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浩,淳 俊,林長彬,席亞東,王燕平,王曉黎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3.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因其具有濃郁的麻香味,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調味香料。四川21個市(州)均有種植花椒,面積達29.33萬hm2,約占全國花椒種植面積的17.6%,總產值約60多億元,惠及1500余萬農村人口[1]。同時,四川省也是全國馬鈴薯生產大省,2018年種植面積67.72萬hm2,約占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的14.2%(數據源于國家統計局)。其中涼山州馬鈴薯種植面積超過13.33萬hm2,約占四川馬鈴薯種植面積的20%,總產值達41.65億元[2]。
依托涼山州獨特的光熱資源和氣候條件,以花椒間作馬鈴薯的立體種植模式在涼山州應用廣泛,在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筆者通過走訪涼山州西昌、普格、布拖、昭覺、金陽、雷波、美姑、甘洛、喜德、冕寧、鹽源和木里等市縣花椒和馬鈴薯種植區,獲得涼山州花椒間作馬鈴薯種植模式下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提升該種植模式經濟效益,因地制宜提出合理防控措施,以期有助于民族地區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涼山州花椒主要病蟲害:花椒銹病、地衣、膏藥病、介殼蟲、蚜蟲、紅蜘蛛和虎天牛。
1.1.1 花椒銹病 花椒銹病是花椒生產上主要病害之一,發生面積廣,危害嚴重。多始發于6月下旬,盛發于7~9月。發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2~3mm水浸狀褪綠斑,并逐漸變為深褐色,背面有黃褐色皰狀物即夏孢子堆,環狀排列或散生,深秋葉背冬孢子堆呈橙紅色。秋季多雨潮濕,花椒銹病再侵染周期縮短更易于流行,將導致葉片大量脫落,影響光合作用和減少養分積累,從而降低花椒樹勢。
1.1.2 花椒地衣 地衣多為灰綠色或黃綠色,大小不一,呈近圓形薄片狀的扁平體,緊貼枝干不易剝離,在管理粗放椒園尤為常見。地衣是由真菌與藻類或藍細菌高度結合而成的共生復合體[3],其常年附生于花椒枝干上,不斷吸取樹體營養,加速樹勢衰弱,可成為一些病蟲藏匿和越冬的場所。
1.1.3 花椒膏藥病 花椒膏藥病在枝葉茂盛、通風透光差、空氣潮濕的椒園多有發生,菌膜多呈褐色,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常連成片類似膏藥貼于樹干?;ń犯嗨幉】稍斐蓸潴w生長不良、樹勢減弱,影響花椒產量。
1.1.4 花椒介殼蟲 介殼蟲為刺吸式口器害蟲,一般體型較小,常固定于葉片和枝干上,體壁表面覆蓋有一層硬殼,防治難度大。主要在5~6月與9~10月,以若蟲、成蟲吸食芽、葉和嫩枝的汁液,造成枯梢、黃葉和樹勢衰弱。
1.1.5 花椒蚜蟲 花椒蚜蟲為刺吸式口器害蟲,主要危害花椒嫩葉、嫩芽,造成葉片卷曲、落花落果,吸食汁液的同時排泄蜜露還可引起煤煙病,降低花椒樹光合效率,導致花椒產量和品質下降。蚜蟲以卵在樹皮裂縫中越冬,在4~5月和10~11月大量繁殖,繁殖能力強、能遷飛,干旱有利于蚜蟲發生。
1.1.6 花椒紅蜘蛛 花椒紅蜘蛛又名山楂葉螨,為刺吸式口器害蟲,體型小、不易被發現,常在花椒葉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4~5月為紅蜘蛛孵化高發期,葉片受害常出現失綠黃白色小斑點,后擴大成片,嚴重時葉片焦黃脫落,嚴重影響花椒產量和品質。高溫干旱有利于花椒紅蜘蛛發生。
1.1.7 花椒虎天牛 花椒虎天牛成蟲咬食枝葉,為害較輕,而幼蟲鉆蛀樹干,造成花椒減產,嚴重為害時可導致花椒樹枯死?;ń坊⑻炫3醴跤紫x體乳白色、大齡幼蟲體黃白色。一般以幼蟲和蛹越冬,5月幼蟲鉆蛀木質部并將糞便排出蟲道,以老熟幼蟲在蛀道內化蛹,6月時受害椒樹開始枯萎。
涼山州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地下害蟲。
1.2.1 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漬狀斑點,天氣潮濕時迅速擴大,病斑與健康部位交界處有稀疏白色霉輪,葉背最為明顯。嚴重發生時,在馬鈴薯葉柄和莖桿會出現深褐色病斑,導致葉片萎蔫和莖桿折斷。天氣干燥時,病斑干枯呈褐色,易脆、無霉輪。塊莖染病后呈淡褐色或紫色不規則病斑,微微下陷,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壞死,并伴有一股臭味。
1.2.2 馬鈴薯早疫病 近年氣溫升高,馬鈴薯早疫病的發生呈上升趨勢。馬鈴薯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零星褐色小斑,病斑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并具同心輪紋。嚴重發生時,葉片變黃,從下而上干枯脫落,頂部少數幾片葉子仍保持綠色。塊莖染病可產生凹陷近圓形病斑,邊緣明顯,皮下組織呈淺褐色海綿狀干腐[4]。
1.2.3 馬鈴薯病毒病 因涼山州農戶有馬鈴薯留種習慣,馬鈴薯病毒病的發生尤為普遍。馬鈴薯病毒病主要以卷葉病毒病和花葉病毒病為主。馬鈴薯卷葉病毒病:帶病種薯出苗后,下部葉片卷曲、革質化,邊緣壞死,上部葉片出現卷曲、褪綠,葉背呈紫紅色,植株矮化、發黃。病薯切面有網狀壞死,主要通過蚜蟲傳播。[5]馬鈴薯花葉病毒病分為普通花葉病毒病和重花葉病毒病。馬鈴薯普通花葉病毒病常表現為輕型斑駁花葉,葉片顏色深淺不一,葉片平展、無壞死斑,可通過機械摩擦和接觸傳染。馬鈴薯重花葉病毒病常表現為葉片皺縮,葉背葉脈出現條斑壞死,嚴重時植株矮化,可接觸傳染,也可通過蚜蟲或機械摩擦傳播。
1.2.4 地下害蟲 為害馬鈴薯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和地老虎。地下害蟲在土壤中取食塊莖、萌發的幼芽和根部,造成缺苗斷壟。幼蟲還可鉆蛀塊莖形成孔洞,降低產量和質量。
考慮到涼山州氣候因素,以及花椒和馬鈴薯種植戶文化水平和農事操作習慣,綜合農業、物理和化學防治技術,提出實用輕簡化病蟲害防治技術,保障花椒和馬鈴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1.1 冬季清園,降低病蟲基數 冬季清園是最經濟、安全、有效的病蟲害防控措施,可減少翌年病蟲害發生程度,為安全生產奠定基礎。清掃病枝落葉,刮除樹干基部翹皮,剪除大量附集介殼蟲枝條,集中燒毀;增施腐熟農家肥,增強花椒樹勢,提高抗病能力;適度深翻土壤,破壞地下害蟲生存環境,減少土壤中蟲量;刮除花椒樹干地衣、苔蘚和膏藥病菌膜,使用45%石硫合劑結晶30倍液加99%礦物油乳油300倍液,或30%松脂酸鈉水乳劑200倍液進行清園,并可用30%松脂酸鈉水乳劑50倍液涂抹樹干。
2.1.2 種植脫毒種薯,提高馬鈴薯產量 種植馬鈴薯脫毒種薯,如米拉、涼薯97、青薯9號、興佳二號、川芋117等品種;可設立無病留種田,重點加強病蟲害防控,保存優質種薯。
2.1.3 補充葉面肥,提高花椒產量 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配制葉面肥:98%磷酸二氫鉀晶體600倍液、98%硼酸鈉鹽粉劑1000倍液加0.01%蕓苔素內酯可溶粉劑2000倍液,在花椒開花前和謝花后,以及馬鈴薯封行后進行葉面噴施3~4次,噴藥間隔10d,可有助于花椒?;ū9黾玉R鈴薯產量。
可采用殺蟲燈和性誘劑誘殺地下害蟲成蟲,利用黃板監測蚜蟲發生情況。
2.3.1 監測預警防控馬鈴薯晚疫病 在5月下旬,馬鈴薯封行或開花前加強田間調查,出現馬鈴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病株并進行全田藥劑防治。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500倍液、500g/L氟啶胺懸浮劑1500倍液、250g/L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等藥劑可防治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施藥間隔7~10d,輪換施用3~4次。
2.3.2 預防花椒銹病,提高樹勢 在7~8月,花椒銹病發生初期可選用250g/L戊唑醇水乳劑2000倍液、250g/L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00倍液等藥劑,施藥間隔7~10d,輪換施用3~4次。
2.3.3 監測蟲害發生,及時用藥 密切監測蚜蟲、紅蜘蛛和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發生情況,及時用藥,藥劑混配使用或添加助劑“杰效利”“激健”可提高藥劑防治效果。防治蚜蟲:可選用25g/L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000倍液、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000倍液等藥劑。防治紅蜘蛛:可選用18g/L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45%噠螨靈懸浮劑5000倍液、110g/L乙螨唑懸浮劑5000倍液、240g/L螺螨酯懸浮劑50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3000倍液或43%聯苯肼酯懸浮劑2000倍液等藥劑。防治介殼蟲:在花椒萌芽前噴霧99%礦物油乳油200倍液,或使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倍液或40%毒死蜱水乳劑1000倍液等藥劑。防治地下害蟲:可使用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50mL或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80mL拌種100kg馬鈴薯種薯,或播種時拌細土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75kg/hm2。
目前正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不少貧困地區把花椒和馬鈴薯作為特色優勢產業來抓,成效顯著,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振興。涼山州深度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各級政府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產業發展中尋求突破口,力求盡早脫貧致富奔小康?;ń泛婉R鈴薯在涼山州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依托涼山州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和氣候條件,如今都已成為涼山州特色產業。涼山馬鈴薯塊莖大,商品性高,耐貯藏,主栽品種淀粉和干物質含量高,深受消費者喜愛,是二半山以上地區最重要的糧經作物。而花椒種植成本低,主要種植于田地邊與馬鈴薯間作,是涼山州山區農民群眾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涼山州地理環境特殊,山地氣候顯著、干雨季分明,干季主要為11月至次年4月,雨季主要為5~10月。涼山州花椒和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發生為害主要集中在雨季,比如花椒銹病、地衣、膏藥病和虎天牛[6]以及馬鈴薯晚疫病[7],而干季持續時間長,病蟲害發生程度低適宜開展病蟲害綜合治理。
近些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不少貧困村擴大了花椒和馬鈴薯種植面積,但科學管理水平未跟上,傳統粗放經營方式普遍存在,新栽花椒樹苗成活率低、樹形雜亂無章、花椒和馬鈴薯病蟲害普遍發生等現象層出不窮,導致經濟效益低。可通過開展專家面對面、網絡指導等多形式的技術幫扶,以及充分利用“四川科技扶貧在線”等軟件,提高農民群眾對花椒和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意識和水平。花椒間作馬鈴薯立體種植模式在涼山州應用普遍,通過冬季清園和病蟲害高發期監測預警防控主要病蟲害,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水平,提高花椒間作馬鈴薯種植模式經濟效益,保障涼山州花椒和馬鈴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