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琦,茍雄才,巫元霞,邱武生
(1.四川省綿竹市國有林場,四川 綿竹 618200;2.四川省越西縣林業和草原局,四川 越西 616650;3.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越西貢椒[1](Zanthoxylumbungeanum‘Yuexigong’)屬大紅袍花椒系南路正路椒,又叫娃娃椒、背娃娃椒、子母椒,在涼山州北部的越西、甘洛、喜德等地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主要表現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4m,樹干、枝條均具皮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椒果成熟后色澤深紅,油狀腺點大,且突出,干燥后紫紅色、深紅色,芳香濃郁、麻味純厚。揮發油含量平均達9.13%,酰胺類物質含量平均44.7mg/kg。較耐干旱、瘠薄,耐寒性較強,有著“貢椒”之美譽。2011年9月農業部批準對“越西貢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2017年在涼山州第二屆優質森林食品評選活動中,榮獲花椒類金獎,2019年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審定花椒良種[3]。越西貢椒屬淺根性樹種,耐瘠薄、耐干旱、抗寒性強,適合在海拔1200~2300m的二半山種植,不和糧食爭地,又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越西小區氣候明顯,光熱資源獨特,是種植貢椒的最佳適宜區。越西貢椒已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優勢資源,為涼山彝族地區脫貧攻堅的優良經濟樹種,成為當地彝、漢群眾脫貧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
歷史上越西縣本地彝、漢群眾有種植花椒的傳統,主要用于自食。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政府將花椒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花椒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1983年越西縣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花椒生產列為農村翻番,建立“兩畝找錢地”的主要項目。1992年越西縣被列為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縣,大力發展以花椒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到1995年全縣花椒總面積達到4300hm2,年產量達250t,產值750萬元。1996年縣委、縣政府把花椒列為“九五”時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1998年全縣花椒總面積達5600hm2,年產量623t,產值2311萬元。2000年,林業兩大工程啟動后因林業工作重點轉向生態建設,忽視了林業產業的發展,大量的花椒樹疏于管理逐年老化,病蟲害發生嚴重,造成了大面積死亡,產量急劇降低。到2005年全縣花椒總面積僅2200hm2,產量314t,產值1256萬元。2006年以來在重生態建設的同時,依托林業產業民生工程項目,利用省、州級森林植被恢復費支持全縣花椒造林,花椒面積逐年上升,2018年全縣保存花椒面積約5300hm2,產量約600t,產值9600萬元。隨著市場對花椒的需求逐漸增大,市場前景好。結合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要求,在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花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基礎上2019年越西縣委、縣政府出臺的《越西縣脫貧攻堅花椒產業種植建設項目獎補實施方案》將越西貢椒作為越西越西縣脫貧攻堅兩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越西全縣有花椒產業基地8700hm2,花椒加工企業1家。在原有的5300hm2花椒產業基地中,因為管理管護水平低、病蟲害嚴重、肥水供應不足等多種原因導致產量不高。經調查,平均干花椒產量10~15kg/667m2,經濟效益不明顯。2018年來全縣投入涉農整合資金1.4億元,新建成花椒種植基地3300hm2,其中33hm2以上集中連片縣級示范區1670hm2,新建貢椒基地生產道路47.21km,作業便道54.57km;基地新建蓄水池117個,新建引水灌溉管道近100km。扶持培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90余家,解決就業困難群眾就業2.6萬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00人。
本地群眾對花椒種植觀念傳統,只種不管,完全靠天吃飯,現有基地的花椒樹形差、病蟲害嚴重,產量低。在脫貧攻堅花椒產業種植建設項目獎補實施方案出臺后,因政策扶持力度大,大量的原非從事農林業從業人員轉向花椒產業發展。目前,本地的群眾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技能上,與產業發展所需的熟練產業工人有較大差距。
目前越西縣花椒產品以銷售花椒干果為主。全縣僅有花椒粗加工企業1家,以銷售干果、花椒油為主。花椒銷售以自發的農貿市場為主,還未形成產業帶動物流、商貿、加工現代化產業鏈,市場程度不高,抑制了花椒產值的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不夠,產品不豐富,市場競爭力不強。
在花椒基地中,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管理技術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基地管理粗放,管護水平低下,不能充分體現現代產業示范基地要求。基地負責人和務工人員文化水平低,綜合技能不夠,通過修剪迅速培育樹形,無公害綠色病蟲害防治和科學施肥等貢椒產業精準提升技術無法體現出技術優勢。
越西花椒由于產品規模小,產品多在場鎮集貿市場上交易,沒有形成統一的產品大市場,品牌建設不足,品牌的使用率不高。產品沒有進行系統的宣傳,越西貢椒影響力僅體現在局部地區。由于品牌和宣傳上的制約,限制了越西貢椒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良性發展,從而也進一步制約了越西貢椒附加值的提升。
越西貢椒產業發展首先通過加大培訓解決從業者認識和技能問題。一是培訓有的放矢,針對合作社理事長和技術負責人主要培訓在花椒栽培管理技術、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方面知識,針對農戶主要以高產技術要點,現場示范的方式進行。二是分對象,分重點,分批次通過集中理論培訓和現場操作示范的方式進行。三是在全縣分片區建設高產栽培示范點,通過以點帶面促進和提升整個貢椒產業的生產管護水平,從而達到產業發展的預期效果。
通過創建行業協會來發揮其在生產、管理和市場之間的紐帶作用,規范行業管理。成立專業協會的作用一是組織培訓,確保行業技術標準的貫徹實施;二是進行行業約束,規范花椒綠色、無公害種植,確保越西貢椒品質;三是在大宗農資采購中,直接對接生產廠家,降低生產成本;四是維護和加強越西貢椒品牌建設、管理、使用;五是集中力量拓展和壯大銷售渠道和市場。
一是在現有越西貢椒審定良種基礎上,重點圍繞越西貢椒特異性種質資源收集、整理和高出油率、豐產等新品種的研究和開發,以豐富市場和立地條件對不同品種的選擇。二是開展不同立地條件的花椒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三是開展現有低產低效花椒林復壯提質精細化撫育研究,通過修建、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提高現有低效林產量和效益。
加強本縣花椒精深加工企業的培育力度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實力雄厚的花椒加工企業來越西縣開辦企業。一是鼓勵開發花椒新產品、新食品,豐富市場供給和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強自主創新,開展花椒精細化工初步研究,提高花椒綜合利用率,延長花椒產業鏈條,提升花椒產業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