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鐘美春
摘 要:本文基于對監控潔凈區操作環境、檢驗人員素質與儀器設備檢測、培養基與標準菌株的保存等方面的分析,從室內質控和室間質控兩個內容闡釋藥品微生物檢驗實驗室質控的因素及策略。
關鍵詞:藥品;微生物檢驗;實驗室質控;策略分析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321
隨著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迅猛發展,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微生物風險評估等微生物控制技術為微生物檢驗方法的科學性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而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實驗室自我控制質量的常規程序,它能反映檢測質量的穩定性,及時發現檢測分析中的異常情況,隨時采取相應的校正措施,所以實驗室必須具有嚴格的質量控制管理以確保實驗結果出具的每個檢驗數據都科學、公正、準確。在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環境設備、實驗室關鍵消耗品、人員、檢驗方法、實驗操作過程等的全面質量管理,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
可靠。
1 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
1.1 監控潔凈區操作環境
實驗環境應符合無菌檢查/ 微生物限度檢查的要求,無論是研發或者生產過程中,均需定期監測操作臺以及潔凈區的操作環境,從而保證藥品檢驗結果的權威性。無菌檢驗需嚴格把控在B級背景A級層流環境下進行,抑或采取無菌隔離器實施檢驗。為避免周圍環境對藥品造成污染并防止菌種間交叉污染,必須嚴格規范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的布局設計,并遵守實驗室操作規范及消毒規程。布局方面,除了各操作室從空間上進行分離之外,需維持陽性室與相鄰房間的負壓狀態并保持合理的壓差梯度,另外潔凈區建筑材料的安全性也是在考慮的范圍之內。就潔凈區的清潔和消毒而言,需要嚴格遵守實驗室消毒規范,并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對潔凈環境、表面微生物進行監測,必須確保清潔用消毒劑在保質期內并監測消毒效果,確保藥品微生物檢測操作前后,潔凈區均經過徹底的消毒處理。一旦潔凈區監測結果超標或者嚴重超標時應積極采取措施,應立即對異常的微生物菌落采取鑒定措施,鑒定是否產生異常微生物菌種,并分析來源及數據。小概率性和不均一性是微生物污染發生的特點之一,所以潔凈環境控制并不能完全防止污染的發生,僅能夠有效降低污染風險。因此有條件的進行復試,強化檢出菌的鑒定與溯源,排除外部環境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尤為重要。
1.2 檢驗人員素質與儀器設備檢測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的儀器不斷出現,儀器在微生物檢驗工作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體現。檢測工作要使用計量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但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計量部門無法進行計量儀器,如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分析儀。對計量部門當前無法計量的儀器,可以采用標準物質進行檢測分析判定其準確性,如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分析儀可以采用標準菌株進行驗證確認。壓力滅菌器是培養基除菌的重要設備,也是影響檢驗結果、保證生物安全的重要設備。但高壓滅菌器性能不佳或使用不當會對結果造成誤差,如壓力滅菌器升溫緩慢會導致培養基過熱造成過度滅菌,破壞培養基的促生長能力。人員素質是微生物檢驗質量第一位的影響因素。從事微生物檢驗人員應具備微生物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試驗技能,應具有醫藥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不斷接受新理論、新方法的技能培訓。由于微生物檢驗工作的特殊性,實驗人員應經過實驗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訓。對特定崗位人員從事新工作時需要進行考核和授權,以確認檢驗人員能夠適應新的崗位職責。同時,應定期組織開展人員比對、能力驗證、內審及使用標準菌株等以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人員的培訓、考核等均應記錄并歸檔。
1.3 培養基與標準菌株的保存
培養基為微生物提供生存、生長所需的養料,是微生物實驗的物質基礎,合適的培養基利于提高檢驗的精確性,培養基驗收前需進行適用性檢查,采購培養基前應嚴格審核供應商資質,對于確定的培養基應減少頻繁更換,廠家要選擇通過國家質量認證體系的,并要提供相關質量證書,一旦發現問題,即驗收不合格立即棄用。嚴格按照科學的流程進行培養基的制備并予之記錄。培養基應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規范的滅菌和儲存,并按實驗室儲存條件對培養基的保存期進行確認。特定的培養基應采取特定的措施進行處理,確保每批培養基滅菌后在25℃條件下pH達到規定,還要關注培養基可能的殘留。培養基使用前需進行無菌性等實驗,培養基配置完成后及時進行滅菌。標準菌株的性狀也是影響檢驗結果是否準確的重要環節,標準菌株應來源于專門的保存機構,如中國CMCC、英國NTCC等,也可使用上級業務部門可溯源的標準菌株。菌株的保存需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在保存過程中宜定期對菌株進行純度分析以確保其典型的生物學特性。菌株的保存方法主要包括培養基保存法、冷凍干燥法以及超冰凍保存法等。培養基保存法比較適合基層微生物實驗室使用,培養基保存法主要包括普通瓊脂斜面、血瓊脂斜面、半固體穿刺3 種保存法,每支菌株應以標簽標記來表示其名稱、標準號、接種日期和所傳代數并作確認
實驗。
2 實驗室室間質量控制
實驗室室內質控完成后,需開展實驗室間的質量控制,包括實驗室比對和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是由兩個或以上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被檢測物進行檢測的組織、實施和評價的活動,對比兩個實驗室在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上的區別和差異,從而及時找出問題,制定解決策略,提升實驗室檢測水平,最后由上級質控中心進行考核評價和監督管理。
實驗室能力驗證是由上級業務部門和主管機構根據能力驗證的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對實驗室的檢驗能力開展的一項規范有效的考核考察和監督確認機制,從而確定并評價實驗室的檢測水平。實驗室間的實驗室比對和能力驗證,可以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了解本實驗室在本地區或更大范圍中的技術地位,有利于實驗室認清自身的不足,學習其他實驗室優秀的地方,利于實驗室技術水平的提高。實驗室應確保參加這些活動,因而具有一定強制性。
3 結語
該文從檢驗檢測方法、標準與方法、菌種、培養基、環境和儀器設備等方面對其可能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對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與提高提供了一定參考。但由于微生物檢驗的特殊性,影響藥品微生物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要不斷探索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加強實施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持續改進,為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提供依據,為提高藥品質量控制和監管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丁勃,劉艷,孫銅,等.中藥口服液微生物污染溯源分析及污染風險的評價與控制[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6,47(10):1311-1315.
[2]劉銳萍,王峰,劉珊珊,等.食品、藥品微生物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方法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3,25(7):84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