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王利軍,潘紹坤
(1.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金堂 610500;2.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扶貧和移民局,四川 德陽 618000;3.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1.1.1 氣候條件 年平均溫度16.0℃~19.5℃,絕對最低溫度≥-2℃,1月平均溫度≥7℃,≥10℃的年積溫5300℃以上,年日照1000h以上,年降雨量≥800mm。
1.1.2 產地環境條件 基地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附近無工業或礦山污染源,果園大氣按GB3095-82標準中的一級標準執行,果園土壤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的二類二級標準。土壤微酸性至微堿性,pH值6.5~7.5,砂壤土或壤土,質地良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1.5%,地下水位1m以下。產地條件符合NY 5016的規定。
遠離污染區,基地要劃分小區,修筑必要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屬建筑等設施。栽植行向最好為南北向,葡萄采用鋼架避雨栽培。
夏黑、陽光玫瑰、金手指、巨峰、藍寶石、美人指、巨玫瑰、玫瑰香、醉金香、黑芭拉多、魏可、紫甜、紅提、秋黑等品種均可選擇。
品種應選擇出菇早、溫度適應范圍較廣、抗逆性強、產量較穩定、適應成都平原氣候條件品種,如:六妹、七妹、梯棱等品種。[1]具體品種優缺點介紹如下:
2.2.1 六妹 優點是出菇早、整齊、采收期較集中,商品性狀優良(菌蓋形態尖頂、菌柄較短)。缺點是耐高溫和低溫能力較弱;菌蓋易碎,不耐貯運。
2.2.2 七妹 優點是單個子實體個頭大、菌蓋厚、抗病蟲害和耐高溫能力較強。缺點是與六妹和梯棱羊肚菌相比產量較低,商品性較差。
2.2.3 梯棱 優點是產量高、商品性優良(菌蓋質地韌性較強,耐貯運;顏色較深),適宜鮮品銷售和速凍加工。缺點是與六妹羊肚菌相比出菇較遲;耐高溫和低溫能力較弱。
避雨棚跨度5.7m,棚間距30cm,棚肩高2m,頂高3.5m。立柱縱橫距一致,柱頂成一平面。
拱管Ф25mm×1.2mm,立柱Ф40mm×1.8mm,連接拉桿Ф32mm×1.5mm,材料為熱浸鍍鋅鋼管。
頂部拱架每間隔1m焊接1根Ф25mm×1.2mm弧形拱管。
沿種植行間隔4m設1根鋼管支柱,支柱插入土中深度60cm,鋼管支柱頂部與棚頂縱拉桿連接。立柱底部用混凝土澆灌牢固,插入土中支柱和立柱離地5cm用防腐漆處理。
大棚頂部安裝3道縱拉桿(其中1道拉桿為棚頂中央,2道拉桿為棚沿),縱拉桿安裝應成直線;在鋼管支柱與棚沿縱拉桿上安裝橫向連接桿,橫向連接桿安裝應成水平直線并全園串聯連成一體。
在支柱離地1.5m處預制橫向15cm長的鋼管或角鋼,在此沿行向縱拉2道Ф0.1mm 12號鍍鋅鐵絲;在距離支柱0.4m處開始每0.4m在橫拉桿上縱拉6道(支柱左右各3道)Ф0.1mm 12號鍍鋅鐵絲。
葡萄萌芽前用6絲葡萄專用膜或無滴膜覆蓋避雨棚,蓋膜時一定要將膜、線壓實、拉緊、系牢。然后地面覆蓋銀色反光膜,棚間與棚外沿防鳥網遮蓋。
采用高干、寬行、稀植、平棚架的樹形結構,提高結果部位及棚架高度,平棚架避雨棚高跨比保持0.2~0.25。冬季落葉后采用長梢或短梢修剪。
萌芽后及時除萌、抹芽、定梢,枝梢間距保持15~20cm。枝蔓上架,及時綁蔓和摘心、副梢處理、控梢,行間枝條距離保持30~40cm,保持枝蔓滿架不擁擠互不遮擋,改善架面通風透光。及時疏穗定穗、保果疏果和穗形整理,嚴格控產,提高穗形美觀和葡萄品質。
葡萄肥水前控后促,要控制氮素供應,穩磷增鉀補鈣,補充鋅、硼等中微量元素。施肥與灌水同時進行,雨季做好排水,保持土壤通透性。秋季果實全部采收后,施用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的基肥。開花前視土壤商情酌情灌水,坐果后每7~10d使用滴灌施肥灌水1次,為果實的膨大和成熟奠定基礎。
10~11月完成葡萄行間的整地開廂施基肥。具體做法:揭開地膜,用旋耕機將葡萄地行間翻耕1~2次,并耙細,土面平整,并將腐熟的有機肥施入,用量1t/667m2左右。
葡萄落葉后的12月上中旬可進行冬季修剪,修剪后用石硫合劑清園。修剪后枝條集中堆放處理,可用碎枝機打碎后還田。
沿著廂的長方向開播種溝,每個廂面上開2條溝,溝深30cm,寬30cm。開好溝后用水管在溝內噴1次大水。
將滅菌后的大田培養料冷卻后均勻撒入播種溝內,培養料用量為500~1000g/m,培養料盡量均勻分布在播種溝的底部。
播種時間選擇溫度穩定10~18℃,一般成都播種時間安排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由于葡萄冬季修剪和羊肚菌播種時間相近,盡量抓緊時間,爭取12月20日前播種完畢。也可預留50cm葡萄修剪位置,若時間沖突,一邊播種,一邊完成修剪。
播種人員用清水洗凈雙手,將菌種勾到大盆里,用手將大塊菌種掰碎,然后用拌種劑(成分: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鋅)對水,對成0.02%~0.05%磷酸二氫鉀、硫酸鎂0.01%、0.01%硫酸鋅混合溶液。均勻拌入菌種中,一般50瓶菌種加水1~2瓶。
500~750mL體積的瓶裝菌種用量為600~800瓶/667m2,350~450mL的瓶裝菌種用量為700~950瓶/667m2,500~800g濕料重量的袋狀菌種用量為500~600袋。
播種后,及時在葡萄鋼架大棚中間拉桿用3針或4針的遮陽網覆蓋成人字形遮陽網棚或小拱棚遮陽網。
羊肚菌播種后,土壤表面形成白色菌霜就可以擺放營養袋。一般六妹7~10d,梯棱10~15d,七妹7~10d。培養料袋用量為1600~2000袋/667m2。營養袋在擺放前,用木板和3cm釘子做成打孔器,擺放前先用手捏松,再用打孔器在營養袋上選一面拍3~5次,然后將打孔的一側平放在地面,稍壓實,料袋的距離為30~50cm,行距40~60cm。
土壤中的羊肚菌菌絲體會從培養料料袋的孔中串入袋內,吸收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供地下的菌絲體快速生長,積累營養物質,為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奠定物質基礎。
羊肚菌從播種到采收的田間管理主要水分管理。小面積種植戶可采用人工噴水,大面積種植戶最好安裝微噴系統,以降低勞動強度。微噴系統噴水霧化程度好,可有效調節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霧狀水利于羊肚菌生長,避免強水流沖刷土壤,出菇時泥水濺到子實體,影響商品性。
7.2.1 播種后水分管理 播種后3d,第1次澆水,要澆透,濕度偏高與播種前的濕度。個別土壤濕度好,反潮好的地塊也可少澆水或推遲澆水。
7.2.2 菌絲生長階段的水分管理
在春節前可以灌1~3次大水,廂面噴灌用水量為每次5~10kg/m2,標準是保持地表的土粒不發白。
7.2.3 出菇期間的水分溫度管理 出菇期間注重土壤和空氣濕度管理,每天早晚通風1次,每次通風時間為25~35min。土壤濕度控制在田間持水量的30%~35%,空氣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和通風均為自然。原基形成和幼菇期,土壤水分僅需要維持表層濕潤,每天視情況給予少量多次噴水,每次1~2min。過量噴水會導致死菇。出菇早起密切注意低溫,寒潮來臨禁止噴水。出菇后期注意預防高溫灼傷子實體。
7.2.4 采收期水分管理 采收前1~2d,停止澆水,避免菌柄呈水浸狀,提高品質。
葡萄和羊肚菌病蟲害防控兩大理念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理念和“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理念。[2]盡量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蟲。
8.1.1 清潔果園 結合葡萄冬季修剪,剪除病、蟲枝,刮除樹干老皮、翹皮、粗皮,徹底清理果園內枯枝、落葉、雜草、病僵果,減少越冬菌源;生長季節及時捏殺蟲、卵,疏花、蔬果,改善通風通光條件,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
8.1.2 樹干涂白 冬季修剪后對葡萄主干涂白。涂白液配制方法:取水10份、生石灰3份、食鹽0.5份、硫磺粉0.5份、混合拌勻,調至干稀適中,以涂刷時不流失為宜。果樹涂白可以防止樹體溫變化過快,樹干涂白可消滅多種在樹干翹皮、裂皮內越冬的害蟲。
8.1.3 人工刷枝防治介殼蟲 在春、夏生長期發現有個別枝條或葉片有介殼蟲發生,及時開展人工刷枝,用軟刷輕輕刷除枝條和葉片上的介殼蟲。
8.2.1 在果園內每2hm2安裝頻振式殺蟲燈1盞 4~9月,集中誘殺金龜子、甜菜夜蛾、桃蛀螟等害蟲,并及時清理接蟲袋。棚內掛黃色、藍色粘蟲板防治蚜蟲、薊馬等,粘蟲板距離地面高度為50~70cm,設置密度為每10~20m2一塊,及時更換。
8.2.2 搭建避雨棚 葡萄栽植完成后,及時搭建避雨棚。避雨棚成行搭建在葡萄樹上方,避免雨水淋洗,減輕葡萄病害。
8.2.3 果穗套袋 套袋不僅能夠保證果實穗型美觀、提高葡萄的商品性,還能夠防止病、蟲和鳥等為害果穗,減少農藥對果實的污染,有效防治病蟲害,提高果實的質量安全。另外,采用葡萄套袋技術,對果實的成熟、著色及防止日灼方面都有好處。葡萄選擇的紙質果袋要符合GB/T19341的規定。一般巨峰系葡萄采用專用的純白色、經過處理的聚乙烯纖維袋或純木漿葡萄專用紙質果袋,紅色品種可用透光度大的帶孔玻璃紙袋或塑料薄膜袋。選擇的袋子要求透氣性好,具有良好的防水、防蟲、防病效果,袋口有扎絲,袋底兩側各有一個通氣孔,規格與葡萄品種特性和穗形大小相適應,大小一般是380mm×280mm。具體根據葡萄果穗成熟時的長度和寬度確定紙袋的大小,注意紙袋的長和寬要大于果穗的長度和寬度,保證不影響幼果的正常生長,袋子底部有透水孔,注意不能采用密閉的塑料袋(如食品袋、方便袋等),早熟品種套薄一點的紙袋,晚熟品種套厚一點的袋子。葡萄套袋時間一般在葡萄坐果后15~20d時開始,此時果粒長到豆粒大小,套袋要在雨季來臨前結束,防止感染病蟲害,影響果粉的產生和果實的外觀品質。果穗套袋前須噴一遍殺蟲殺菌劑。為防止日灼,避免雨后24h內套袋,避免藥液和露水未干時套袋,一般套袋時間選擇在晴朗天氣的上午9點到11點和下午2點到6點進行,如果1d時間沒有完成套袋,可在次日繼續進行套袋,最好不要超過2d時間。
避雨葡萄主要病害為: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酸腐病等。主要蟲害為:蚜蟲、薊馬、綠盲椿、紅黃蜘蛛、葉蟬等?;瘜W防治使用與環境相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并交替使用農藥。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瘜W防治嚴格按照DB51/337的規定執行。禁用除草劑。果園全年用藥控制在3~4次,防治用藥以化學農藥結合生物制劑和植物源、礦物源制劑為主。
羊肚菌是一種真菌,所以,其病蟲害對常規使用的殺菌劑、殺蟲劑敏感,同時,濫用農藥會造成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因此,羊肚菌生長期禁用農藥、化學殺蟲劑。常見病害為白霉病、細菌性病害;常見蟲害為蛞蝓、蝸牛、跳蟲、螨蟲、菌蚊、線蟲、螞蟻、多足蟲和老鼠。主要措施為:爛菇應及時摘除,并在患處涂10%石灰水防治蔓延。采用人工捕捉或鼠夾捕殺。蝸牛、蛞蝓、多足蟲危害重的地區,翻地后,用四聚乙醛可以與沙土混合后,撒在土壤表面。后期若發生蟲害,在出子實體之前可用1.5%除蟲菊素2g/667m2對水成800倍液或初子實體后用10%石灰水(氫氧化鈣)噴霧。
羊肚菌子實體表面開始有少量白色孢子粉出現時及時采收,成熟1個采收1個,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各采摘1次。采摘時用竹制刀具、不銹鋼刀具從菌柄基部與土壤的交接處整齊切斷,小心擺放在采菇框中。采摘時不要用手直接從地上將子實體拔起,以免損傷幼小原基和未成熟的子實體。
新建葡萄園,主要成本為土地流轉費、搭建鋼架大棚、改土、滴灌安裝、排水溝、果苗等,建園生產成本為20000元/667m2左右,每年生產管理成本5000元左右。若不套種羊肚菌,按第2年初投產500kg/667m2,第3年投產1000kg/667m2,第4年投產2000kg/667m2,批發均價15元/kg計算,投入第4年可回本。套種羊肚菌,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前回本。
老葡萄園套種羊肚菌可充分利用葡萄大棚的立柱、拱棚、拉桿、噴灌等現成設施,減少前期投入和人工管理成本,每667m2實際套種羊肚菌面積大約為250m2,可產鮮羊肚菌100kg。按照市場批發價100元/kg,產值10000元/667m2,扣除菌種、遮陽網、人工等生產成本5000元,每年新增純利5000元/667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