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斌,孟 健
(商洛市森林防火應急中心,陜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市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位于暖溫帶和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全市現有林地121.47萬hm2(其中油松用材林36.8萬hm2),活立木總蓄積量4 318萬m3,森林覆蓋率62.3%;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各類自然保護區及珍稀動物保護區48處,商南金絲峽、柞水牛背梁、鎮安木王、山陽天竺山等旅游景點具有一定知名度,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自然資源,尤其保護好油松資源對保護區和旅游景點具有重要意義。
松扁葉蜂是膜翅目葉蜂科的一種害蟲,繁殖力強,以幼蟲取食松樹針葉,食量大,危害狀酷似火燒,受害植株輕則生長量近乎停滯,樹勢逐漸衰弱,重則死亡。松扁葉蜂2002年在商洛市商州、洛南、丹鳳、商南、山陽和鎮安6個縣(區)開始發生,面積近3.3余萬hm2;發生區內蟲株率達95%以上,單株蟲口密度均在100條以上,對全市的油松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在市、縣(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2002年開始研究松扁葉蜂的防治方法和生活史,2007-2012年實施大面積人工噴霧、地面撒藥和煙劑熏蒸防治,2013-2020年實施飛機噴霧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松扁葉蜂在商洛市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樹下3~20 cm的土層越冬,次年3月中旬開始化蛹,4月上旬為化蛹盛期,4月中下旬為羽化期,4月下旬為產卵盛期,5月上中旬為幼蟲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進入危害盛期,6月上中旬幼蟲開始下樹,入土越夏越冬。
商洛市自2002年發生松扁葉蜂以來,由于成蟲有一定的飛行能力,不斷傳播蔓延,加之繁殖力強,防治難度大,到2019年已發生面積3.8萬hm2,其中,商州區0.87萬hm2、洛南縣1.2萬hm2、丹鳳縣0.73萬hm2、山陽縣0.6萬hm2、商南縣0.4萬hm2。據調查,發生區的樹齡大多在18~25年,受害株率高達100%,平均為95%,多數林分蟲口密度為60~314頭/株。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受到危害,純林受害重于混交林,陽坡重于陰坡。林木受害后停止生長,待幼蟲下樹越冬后重新抽出新梢,第2年又重新危害,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甚至造成枯死。損失按生長量0.15 m3/667m2計算,全市油松用材林損失林木蓄積量82.8萬m3;以50%出材率計算,損失木材41.4萬m3;以椽材現行市場價500元/m3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達2.07億元,給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2002年商洛市發現松扁葉蜂疫情,當時危害程度較輕,但有逐年加快蔓延擴散的趨勢。由于暖冬,越冬幼蟲死亡率低、化蛹率高,加之春季溫暖干燥,有利于成蟲活動,促進卵與幼蟲的快速發育,使種群數量迅速增大,大部分松樹的針葉受害率達80%以上,部分針葉被吃光。2007-2020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防治,防治面積17.99萬hm2,實現了全市有蟲不成災的目標,不同方式的防治效果如下。
全市共投入機動噴霧器1 000余臺,用2%噻蟲啉微囊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3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浮劑噴霧樹冠防治3齡前幼蟲,農藥500 t,防治面積6.67萬hm2,防治效果達94%。
全市累計投勞3 000人次,撒施1%噻蟲啉微囊粉劑封殺地面、墾復土壤,使用農藥200 t,防治面積3.83萬hm2,防治效果85%。
全市累計投勞5 000人次,在郁閉度0.7以上的油松林分內,用2%敵敵畏煙劑15 kg/hm2防治3齡前幼蟲,使用煙劑農藥600 t,防治面積4萬hm2,防治效果達74%。
2013-2020年,連續在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山陽縣開展推廣飛機防治松扁葉蜂,每公頃松林噴灑2%噻蟲啉微囊懸浮劑900 g,3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乳劑900 g,尿素225 g,對水7.5 kg。共投入噻蟲啉微囊懸浮劑和3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乳劑192.75 t,飛行作業401架次,防治面積3.49萬hm2,防治效果達95%。目前,松扁葉蜂在商洛市得到控制。
為了切實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發揮政府的領導協調職能,市縣(區)鎮三級成立防蟲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辦公室設森防站和鎮辦林業站。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分別簽訂防治責任書和安全合同,落實防治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市縣兩級政府督查室專門下發防蟲督查函,省市森防站領導專門在防蟲期間蒞臨現場指導防蟲工作。縣(區)分管林業的縣(區)長、林業局局長深入飛防一線坐陣指揮,使防蟲工作順利完成。
松扁葉蜂防治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特別是飛機防治技術性更強。為此,商洛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縣(區)通過會議、廣播電視、板報標語、高音喇叭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增強其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識,通過各級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防蟲人員的防治技術水平,確保防治效果。2007年以來,商洛市縣(區)鎮(辦)共召開各類防蟲會議1 000次,發放宣傳資料5.4萬份,出板報920期次,培訓人員1 000期、9.2萬余人次,拍攝防蟲照片900多張,發布防蟲信息500多條。全市合理布設松扁葉蜂測報點38個,有專職測報員41名,兼職測報員336人,開展調查監測,為防治松扁葉蜂提供依據。
資金是防治工作的基礎保障,資金不足也是當前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突出的問題。為此,商洛市認真貫徹“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廣泛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實行群防群治和林場職工專業隊相結合,國家重點區域實行飛機防治。采用地方財政配套扶持、國家專項天保資金與省市給予補助等形式籌集資金,確保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到2020年全市共籌集資金4 994.9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33.1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97.43萬元,縣(區)財政劃撥天保資金2 454.16萬元,鎮、辦事處、村級林權所有者籌集資金2 110.18萬元。
在防治期間,除省市業務部門領導親自蒞臨檢查指導工作外,縣(區)還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巡回檢查,森防站人員分片包干,小班作業現場指導農藥勾兌,深入防區搞好藥效調查;縣(區)分管林業的縣(區)長、林業局局長深入防蟲現場督促檢查,協調解決防蟲困難和問題,保障藥械供應和防蟲人員到位,為防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市縣(區)兩級森防科技人員,從2002年起開展松扁葉蜂的生活習性、防治方法研究,開展了不同藥劑防治對比試驗,飛機防治方法研究及推廣應用,到目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共發表論文20余篇,為商洛市防治松扁葉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