推廣。引入新村民計劃,在朱仙鎮現有鎮區周邊設置300米的禁建帶,在禁建帶外新建社區,將古鎮中的原住民遷出1/3到新社區,在古鎮中引進文化、科技、旅游、電商、金融等人才,促進古鎮發展,激發古鎮活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黨建培訓、環保培訓、村建培訓、家建培訓、精品民宿管家培訓和微電商培訓”為重點內容,以農民合作社、企業為主體,以本地村民為主要對象,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培育一批新型有知識、有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業。依托鄉村振興學堂建強帶頭人隊伍。通過邀請高校教授、專家學者、領導干部、“鄉土專家”授課,定期到先發地區集中培訓、跟班學習、掛職鍛煉等方式,加強培訓,打造適應新時代鄉村振興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帶頭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