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才,李春文
(1.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金田種苗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草莓因其鮮美紅嫩、果肉多汁、營養豐富且含有濃郁水果芳香受到人們的喜愛,目前我國的草莓種植面積及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成都市由于氣候溫和,較適宜種植草莓,2019年種植面積達2600hm2,年產量達5萬t,年產值達7億元。種植草莓不僅經濟效益好,而且草莓采摘活動帶動了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目前在雙流、天府新區、龍泉驛、崇州、大邑、新都、簡陽市等區(市)縣廣泛種植。雙流縣(目前已大部分劃入天府新區)為全國三大草莓生產基地縣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冬草莓生產基地,被譽為“冬草莓之鄉”,且“雙流冬草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草莓在成都市以設施栽培為主,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保鮮劑等農業投入品在草莓生產中的使用量較大,導致草莓存在農藥殘留污染(植物調節劑)、微生物污染等質量安全風險。為了保障人民群眾對草莓消費的安全,提升草莓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必須加強草莓質量安全風險的防控。
加強草莓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提高草莓質量安全水平,首先要增強生產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推進草莓產業的集約化規模發展,加強對草莓質量安全的監管和檢測,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大力推廣草莓標準化生產技術,在草莓生產過程中,對肥料、農藥、植物調節劑、除草劑等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根據近年來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對草莓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的結果及對成都市草莓生產基地進行的調研情況,提出成都市草莓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技術要點如下:
草莓產地環境首先符合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的規定,無工礦業、化工業等污染源,土壤環境質量(尤其是鎘、汞等重金屬含量)符合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要求;其次草莓種植適宜隔離條件好且生態良好的農田生產區域,壤質土壤,深厚土層,結構疏松,土壤微酸性或中性,溝渠配套、排灌方便的田塊。
選用早熟、抗病、高產、優質的草莓品種。目前成都市草莓主栽品種為紅顏、章姬、寧玉、香野、法蘭地、隨珠、甜查理等。
選擇品種純正、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為繁殖生產用苗的母株,建議大力推廣使用脫毒苗;選擇連續3年沒有種植草莓的田塊育苗,多品種合理布局;加強苗期管理,可采用無病基質土壤,避雨降濕,通風換氣及微管滴灌等措施來培育壯苗(壯苗標準:具有4片以上展開葉,根莖粗度1.2cm以上,根系發達,苗重20g以上,頂花芽分化完成,無病蟲害。);草莓種苗出棚前用枯草芽孢桿菌、藜蘆堿等進行噴霧,預防紅蜘蛛、白粉病、灰霉病等氣傳病蟲,使用枯草芽孢桿菌蘸根預防土傳病蟲,最大程度的確保種苗無病蟲。
草莓施肥應施足底肥,以薄施、多次追肥為原則。肥料宜選用已經登記或免于登記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復合肥,肥料品種包括優質腐熟有機肥、復合肥、常用化肥、微生物肥料、葉面肥等。一般基肥使用有機肥2000~3000kg/667m2并加N、P、K三元復合肥50~60kg/667m2,氮磷鉀的比例以15∶15∶10為宜;第1次追肥,頂花序顯蕾時;第2次追肥,頂花序果開始膨大時;第3次追肥,頂花序果采收前期;第4次追肥,頂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15~20d追肥1次。追肥與灌水結合進行。第一批果實膨大期可葉面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匍匐莖發生期,可以施用一定量的生長調節劑如0.136%赤霉素·吲乙·蕓薹可濕性粉劑等,以促進匍匐莖早抽生、多抽生。
草莓生長期間對水分要求較高,需多次灌水,同時要求雨后及時清溝排水,防止雨水倒灌和畦溝積水。一般要求田不發白,雨后田間溝渠內無明水,覆蓋地膜后以“濕而不澇,干而不旱”為原則最好,有條件可采用滲灌或膜下灌溉技術。
采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以及簡易小拱棚等促成、半促成設施栽培模式。
3.3.1 溫濕度管理 一般通過通風和遮陽網等來調節大棚溫度,草莓整個生長期大棚內都要盡可能保持較低的濕度,尤其是開花期,白天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左右。
3.3.2 植株管理 草莓生長期,應及時清理植株老葉、枯葉、病葉、疏除劣枝、病果,帶到棚外無害化處理,防止病菌蟲源傳播擴散;要及時人工除草,及時捕捉地下害蟲,保持園地清潔。
草莓病害以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葉斑病、根腐病等為主;蟲害以蚜蟲、螨類、夜蛾、薊馬、線蟲、蛞蝓為主。在種植過程中,多肥密植、濕度過大、雨水過多和管理粗放等條件下易發生病害,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綠色防控的原則進行草莓病蟲害的管理。
4.2.1 實行輪作制度 實行水旱輪作或草莓與其它作物輪作,可以預防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4.2.2 農膜(地布)覆蓋技術 農膜覆蓋不僅可以保溫保肥水,還具有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趨避害蟲。
4.2.3 高溫悶棚技術 采用高溫暴曬的方式對土壤進行消毒,土壤施入有機肥(畜禽糞、油楛或秸稈等)、石灰氮等進行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蓋地膜或大棚膜,四周壓實,同時密封棚室。在7~8月份草莓的閑茬期進行,為期30~40d。此法不僅可以對草莓種植土壤殺菌滅蟲,還可進一步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基質,提高肥料利用率。
4.2.4 土壤處理技術 草莓苗移栽前5~7d,用球孢白僵菌混合草木灰施入土壤中預防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用枯草芽孢桿菌對水澆潑土壤防除土傳病蟲害,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4.3.1 色板誘殺技術 黃板或藍板誘殺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一般可掛30~40塊/667m2,均勻分布,色板粘滿害蟲后需及時更換。
4.3.2 性誘劑誘殺技術 根據斜紋夜蛾等害蟲發生情況,選擇相應的性誘劑誘芯誘殺。一般放置2~5套/667m2性誘劑,定期清理蟲體,更換誘芯。
4.3.3 驅避阻隔防蟲 通過在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構建人工隔離屏障,來切斷蚊、蠅、蟲等傳播、繁殖途徑。
4.4.1 天敵釋放技術 推廣應用“以蟲治蟲”(異色瓢蟲防治蚜蟲)、“以螨治螨”(捕食螨防治葉螨)技術。要注意安全用藥,保護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
4.4.2 蜜蜂傳粉技術 蜜蜂授粉后花瓣自然脫落,可以降低灰霉病發生,減少化學農藥和激素使用。花前一周,在大棚中央放置蜂箱,蜜蜂數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為宜。
4.5.1 使用原則 化學防治需遵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環境友好型的農藥,優先使用草莓上登記使用農藥。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及限制使用的農藥,有限度使用部分有機合成農藥,嚴控安全間隔時間,建議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兩種以上的農藥,合理混用農藥。
4.5.2 草莓病蟲害常用農藥推薦灰霉病。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氟菌·肟菌酯、嘧霉胺、唑醚·氟酰胺、啶酰菌胺等;白粉病。枯草芽孢桿菌、蛇床子素、氟菌·肟菌酯、吡唑醚菌酯、粉唑醇、唑醚·氟酰胺、四氟醚唑等;炭蛆病。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等;葉螨。藜蘆堿、聯苯肼酯、噻螨酮等;紅蜘蛛。藜蘆堿、聯苯肼酯、伊維菌素等;蚜蟲。苦參堿、啶蟲脒等;斜紋夜蛾。除蟲菊素、四聚乙醛等;薊馬。乙基多殺菌素等;線蟲。棉隆(噻蟲鱗等)。
4.5.3 不推薦使用的農藥 氯吡脲影響果實品質;毒死蜱、吡蟲啉、噻蟲嗪、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鹽等農藥對蜜蜂毒性高;甲基硫菌靈、多菌靈防治效果不佳;烯酰嗎啉、多效唑存在安全隱患(殘留容易超標)。
4.5.4 草莓上禁用農藥名錄 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氟蟲腈、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氯唑磷、氧化樂果、五氯酚鈉、殺蟲脒、三氯殺螨醇、溴甲烷、樂果、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果實表面著色達到70%以上。
農藥安全間隔期后采收,建議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采摘園等生產主體進行農藥殘留快檢,檢測合格后方能上市銷售,并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按照草莓的安全、外觀、品質、風味進行統一的等級評價,實施分級包裝。不建議使用保鮮劑。
采摘園在果實開始成熟但又未過農藥安全間隔期的情況下,必須懸掛“禁止采摘”的警示牌子,嚴防安全事故發生。